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打车软件这一年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发展,凑热闹的居多,追捧的有,唱衰的也有。前些天,我参加了2013中国(深圳)公交都市发展论坛,并受邀做了演讲,“2013年是智能电召元年”的观点在会上得到了认同。这一年,政策风险、恶意竞争、固有观念、无盈利,都让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自2010年开始,移动网民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突破了5亿人,但中国人用互联网都在做什么呢?娱乐、社交、购物……没有人用互联网出行!
直到一年前,打车软件真正让移动互联网开始触动出租车这个传统行业,今天,打车软件对的哥工作方式的改变还是微乎其微的,更多人还是在路边扫不到活的时候才会打开软件。我常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有人问我,我的信心来自哪里?国外的成功经验。
互联网公司改变出行,国外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1)Waze,这是一家以色列公司,创新的以众包地图方式提供路况等交通信息。传统获取路况要怎么做?在几万辆出租车上装GPS,招募路况播报员,还有摄像头。Waze通过在驾驶员手机上安装一个免费的应用,实时获取了海量的道路信息数据,很方便得了解动态路况信息。这是真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Waze在190个国家风靡。
(2)Uber,他除了提供类似嘀嘀的在线租车服务,最近还计划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体验过,非常兴奋地跟我分享,开始很害怕,体验后发现真的很厉害。无人驾驶汽车也是Google开发,原因是有项研究表明,高速上车辆间距更近,油耗能下降30%。原理就像大雁排成排飞,减少风阻更省力。汽车上面有一个摄像头,每秒百万次扫描周边360度无死角,并透过中控计算机做出快速反应。其实比人更精确,人还可能酒驾、疲劳驾驶,机器不会。据说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可以在高速上120迈巡航行驶。
(3)Hailo,这家公司是英国的嘀嘀打车,智能调度出租车。Hailo覆盖了伦敦10%的出租车,1700辆。在奥运会期间,Hailo每天调度25000单,只需要8个工作人员维护,如果这25000单靠电话中心处理呢,需要200人。
今年是智能召车的元年,嘀嘀正和各地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可行方案,既服务市民又符合监管。
比起四五月份“叫停风波”的争议、一直以来“无盈利模式”的讨论、行业内“烧钱竞争”的风险,打车软件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有一个——路边打车/路边拉活,路边打车虽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人们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打车软件要做好至少10年的准备,来改变一代人的打车习惯。
今天,出租车扬招的方式我认为是“碰撞式成交”——人找到车、车找到人要靠撞。好不容易盼来一辆空车还可能拒载,因为方向不对。从管理学上来讲,出租车司机问过7个乘客,才能拉到1个他想接的活;乘客需要被问到7次,才能顺利搭上公交车。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出租车占用了大量的路面资源,造成了空气污染,乘客和司机的体验都不好。
交通部在今年连续发了两个文,鼓励发展智能召车。分别是《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若干指导意见》。我提出,今年是智能召车的元年,嘀嘀在和北京、深圳等地的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后,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道路,既服务市民又符合监管。北京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近期还会有其他地方政府跟嘀嘀合作的消息宣布,虽然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我相信智能电召一定会在各地更快速的发展。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