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企业的IT组织架构是总部集中还是分(子)公司分布配置,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然而,这与争论数据中心是大集中还是该分布一样,没有绝对的对错。每家企业所在行业不同、规模不同、IT应用阶段不同,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不过仍有一些可借鉴的规律。其实,无论是分还是合,这其实是企业治理结构在IT治理上的具体体现,属于IT战略层面的问题,焦点则是IT管理职责与权利如何划分。我认为,本土集团型企业、多元化企业的CIO对这个问题,尤其需要认真对待。
那些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跨国公司普遍实行的是矩阵式职能管理架构——地区总部是企业“内部共享服务中心”,为各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和职能管理部门提供行政性办公条件和相关服务。我觉得,如果企业从事的是单一或相关联业务,这种组织架构有利于企业职能管理的专业化,也能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国内本土集团型企业或多元化企业大多实行“总裁/分管副总裁+IT总监/IT部门总经理”的格局,履行跨国公司总部类似的CIO职责。由于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标准化程度等原因,加上非关联性、多元化或跨行业业务,如果完全采用“内部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管理架构,会有相当大的沟通、协调管理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决策、战略执行和运营管理效率。所以,我认为,这类企业需要根据IT应用阶段,及时调整IT组织架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联邦制组织”的管理思路很值得CIO借鉴。
我认为,企业在IT基础设施搭建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和ERP等套件类应用系统构建阶段,IT组织相对集中管理比较有效。在这个阶段,进行总部“集权”的主要原因是,IT人力资源和软硬件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有效利用,能逐步培养自己的IT队伍,并传承系统实施知识与经验。毕竟在这个阶段,企业的IT应用程度有限或IT投入相对不足,加上多数企业是以项目负责人为管理主线,总部直接投资并统筹协调分(子)公司的IT项目建设,可以减少汇报层级和协调难度,能提高IT项目的建设效率。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并没有设立独立的IT部门,IT人员归属总办、企管办或财务部门,或由副总裁以下级别的领导者分管,这其实与企业信息化出于起步阶段有关,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长此以往就会不利于信息化建设更好地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旦结束大规模系统构建进入深化应用、持续改进与优化阶段,情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此时总部的IT部门还一味大包大揽、统管一切IT事务,就会发生资源与需求日益严重冲突、沟通协调困难等管理问题。在这个阶段,因为分(子)公司不一定承担IT建设与运营的人力成本,往往会不断提出各种需求、无节制地“开销”总部的IT人力资源,造成总部的IT人力资源规模不断扩大,让总部不堪重负。此外,总部IT部门也会为了兼顾日常运行维护而忽略或无法实现IT战略、审计等重要职责,难以顾及长远发展、IT趋势研究、总体协调等宏观事务。我觉得,CIO在这个阶段CIO的最主要工作是解决总部IT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总部与分(子)公司如何分担IT投资、如何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总部与分(子)公司在IT职责上的划分等一系列问题。
最近,我与几位业界专家和CIO深入交流过这些问题。大家分析了不少企业的情况,比较认同本土化的集团企业或多元化企业的IT组织分成三个层级,实行“联邦制+分权制”,是比较可行的模式。这个模式具体而言是,总部IT部门实行汉迪提出的“联邦制”,辅助CIO专注于集团IT战略的制订、并实施监督;分(子)公司IT部门实行“分权制”,负责总公司IT战略的具体实施并管理本企业的IT;“孙公司”的IT部门则负责IT运维,分(子)公司以下IT部门在接受本企业直接领导与管理的同时,还应接受上级IT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协调管理。
一家酒店集团就采用了这个IT组织模式:IT日常运营归各地酒店,酒店主要配备IT运维人员,这些人定期回集团总部受训;IT人员属集团外派,接受总部IT部门的绩效考核,IT人员来源则是按照总部规定的人员编制和招聘要求在属地招聘;各酒店的IT规划与全集团统一部署的项目实施,则归集团总部负责与管理。这个酒店集团的数据中心也是分布式的,与其IT管控模式相匹配。
上述讨论可谓无意间印证了《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企业管理无定式,IT组织也应该“随需应变、顺势而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