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CIO加油站《小崔下午茶》62期:BI异军突起 剑指世界级

《小崔下午茶》62期:BI异军突起 剑指世界级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10年4月,用友华表公司收购BI(商业智能)软件供应商广州尚南科技,重拳出击国内BI市场。面对国际大厂商垄断的局势,用友华表如何凭借自己的优势为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BI体验呢?对于CIO在实施BI的过程中的困惑,苗峰又给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呢?本期我们邀请到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峰,带大家共同体验用友BQ之旅。

来源:ZDNet CIO频道【原创】 2010年5月25日

关键字: BI 用友华表 CIO 总第62期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10年4月,用友华表公司收购BI(商业智能)软件供应商广州尚南科技,重拳出击国内BI市场。面对国际大厂商垄断的局势,用友华表如何凭借自己的优势为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BI体验呢?对于CIO在实施BI的过程中的困惑,苗峰又给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呢?本期我们邀请到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峰,带大家共同体验用友BQ之旅。

下载本期视频:http://v1.zdnet.com.cn/techtv/100507/100507_huabiao.flv

  记者:探讨CIO关注话题,倾听业内专业言论,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我主持的《小崔下午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用友华表的总经理苗峰,苗总我们一块儿聊一聊关于BI的这个话题,前段时间我也参加了你们BQ平台的发布会,你们算是BQ进军国内BI市场的一个利器,我们今天大概讨论BQ和BI之间的关系,另外讨论一下BI市场,在国内市场的情况,首先请苗总大概给网友介绍一下自己和用友华表。

  嘉宾: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还是欢迎小崔来到用友软件园,同时感谢你出席我们上次的BQ新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小崔下午茶》能够约我一起,就BI的话题来进行一次交流。用友华表作为国内的用友软件旗下的软件公司,2001年就成立了,至今将近9年多。那么用友华表在这之前的发展里面,在整个信息化领域,特别做技术的应该是有了解,2010年用友上市过后第一步要收购华表,当时是看中华表的报表技术,那么在报表这个技术领域我们走过了将近7、8年,在国内整个ISV软件厂商,都有非常好的产品。那么2009年12月31号,我们并购,同时用友集团也是把华表公司定位成商业智能软件经营商,这是目前的华表。那么我个人是从2002年加入用友华表,将近8年多,也是跟着华表一起发展,一起成长的。

  记者:其实我首先问苗总一个BI市场的一个问题,就是BI市场在国内的市场怎么样;另外一个问题BQ这个平台,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位置是什么样的?

  嘉宾:因为讲到BI估计大家肯定都熟悉,因为BI,从我一进入用友,或者是我大学毕业,就是信息化里非常热的一个名词。但是从02年到09年这个阶段,这块市场主要由国际厂商垄断的。但是就是说这个市场竞争并不是说只是国际厂商,因为我们国内的ERP厂商都是OEM他们的产品,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些ERP的应用,包括项目交付的这种收入。但是从平台本身的竞争格局来讲,那么国际厂商仍占主流,这是一个整个的竞争格局。目前华表公司的这个BQ,是重新用友的自主BI平台的一个名称,为什么取BQ呢?就叫(Business Quotient),然后就是代表商业智慧,也就是IQ和EQ,也希望我们企业通过这个平台,然后提高整个智慧决策的能力。那么对于BQ目前在市场上的位置,我们集团对整个BQ的定位,就是我们目标要做到世界级的BI软件平台。无论是从技术创新,包括我们整个平台共用性,包括我们超强的用户体验都达到这种世界性的。那么目前我们的产品,整个定位仍不满足我们当前ERP客户90%以上的市场。对于这种高端BI,我们可能不排除继续和国际厂商合作,但是这是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在两到三年之内,我们这个产品整个竞争力,能够达到这种具国际市场的这种竞争。

  记者:其实我们也说BI,刚才您也谈到关注BI这个趋势。我们看到BI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或者在全球的用户,它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就是它是金融行业,还有电信行业比较多。另外09年在国内,09年市场到底有多大,预计2010年,2010年的市场预计是到多大?

