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莫拉菲”20日凌晨2时停止编号、“莫拉菲”余威犹存致广西云南暴雨将袭、未来江淮江南等高温达39℃、7月22日中国日全食主要覆盖区域将普遍有雨……这些气象消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国家气象部门对于天气预测也是越来越精确了,信息化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如何,未来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呢?近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采访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沈文海。
气象预报的早期信息化应用
气象预报与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提供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是气象部门根本的责任。从这个角度上说,气象信息服务不仅要覆盖范围广,更要提高准确度。沈文海介绍说,我们气象局的信息化建设在各部委中是开展得较早的一个,而且也较早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为了实现我国气象通信的自动化,国家气象中心1978年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了一台M-170和两台M-160计算机。这是我国气象部门首次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也是当时国内最高速的大型计算机系统。这三台机器构成“北京气象枢纽”——BQS系统,于1980年投入正式业务运行,使当时北京气象通信枢纽一跃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上技术领先的通信枢纽之一。不久之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的通信软件专家在M-160上自行开发的X.25 LAPB协议控制程序成功地实现了北京-德国奥芬巴赫气象电路X.25 LAPB协议。这是GTS上第一条此类电路。M-170计算机峰值速度为每秒100万条指令,承担气象数据处理和我国第一代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这三台计算机于1991年退役,服役期长达12年。沈文海认为,这对于中国气象行业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到了1992年10月份时,沈文海介绍说国家气象局开始建设卫星通讯系统,即通过亚威1号、亚威2号卫星实现全国气象台站实时数据的接受和传输。在此之前,我国的通讯系统还相对比较落后,很多省局可以收集到本省资料,但是却无法获得其他省的资料,或者得到的资料是很有限的一部份。1990年初,从美国DEC公司购买的VAX6320、四台通信前端机MIRA,以及从太极公司购买的三台NCI2780到货安装。其中三台NCI2780(VAX780的兼容机)与VAX6320成功地组成了VAXCluster群机系统。NCI2780承担气象通信业务,VAX6320承担气象数据库管理和数值预报业务的资料预处理。这些典型的小型计算机构成了国家气象中心第二代气象通信系统的硬件。接替BQS软件的第二代气象通信软件—MSS(报文交换系统)的开发工作于1988年开始,历时三年,1991年6月MSS正式投入业务运行。MSS的运行平台是著名的VAX小型机,操作系统为VAX/VMS。
全国气象通信卫星网络系统(9210工程)是我国气象部门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覆盖气象部门各级台站的国内气象通信系统。该系统以VSAT(甚小口径终端)卫星通信技术为主,地面公用分组交换网为辅,实现了全国300多个地市以上气象台到国家气象中心的双向TCP/IP互连。该系统的业务应用软件——气象信息业务系统(MIOS)由国家气象中心负责统一开发,实现国内气象数据的实时交换和管理。
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是从目前来说也存在业务流程老化的问题,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还不够顺畅。沈文海说,为了促进气象局信息化系统和业务相融合,十一五期间信息中心也开始了几个全国性的项目的建设,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和气候变化应对工程。相信随着这些系统的建设、丰富和完善,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气象服务的广泛性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真正看到气象经济的作用。
电子政务需要提升政府效率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去想信息化在气象业务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事实上,气象预报业务系统本身就是个信息系统,其每个环节都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这点来说信息工作已不单纯地只是IT部门的事情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动。虽然气象部门的所有业务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但对于气象局的电子政务建设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业务系统的信息化,而是整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真正高效的电子政府需要将业务流程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并将原来的业务信息化结果最大程度的应用和持续改进。
在采访沈文海时,记者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从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但深层次看其实应该一个技术与业务融合的问题。一个好的技术选择应该符合业务部门的需求,而业务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信息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规划。沈文海说,现在一些单位和企业虽然也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也引进了很多新的技术,但却没有深层次地挖掘信息化真正的作用,更多的时候只停留非常浅层次的应用上,只是原来业务形式的计算机化。信息化还没有真正起到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价值。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价值,不仅是信息化的从业人需要思考的,更是政府部门主管需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真正体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部门都在提倡节约成本,而对于信息部门来说深化产品应用将是最好的一个方式。
虽然中国气象局的目标是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信息预报,做好更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但对于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更高的效益,是需要领导来思考的。除了高精密的仪器可以提升气象信息预报的准确性以外,我们需要分析,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哪些因素阻碍了气象服务的广泛和深入,如何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信息化的应用上?为了更好的提供实时的、准确的和周到的气象服务,我国的气象信息化事业还需要等待着下一个飞跃。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