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下一代CIO》:大数据与移动正逐渐融入医疗信息化

《下一代CIO》:大数据与移动正逐渐融入医疗信息化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医疗行业是一个贴近基层群众的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比例失调等早已成为社会话题,医疗行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不仅从政策层面,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医院纷纷开始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及改善自身医疗水平。

作者:王聪彬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原创】 2014年7月28日

关键字: IT名人堂 移动 大数据 医疗信息化 医院 下一代CIO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28日 视频访谈(文/王聪彬):医疗行业是一个贴近基层群众的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比例失调等早已成为社会话题,医疗行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不仅从政策层面,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医院纷纷开始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及改善自身医疗水平。

本期《下一代CIO》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计虹从整体医疗信息化说起,虽然中国医疗信息化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到现在也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对于大数据和移动等新兴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渐使用,像移动推车、临床监控,并且在未来也会有更深入的应用。

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ZDNet《下一代CIO》栏目,我是王聪彬,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的副主任计虹。其实在医院信息化方面已经是一个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因为可能大家就诊的医患人数非常多,尤其是像三甲医院,所以医院的信息系统对于医生来讲不光是为患者提供帮助,而且对于患者他自身就医的体验也是一个良好的提升,医院的信息化行业现在发展的整体趋势大概是什么样的方向?

计虹:发展至今,中国的医院信息化虽然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是到现在也已经是二十年的历史了。从我们医院来讲,的确你说得非常对,大的三甲医院门诊量几乎是过万的,像我们目前今年2014年门诊量已经突破了1.5万,现在高峰是1.6万,日均已经达到1.4万,对于这么大量的门诊就诊的患者来说,靠以前传统的手工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工作量,而且对于住院我们现在平均住院日是六点多天,周转率已经很快了。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大量的周转对于现有的医生资源和床位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去扩张的情况下,只能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还有为患者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行业内因为据我了解我们每年都要做全国医院信息化的调查,全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数据绝大多数医院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包括大众所周知的MIS系统,CIS系统,因为最新的数据表明,MIS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达到了全国范围内80%的医院都完成了建设。对于CIS临床信息系统也已经70%多医院都已经完成了。所以,我觉得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行业医院内的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目前现状是这样。

主持人:北医三院它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情况是大概什么样的?已经建立了哪些系统,哪些系统的需求量会更高?

计虹:可能大家建系统都是或多或少有一定规模,只是从数量上有差距,像我们对于这么大量的医务人员,我们医务人员全院是4千人,涵盖正式职工,合同制,还有一些医辅人员等等。其实大家都离不开信息化,目前离开电脑可能是你无法进行你的工作,包括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

三院现在在线运行的系统得有80多个子系统在线在运行,所以对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每天的运维工作还有很多新项目在开展,因为的确大家对信息系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关注程度从政府、社会,以及部门,院内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需求都空前高涨,比以前关注了,需求就增加了,确实这个量比以前要增加了几乎是几何倍数的增加,对于信息工作人员的压力就这方面我觉得所有的医院都面临这方面的压力。对于现有系统易用性的改造问题,还有门诊住院的流程优化问题,还有目前大家都比较热的刚才您也谈到就是大数据的这些利用问题,都是目前其实医院信息部门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信息系统对医院它可能更多是一个升级改造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继续的过程。

计虹:对,软件持续改进不像硬件,比如说我买了电脑或其他硬件,放在那里用就用可以了,但是软件它是一个客户化需求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不断你要进行它的客户化,它的优化,升级等等一系列需要信息人员完成的事情。

主持人:因为您也提到像三院这一块有80多个子系统,在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如何解决?

计虹:分几方面,从信息的互联互通,因为一个是院际之间的需求,还有院内这些系统之间的需求,因为院际之间我觉得可能更好的方式是由政府层面,比如说区域化医疗是需要区、局这样出面统一建立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这样所有院际的数据交换我觉得集中在数据中心平台是区域化的,大家会有统一的标准去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可能更适合于院际之间,因为不要以一个医院来带动周边的小医院,这样的方式可能会造成医院之间大医院之间的竞争,就是抢下面的中小型医院,我觉得这个方式可能目前虽然有一部分开展了,但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可能更需要政府层面来规范整体建设,我觉得这首先我是觉得区域化医疗很重要。

第二,刚才您说院内之间数据交换,它主要的困难难点或者大家比较关注的,可能分两个。一个是数据的标准/数据的规范,我觉得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层面,也是我们在做数据交换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如果不规范数据或者垃圾数据到后期是无法利用的。所以,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很重要及这是一个。

二是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我们就无外乎在做数据交换的时候它会有一些我们的协调层,比如基于各种方式,有Web service方式,基于HL7这样的数据交换的模型,消息的中间件,这些技术层面的事情,所以有一些数据准备,还要一些技术层面的准备都需要我们实时的或者是定时的,主动的和被动的方式去采集,去整理,去交换,来实行数据中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

主持人:很多就诊的病人他们可能去大医院,三甲医院去就诊他们看的病可能也不是特别关键性的一个疾病,而且他们的这些病可能在社区医院是可以来解决的,而且其实现在的资源分配上市不合理的。

计虹:现在大医院的确是供不应求,小医院是门庭冷落,所以这种我觉得需要政府统一调控,统一规划,整个规划,统一协调管理,的确不是哪个大医院能完成得了的,这是需要更高一级层面,政府领导层面去出面来整个统一,统筹规划,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科学也更适合于整个发展,医疗的发展。因为门诊我们是过多,有些社区医院却没有病源,我觉得这样确实是需要一个统筹,资源合理分配。

主持人:因为刚才您也提到了整体三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您应该肯定面对了不同科室的医生。对于这些医生他们都有不同的需求,信息系统如何满足他的需求?