  嘉宾:赛迪他们提供一个报告,说2009年国内BI生产份额是27.8亿,但是我认为这个数字有点保守。就是我在去年包括今年年初,走访了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用友自己的ERP公司伙伴,因为我们目前整个ERP,或者是整个BI,就是随着ERP整个用友2010年整个推广,包括普及,那么ERP到了一定的阶段必定是BI的天下。那么BI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那么目前所有的ERP项目都是离不开BI,所以说整个的BI市场还是非常大的。

  记者: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BI的内容在里面?

  嘉宾:或者说无论你这个ERP项目,你卖不卖BI,但是我们很多一些做法就是通过BI,整理这个ERP项目。通过BI向企业高层来阐述ERP的整个价值,这样的话项目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记者:其实07年的时候我们看到SAP的收购BO,还有Oracle收购海波龙整个一系列的收购,就是说感觉这个BI马上要火起来,但是给人的感觉从07年到现在是不温不火,一直是这样的,但是CIO还是比较关注这个话题。  

  嘉宾:其实我更正一下BI不能讲不温不火,是很火,最近有一个广告词非常火,我不知道你看过车展没有,奥迪的广告词叫"奥迪未来100",其实BI也可以用这个词,未来已经到百了。特别是你接触之后,发现一线客户对BI是非常有需求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它又是不温不火的。第一就是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做,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BI,在这个之前门槛是很高的,有两个门槛,第一是技术门槛,第二是资金门槛。一个技术门槛,BI对一般的企业来说,对CIO来说,技术很神秘,那么他们想知道BI的好处,但是这个平台具体是什么样,可能认识的不够深;第二点国际这种价格还是非常高的。相信通过我们用友的这种定位,用我们BQ这种平台体系能够改变从而带动整个国内BI生产整个规模化的推动。

  记者:其实我刚才想问的问题,就是说用友BQ在和国外厂商他们匹敌的资本在哪里,就是说他们有什么可以竞争力?

  嘉宾:首先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说BQ比国际厂商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比如说SAP是花68亿美元在07年的时候收购BO,那么用友收购BQ,只花了几千万人民币,这个差异是很大的。但是从目前国内的BI市场分析来说,国内之前的BI市场集中在金融,电信,都是高端行业,他们整个的BI应用很全面,最主要包括很多后台的建立。但是通过我们目前的用友ERP客户调研,包括国内企业这种需求研究发现,就是目前他们对BI的需求,90%以上的需求还是在BI系统上。而BQ恰恰在BI展现的这个层次,这个更胜于国际厂商一筹,同时我们很多用户的体验这种感觉,包括我们的性价比,包括我们的整个服务意识更强,所以说这是我们一个优势。

  记者:刚才你也说到好几千万,收购的是尚南科技。

  嘉宾:对。

  记者:尚南科技产品总监张磊讲过,就是说小厂商原来的产品都有特色,一旦被大厂商收购之后,慢慢它的特色就没了,就被大厂商的这种软件给消化掉了。你如何保留原来的这种优势,不被消化的?

  嘉宾: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用友并购尚南以后,没有放在集团统一发展,而是放在用友华表发展的原因。用友首先是很重视BI这个业务,那么放在华表公司发展,就是想给它一个独立的发展空间。因为BI是一群高端人才,特别是这种计算机和设备的人才,还有一些管理咨询上的一些高端人才。那么这样的话独立的公司,更有利于这种高端人才的引进。同时在整个管理机制上,在管理方法上可能更有利于这个平台本身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尚南之前的所有东西都继续保留。那么在收购之前做调查的时候,我也对尚南每一个员工都做了沟通,就是他们认为尚南好的地方有哪些,做了一个记录,来了解一下他们真正的文化。然后收购完之后,除了我们内部管理优势的文化之外,我们也加一些,尚南它们原有的好的文化,这样员工在这儿工作,能够比尚南更舒服。

