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监测还不够 健康配件应加入实时个性化分析

监测还不够 健康配件应加入实时个性化分析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没有人的胳膊长得能够戴上所有目前市场上在售和待售的运动追踪腕带。这些设备能够记录你走了多少步、追踪你的睡眠、有的甚至能监控你的心率。但你知不知道这些信息要如何被立即应用到你的生活模式上,或者说你应该用它们来干什么?

来源:搜狐IT 2014年1月27日

关键字: 数据分析 医疗 可穿戴设备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目前的健身追踪器名目繁多,但它们的功能都非常相似,基本都只是提供各种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能用来干什么?它们又意味着什么?这得靠用户自己去理解。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健身追踪器能不能为我们带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呢?科技网站Mashable最近就撰文对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

没有人的胳膊长得能够戴上所有目前市场上在售和待售的运动追踪腕带。这些设备能够记录你走了多少步、追踪你的睡眠、有的甚至能监控你的心率。

但你知不知道这些信息要如何被立即应用到你的生活模式上,或者说你应该用它们来干什么?

这些追踪器背后的服务需要在即时性上进行投入,而方式主要是提供即时的实用信息,以便让我们把丰富的数据转化成行动。

举个例子,动作监控器一般都会使用内嵌的加速度计来测量佩带者在夜间翻身的频率。从理论上讲,这类数据可以被转换成他在清醒、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上各自持续了多长时间。

Fitbit首席执行官James Park告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结果和在睡眠实验室当中获取的很相近。

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睡眠的理解并不够全面。不同的个体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并不一样。我应该把睡眠目标定成8小时吗?如果我实际并不需要这么多的睡眠,那岂不是就没有完成目标了?亦或者是我的目标不应该是睡眠总时长,而是深度睡眠的时长。

Jawbone产品管理和策略副总裁Travis Bogard说:“每一个人都想变得更好,但没人在理解自身上面拥有一条基准线。”

目前,大多数运动追踪器都会提供那条基准线,但似乎仅此而已。

我现在需要立刻知道:我今天应该做什么来确保在夜间能够获得3小时的深度睡眠?

Jawbone的应用偶尔也会提供总体建议,比如在睡前一小时避免去玩手机和平板,但这些建议适不适合每一个人呢?这就得让用户自己去实验了。

心率数据也是同理。腕带的追踪也许非常精确,但如果不能实时了解到应该做什么来改变它,这些数据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的静息心率升高了,这意味着你生病了还是说今天压力太大?

一级方程式集团的分支McLaren Applied Solutions在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追踪专业运动员的表现,并帮助他们进步。公司总裁Geoff McGrath认为,消费类可穿戴设备目前还无法和为运动员准备的高端性能管理技术相媲美。

“他们提供不了大量的见解,”McGrath说,“他们提供的只不过是原始测量数据,比如卡路里消耗量、心率或是行进距离,但这些并不会告诉你应该在这个水平上继续训练多久。这并不具备前瞻性。”

想要提供这种服务,就只能在实时状态下。你的运动追踪器也许会告诉你昨天应该多喝水,但这种提醒又有什么用呢?

McGrath补充说:“我会想要知道我是否应该放慢速度,还是应该再加把劲。当你在早上醒来,你能否预料到这一天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看起来状态很糟,又应该对此做点什么?我是应该多喝点咖啡、再休息一会、还是喝点水?补充更多的糖分?”

Jawbone和Fitbit都提供了美观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视觉化,但对于这些数据的理解还很匮乏。不过有迹象表明这正在发生改变。在CES上发布的Jaybird Reign健身腕带,就会告诉佩戴者何时应该休息,何时又应该保持运动。

在去年4月份,Jawbone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odyMedia,来获取后者医疗级的设备和数据分析上的专业经验。

一家名为GERO的俄罗斯创业公司也在CES上展示了这方面技术在未来的可能性。有研究发现,身体动作上的细微改变就能够辨识出慢性疾病,GERO的技术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他们计划通过来自于商业运动追踪器的数据来预测疾病,比如阿兹海默症、抑郁症、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预测的准确率可达60-85%。而如果可以掌握更多数据,准确率也会相应提升。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认为设备和工具会开始告诉人们应该去做什么,这会变得很有趣。”Park说。

如果主流用户能得到对于数据的更好理解,我们将会需要可收集到更多类型数据、准确率更进一步的更智能设备。这类设备会以智能服务为后盾,把数据实时转化成有用的建议。

与此同时,更好的建议可能还意味着更多的传感器,更短的续航,更大块头的设备和更高的售价,这些会让追踪器丧失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且在短时间内,这些设备恐怕还无法自信地去向每位用户提供健康建议。如果你的心率在过去三天里一直较高,这是因为你一直都太激动了(健康问题),还是设备本身出了问题?你的追踪器应不应该让你去看医生呢?人们又能不能够信任来自一款设备的医学建议呢?

在今年,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的健身追踪器问世,我们也希望这类产品具备着提供有意义、实时的数据理解服务。就像Bogard说的:“(能提供)数据很好,但能理解(数据)就更棒了。”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