计虹:其实不只医生,对于医院来说我们很多都是多元化的人群,不同层次的人群在给我们提需求。比如说从领导层其实包括我们的院级领导,部门领导,这些都要给我们提管理的需求,从医院角度可能分为管理的需求和临床的需求这两大块。

那么,管理需求比如说我们的决策支持管理系统,这些是面对我们的管理层,主要代表就是BI,BI系统针对的就是管理决策支持,提供我们领导门诊量我们的处方合格率等等,这些需要针对全院进行管理决策支持的数据,也就是咱们说的大数据的问题,对于管理可能BI它解决的都是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就是临床需要,临床包括医生也包括护士,同样还有包括辅助科室,我们的一级科室同样有大量的需要,他们的需要也源于各个科室实际的为患者服务,流程的优化,以及科室自己更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基于医院的方方面面,整体的需要都汇总到信息中心来决定,通常人们讲信息中心是桥梁,是沟通公司以及用户之间的桥梁,我们的作用可能更多去指导和监督公司来实施,完善我们现有的系统。对于医院部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需求,我们更多是要寻求需求的合理性,是不是信息化真正能够实现,因为的确现在需求多,有些需求是超乎你信息系统来完成的,信息系统确实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信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人工的管理,只能是用信息系统来把你目前现有的流程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我们信息系统起到监督的作用,作客观的数据,因为确实我们发现临床上系统之前它有一些主观的错误,差错事故没有系统去辅助,现在利用系统来辅助给它一个更有效的提醒,预警功能,还有自动审核功能,就是保证它的医疗质量,减少它人为的差错,我觉得这方面的确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偏向于对它减少医疗差错,保证医疗安全上,这是放在首位上的。所以所有的需求我们部门确实需要验证合理性,可操作性,可行性这几方面,然后才能真正去实施。

主持人:其实也是处于一个监督的职能在里面。

计虹:在实施上,因为现在系统很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换,接口集成,我们更多的从我们技术角度去监督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方案,从临床的业务需求上更多去评估你这件事从信息化角度是否能够完全可以实现。

主持人:因为其实面对这些需求来讲,提供给像患者,或者是医生,已经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后,信息系统怎么来推行给他们,让他们更好接受和使用?

计虹:往往现在都是以需求为导向,他们提出的需求我们一般合理性的都是尽可能去把系统完善,去优化,去完成合理需求。因为从需求而来,被临床接受的程度会更快、更高,系统上线之前的确是有小范围的试用,然后再推广大规模全院覆盖,它是有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

上线前的培训也很重要,因为让大家了解它的功能这方面我觉得培训,相关的宣传这些,让大家了解流程这些方面也是比较关键点。

主持人:比如说医院的信息系统其实是为医患关系能保证一个良好的运行的前提,在您看来这个信息系统对医患关系上有哪些关系?

计虹:在医患关系上,也就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上,确实是在门诊更突出一些,因为针对的都是大量的门诊患者,现在推出新的比如O2O的这种形式,比如说挂号,收费,还有取药,去检验检查结果等等这些环节可以放在移动上去做,确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住院患者我们移动技术也相对成熟,比如我们医院确实也应用了两年的移动医疗的技术,我们有移动推车,这个方式的确是把传统的固定工作站的形式推到病人的床旁处理医嘱,把执行环节更好地在系统的监督下完成,形成一个闭环的医嘱管理模式,应用效果上的确大大地减少医疗差错,使发药环节零误差,就是在系统的监督下自动审核有效地提醒状态下,将之前人工环节造成的医疗差错,几乎降为零,提高了医疗质量,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使他在医疗安全上有了保障。

所以我觉得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利用现在的移动技术来使医院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是目前真正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包括门诊,住院,我觉得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主持人:其实它不仅是在一个快速就诊的情况下得到一个体验,而且是用户的。而且还可以起到监管的作用。您刚才也提到了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这样一个新兴的技术和移动,刚才您也提到移动化在医疗的使用,在大数据在医院里有哪些使用场景呢?

计虹:因为从公共平台来讲,在疫情的监控,疾病的防控方面有很大的流行病学的应用途径,从医院内部来说,我觉得对于医保费用的监控,比如说急慢性病,以及成本高的疾病的费用监控,防止过度医疗,在这些方面是很好的用途。

另外,其实医院更关注的是医疗质量的控制,通过大数据来整理,提取分析,根据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来对以前传统模式的事后事件的控制,转为事前的提醒,过程的监控,其实用途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有比如说手术的监控,用药的监控,这种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其实都基于大数据来提取特征值,来做有效的警示,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管理层面来及时干预,提高医疗质量,我觉得在医院的场景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它各个关键节点的控制,大数据从刚才我说的这几个比如说手术监控,用药监控,以及院内感染监控,其实都具备大数据的四个特征值,比如说密度低,数量大,多样性,快速,这四个基本特征值其实都具备。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来传送给管理者,或者临床的监控人员,有效地去及时干预不良事件的发生,预警,我觉得在医院层面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用途。

主持人:三院您刚才提到应用场景有哪些尝试吗?

计虹:我们院感监测这些都用了,还有我们目前的医疗质控这方面正在做尝试,也就是所谓的CI部分,临床数据中心的建立,为临床的质量监控,专科管理,重点学科的管理,都做了一些尝试。

主持人:在临床监控这一块,现在的效果怎么样?

计虹:因为我们没有全院在试用,只是两个科室在试用这方面管理的监控指标来提示,预警,做科研分析使用,目前效果还是可以的。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在使用,不知不觉中,最早我觉得首先提出其实循证医学这个模式就是基于大数据,在大量的数据提取中有价值的特征值,来指导我们的临床医学实践,做科研教学分析,我觉得其实都是基于大数据的模式来做的。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