  记者:其实就是说,我们前段时间31号我们做CIO的一个研讨会,我在上面做了一次调研,就是说关心的技术,BI还是排在第一位,占35%的。

  嘉宾:对。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嘉宾:第一个就是是CIO的老板对BI的需求,他是满足老板对BI的需求。第二个BI可以证明CIO的工作成果,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一点。然后企业上ERP也好,上各种业务也好,解决了企业各种管理问题,这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提升效率,非常显著的一个优势。但是这个业务系统究竟给企业带来哪些帮助,企业高管除了这种理性的认识之外,但是他看不到这个东西。如果想办法企业的更高层都可以看到这个变化,那么必须通过BI这种手段和工具,去展现,能够让企业业务系统管理更清晰,通过BIO这种工具,所以说CIO是比较关注的。

  记者:其实在做完调研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提了一个概念,就是BI是老板可以触摸到的一个东西。

  嘉宾:对,非常正确。

  记者:不像原来ERP一样,这个数据老板看不到,老板只能看到报表。

  嘉宾:他也可以看到,他看的比较麻烦,比如说他要看财务,他要进财务系统,看资产报表,看收入报表。如果看销售就去销售系统,就是很麻烦。当然就是说随着我们信息化的普及,老板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但是的话我们一些高层他总是习惯于我们纸质的表格的管理。我们通过BI很容易的,很直观的,然后能够促使各项管理的制表。

  记者:其实在用友三年战略发布会的时候我也去了,您作为BQ华表作为一个见证者,对这个BQ有什么期待?

  嘉宾:董事会对华表公司今后的发展,就是世界级BI软件提供商,这是我们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下,BQ我们现在这个目标,也就是能够打造一款世界级的BI平台。那么整个BQ整个市场,我们不仅仅在国内市场,我们是站在整个全球的角度,来发展BQ这个平台的。所以说我们期待,经过我们华表公司团队的共同努力,能够把BQ产品打造成一个世界级BI平台这样一个产品。

  记者:我是不是可以问一个数字的问题,用友有一个3年百亿的工程。

  嘉宾:对。

  记者:就是说在中间BQ,华表占的份额有多大?  

  嘉宾:华表占的份额,这里分三个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华表本身的自身的收入;第二部分我们这个BQ进来,会跟各个事业部,和各个层次,他们在BQ平台之上,开发BI应用,这一部分收入;第三部分就是我们的分属公司,通过BQ产品所卖的项目或者交付这部分。那么这些基本上都是BQ平台所带来的直观收入。那么这个收入具体多少,这个数据还不好提供。但是我自己分析数据的一个比例,当前就是09年或2010年这两年左右,BI市场是ERP市场10%以上,占10%到15%之间。那么未来这一块,随着整个新方案的普及或者随着企业对BI的认识加深,这个比例还会上升。

  记者:我们前段时间,我们本身有一个栏目,叫CIO陪审团,我们上期做一个BI的专题,就是说这个BI是末路的贵族,还是新鲜的新军,我们以这个话题做了一期内容,然后我采访了几个CIO,他们也对BI这个市场谈了他们的看法,做了一些观点,然后你做您的评价,作为BI的专家。

  嘉宾:专家谈不上,一起探讨。  

  记者:温州状元岙新创建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资讯部主管--张翔说,BI就是说让我们老板加快信息化的脚步。就是现在的信息化提出了一种概念性,就是来征服观众,征服用户,然后从我工作的经验来看,BI之所以会成为几年来一大热点,就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开个后门,通过这种数据采集,分析,总结,来让管理层和老板,更容易接近信息化,掌握信息化,掌握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的全局,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嘉宾:他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然后通过这种一线,本身企业工作的实际内容,然后对BI谈一个认识。其实从这个技术角度来说,BI它就是接这个企业业务数据库,然后按着业务模型或者(数据)模型,在这个模型基础上通过一些图表,BI元素,然后给企业的高层来提供这种决策的一些界面。那么另外就是说除了这个之外,有一些系统,除了原始的数据库之后,企业还会把它包括Excel,包括一些数据加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些数据填报的需求。就是整体来说,他对BI认识还是非常客观,非常全面的。

