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1月07日 评论消息: BYOD在企业中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并且可穿戴设备和IoT也正快速发展。以下是最近的相关报道。
BYOD得以快速发展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很多公司都允许员工自带设备进入办公场所。根据Tech Pro对企业中BYOD、可穿戴设备和IoT的最新调查《BYOD,可穿戴设备和IoT:战略,安全性,满意度》中,有206位被调查者谈到了他们所关注的话题。
这些话题包括:
·对于企业BYOD、可穿戴设备和IoT的满意度
·如何进行安全的风险管理
·如何将IoT和可穿戴设备更好的融入到BYOD计划中去
·目前都有哪些企业正在使用BYOD、IoT和可穿戴设备
BYOD的好处
调研机构Tech Pro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企业中BYOD和可穿戴设备的趋势追踪,用调研中的数据与先前进行对比。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有大约59%的企业或组织正在使用BYOD,13%的企业也正在考虑中。在教育和制造业这两大行业中BYOD十分普遍,并且相较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或组织(少于50名员工)往往更倾向于BYOD的使用。
将这些数据与2014年同期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BYOD的使用情况并未有明显的增多。但如果与2013年的数据对比,62%的占比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项调查证实了BYOD存在许多潜在的好处,例如降低了设备和服务的成本,以及减少了设备所需要的支持。员工更青睐于使用自己的设备进行办公,这样他们可以得到更灵活的选择。
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也增添了许多新概念,例如时下热门的运动手环和智能手表。当前,在可穿戴设备中又新加入了IoT(物联网)设备,这就促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总之,这或许会为BYOD带来新的增长点,但如若管控不当,其中的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企业允许使用可穿戴设备
正如Scott Matteson在Tech Pro的报告中谈到,“尽管可穿戴依旧是一个正处于缓慢建设的产业,但近一半的受访者或者正在使用中或者坦言自己在明年有选购的打算。”
在调查中,尽管这里也同样存在有52%的被调查者指出,他们对可穿戴设备不是很感冒或者暂且没有选购倾向,但可穿戴设备用户的占有率在2014年一年已经从7%上升到12%,并且有很多企业也正在考虑中。2014年,71%的人表示他们没有任何兴趣,而在2015年该数字就已经降到52%,由此可以看出人们逐渐显露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好奇。
调查指出,有24%的企业正在使用可穿戴设备,23%的企业有使用的计划。这其中有三种最普遍的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分别为:智能手表,智能检测设备和头戴式显示器。
IoT越来越受追捧
目前大约有32%的企业正在使用物联网,并且有35%的企业也在考虑中。监视设备、RFID芯片/射频识别标签和生成控件是物联网设备其中最主要的三种设备运用方式。
http://www.techproresearch.com/article/byod-iot-and-wearables-thriving-in-the-enterprise/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