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08日 北京消息:IDC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100个智慧城市的评价与推荐:进入合适的目标城市才是关键》(文档号CH8037331V)显示, 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将达到108亿美元,较2012年的增幅达18.5%。IDC在总结了100个城市的经济与人口基础、城市建设进程、发展特点、未来投入、产业格局等因素后,根据城市信息化成熟度、区域特性,筛选出机会较多、市场空间较大、有发展契机的目标城市,再结合省级城市圈的建设、前期投入和竞争情况,创建了智慧城市研究指标体系,为厂商在进入目标城市时提供决策支持。
IDC中国负责智慧城市研究的高级研究经理孙溪海说:“厂商在中国落地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时,应配合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发挥自身的优势,提供能解决城市现实问题的智慧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关键发现包括: 了解目标城市已成为所有厂商的首要需求 对于厂商来说,关于什么是合适的智慧城市战略,在研发和市场方面如何投入,以及如何进入这个市场等方面可谓众说纷纭,大家都期望找到可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模式。因此,理性选择目标城市以及有针对性地设计市场策略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各个城市的信息化成熟度不同、竞争环境各异,梳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并遴选出市场机会较大的目标城市,有针对性地安排解决方案进入市场和调度资源,合理安排异地扩张、多元化扩张、全国性扩张等不同策略,将是厂商的解决方案落地的重要前提。
理性选择目标城市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 “了解各城市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合理选择城市市场,确定解决方案进入的路径,将成为参与该市场竞争的厂商是否真能吃到这张‘大饼’的重要前提。各地政府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策略,提出了有地方特色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专项,需要厂商擦亮眼睛,有的放矢地进入目标城市,盲目地快速布局很容易遭遇滑铁卢,” 孙溪海补充道。
IDC的中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两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各级指标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详见下图:
IDC致力于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持续跟踪与研究,在IDC发布的报告《中国100个智慧城市的评价与推荐:进入合适的目标城市才是关键》中,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特色与布局,包括中国100个智慧城市的选择方法、指标体系、排名打分情况,介绍了中国典型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专项、投资以及建设机会,着重点评了具有较强市场代表性和推荐价值的40个城市,并为厂商提供了进入目标城市的建议。
本研究为厂商提供了在选择进入目标城市时应考虑的建议: 1. 二三线城市是淘金的好地方,有选择性地进入一线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现出差别较大的地域特征。中国东部和南部城市的发展较为领先,但发展重点正在逐渐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这也契合了当前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大集中的建设特点。从城市规模来看,二三线城市正逐步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掘金点,各主要厂商都开始将触角延伸到尚未完全开发、竞争不太激烈的中小城市。
2. 把握目标城市的特点及需求,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IDC在不同级别的城市梯队里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推荐给厂商,如突出改革与创新的深圳、南京,强调发展智慧产业的武汉、宁波,致力于提高民生相关的服务水平的佛山,强化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上海、杭州,以及突出人文与生活的成都、重庆等城市。
3. 与当地城市的集成商合作,MNC厂商应发挥国际化优势。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但是中国城市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城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相关经验。因此,具有国外智能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的MNC厂商将受到地方城市政府部门的青睐。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