  记者:另外中智的内部IT主管李凌峰也说,BI的这种展现形式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思想,我们管理软件一定要有思想存在,企业需要BI做什么,我们需要BI提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状况,和销售报表。需要BI提供随季节、地域、文化等变化而导致的这种销售变化;需要BI提供区域的经济,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可能的走向;需要BI提供竞争对手价格状态,或者一切的一切。这种东西可能前瞻性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后面的思想。

  嘉宾:我认为两个都重要,BI展现这块,首先,如果说你如果没有很强的用户体验的话,可能对它整个后端思想这种展现都打折扣,所以展现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了背后思想是更重要的,背后思想指的是BI的模型,这个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业务模型。那么这个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比如说我们定义,我们在财务上看它能不能行,业务上看它能不能行。第二个就是我们挖掘的东西,然后这种模型,这属于挖掘技术。然后补充一点就是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包括和行业内的比较。这种我们也在强调就是对标管理,比如说你是某一个行业,那么这个行业里面,上面公司说你报告拿过来,然后全部放到BI系统里边去,就是BI自动分析。然后我本身这个企业在所处的行业里面,我的整个分析各个指标什么情况,然后通过分析之后,我来找到我自己管理上的差距。那么这些都是背后的思想,其实在这背后的思想,再往下去,还有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我们BI后台,包括我们的数据仓库这些来支撑。所以说这里面他可能谈更多是业务模型,我认为这个他本身工作在一线。这个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就是模型这块,但是对于厂商来讲,如果支撑这个模型更好的去开发,更好的去展现。那么除了这个模型之外,还有我们整个后台的技术,包括前台的展现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记者: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产品经理--潘登华说:BI实施要靠活的来管活的,他原来经历过的BI的相关项目都失败了,大家分享的经验就是BI要想成气候,必须定位准确,不要幻想,任何管理的理论会固定不变的,放弃不切实际的这种许诺,做好不表态的数据报表,至于从表中能看到什么,还是要靠人脑,活的智慧来确定这是比较靠谱的,这个你怎么看?

  嘉宾:这个是要靠活的来管活的,就是BI整个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然后我最好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灵活的平台。然后给你企业需求来开发这种BI应用。其实我们在BI有两部分,第一个我们会做标准模型。这种标准模型对于企业来讲,他们可能想接近于比较现代的,标准模型去匹配,直接拿过去。另一种企业它确实有自身的一个管理需要,这样的话需要他自己IT部门自己去做。那么失败的原因就是说,也是有几种,第一种就是当企业不知道,用BI来管什么的时候,那么可能这个时候,给你建标准模型,但是这个标准不适合它,但他自己需求提不出来,这个就造成整个BI失败的原因。那么我们整个BQ我们首先是BI一个平台,我们可以自己企业的IT部门自己在上面在去做开发,这样的话能够来满足它的这种活的来管,活的需求。  

  记者:你刚才说BI和信息化,不管是BI还是信息化可能失败的原因都是一个需求不明确。我大概说一个,人家不明确,然后导致最终说来说去谁也说不清楚。最后CIO是金风科技--董磊,他说我认为BI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初期,BI一直是我们认为最高阶段才可以用的。从我这个角度来看,BI并不是从零开始,做信息化的企业需要的,他说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BI,企业刚起步的时候并不需要这种BI。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嘉宾:这个观点是大部分人的观点,因为BI它是建立在业务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业务系统就没有BI可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想让你的BI能够发挥价值,我认为在整个信息化推进阶段,就应该把BI规划做好,就可以先不做。但是我们在目前的客户程度也不同,就是说做ERP的时候,BI规划不做;第二种就是说做ERP的同时也把整个BI信息化,数据马上上线。然后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信息化已经建完了,然后再上BI,他这个认识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认识,但是针对每个企业它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或者是推进内容不同,然后我们也有多种方式。

  记者:我想让你给CIO的建议,看CIO评论的观点,如果我是CIO或者某个企业采购BI的时候,您可以给什么建议?  

  嘉宾:我认为首先,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BI平台本身倒不重要,因为现在整个BI平台,所有平台,从技术的角度这些平台都可以满足目前企业大部分的需求。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说,它能够了解企业真正的用BI来能够为高层提供什么决策,这点是最重要的。然后这个需求一旦确立完之后,然后我们在企业选型。选型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看整个ERP厂商是谁,假如你ERP选用友,那最好就选用友BI,因为我们整个在产品里面可能是做很多的模型是基于我们的ERP。当然非用友ERP也提供平台也可以去做,然后第三个就是考虑整个价格,价格的高低,因为BI这块可能都有各个档次;第四我们看整个服务。其实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BI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管理软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技术工具。我认为你在企业里面,我建议你最好是我们有一个信息中心,自己能够学习BI的平台,然后自己能够做。就像我们是潘先生,提到的用活的来管活得,这个是BI一个最好的模式,这样的话他们购买不会浪费。

  记者:实际最终他们关心的不是BI是什么,而是BI能解决什么。

  嘉宾:BI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一个信息平台。这里就有企业高管想要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给提供,包括我们整个财务上的信息,然后一些销售的分析,包括预算。另外这个BI有很多的概念,比如说从站点地图等,通过这种展现技术,来去透视整个企业的经营。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就是说BQ做了很多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最突出的问题,给企业实施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给它指导。

  嘉宾:这个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我刚才谈到的就是用户需求的确定不确定,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用户它在申请没确定之后,开始做BI的时候,对厂商成本的加大,本身这种成本也会加大,因为它自己反复确认需求,所以说对我们企业来讲,我还是要建议一个,要把信息化搞好,信息化是基础,你如果基础打不好的话,想要这种很方便很实时BI就展现就很有难度。第二点就是在这种规范化的,或者是基础信息化做完之后,然后对比BI的需求一定要明确。我们上次我们在大连有一个客户,他们在上BI的时候,我们的顾问跟着CIO,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高层,然后你需要了解哪些情况,你需要了解哪些情况,然后通过这种明确了各个部门对这个指标确定完之后,然后IT部门就是在整个规划中,整个BI架构下推进,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记者:必须把各个部门的需求收上来。

  嘉宾:对。当然就是说,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让它马上一提BI需求,它肯定也不会提出,因为没有什么积累,然后这块我们也提供一些工具,或者是提供一些标准。然后去引导他们,或者是一起来探讨这个需求。

  记者:这算是一个服务吗?

  嘉宾:这个还没有上升到整个BI系统,其实这个BI咨询这个潜力也是蛮大的,这个是我们项目在交付之前,做的一些基础工作。

  记者:也就是说附带着给企业做一些咨询。

  嘉宾:对。

  记者:今天十分感谢苗总给我们聊了这么多,关于BI的前前后后国内一些市场分析,然后还有我们给企业CIO也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希望我们以后会请到CIO的时候,再请到苗总。

  嘉宾:可以。

  记者:一块儿来一个对话。

  嘉宾:我很愿意和国内,包括国际上CIO一起探讨和交流,分析。

  记者:现在一些企业正在实施他们的信息化,再过两个月完了之后他们会接受访问,看看他们BI是怎么做的。

  嘉宾:好,我们一起学习。

  记者:对,谢谢苗总。  

  嘉宾:谢谢你。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