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戴尔:让中国用户享受到最好的端到端的IT创新

戴尔:让中国用户享受到最好的端到端的IT创新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戴尔是一家非常本土化的公司,在中国的使命就是充分利用好全球的技术,帮助更多的在中国的企业用户应用好IT技术做业务转型,充分实现互联网+战略的转型。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原创】 2015年5月7日

关键字: 戴尔 云计算 Any Cloud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5月06日 北京消息:随着中国IT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更加重视IT模式的变化。作为戴尔私有化的第二个年头,今年在戴尔中国区,尤其是大中华区,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对于中国云计算市场戴尔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和部署?让我们一起和戴尔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共同探讨戴尔在中国新的发展之道。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视频采访。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戴尔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先生。我们也知道今年是戴尔私有化的第二个年头,在去年年底的DellWorld上,我们也采访了戴尔的掌门人MichaelDell先生,他表示离开股市后,戴尔活得更好,那么在戴尔中国区,尤其是大中华区,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面,我们将和曹先生共同探讨戴尔在中国新的发展之道。

曹先生,非常感谢您这次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从您的角度来看看,因为您也是解决方案的总经理,怎么看待中国目前市场的需求?在您从业的生涯里面,您怎么看待目前这样一种发展态势?

曹志平:非常感谢您今天跟我有这样一个对话。刚才那个问题非常好,目前在中国整个的IT市场里面,有很多新的趋势,我觉得总结下来有这样几点:

一个是云计算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了,在云计算这个领域里面,大家更关心的是除了像公有云或者是单独的私有云,现在混合云大家谈得越来越多,因为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讲,他们最终的选择可能不会是一种比较单纯的架构,而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能够灵活支持他们业务发展和运营的一个架构,所以混合云谈得越来越多。

第二点,我们看到在整个数据中心的自动化方面,客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地址越来越远,很多管理人员方面的挑战对大部分的数据中心的应用来讲也是越来越严重的。另外,现在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这几个背景造成了大部分的用户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方面要求越来越自动化,尽量越来越少地通过人力直接管理,希望通过一些软件和工具,能够实现现场自动化或者是远程自动化的管理。

第三点,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IT应用的接入,对于IT设备的使用,在移动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现在整个技术更新得越来越快,由于业务的压力,导致很多企业核心的高管或者是主要的业务人员需要处于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因为他们也要时刻保持和客户的互动和对接,所以对移动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在整个IT基础架构的业务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整合的集成系统的IT架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方面的集成性不仅体现在硬件本身,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把硬件和软件进一步整合,形成一个一体机的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和部署,以及能够使他们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更加方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用户始终跟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整个系统一定要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下,你的性能再好,对他们来讲,如果对业务运营能带来一些风险,他们一般是不愿意采用这样的信息系统的。所以他们希望在做任何技术改变,架构迁移、应用调整或者是升级方面,务必要做到一点,就是安全。这个安全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操作方面的安全、软件工具本身的安全,还有能够应对越来越多的来自互联网的攻击,甚至一些自然灾害方面可能会对数据带来的安全的挑战。

所以基本上可以在中国市场看到这样一些趋势。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总结一下,我不知道总结得对不对?第一个层面,中国的用户现在更重视IT模式的变化,刚才您说到了有自有的、公有的,有混合的。刚才您也说了,更重视IT的管理,你刚才也看到了需要自动化。第三个方面可能更重视企业的一种新的形态,就是移动的形态,可能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更加移动地接触我们的业务。第四个可能更看重整合或者是融合的趋势。第五个可能更看重安全。在五个趋势之下,戴尔与他们的结合点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后在中国市场,有怎样的一种中国特色?

曹志平:我下面就结合整个市场的趋势来谈谈对于戴尔的机遇和我们应对的策略。针对第一点,越来越多的客户可能采用云计算,同时他们也在考虑到底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还是混合的架构,所谓混合云。在公有云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其实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公有云的供应商了,但是,通过戴尔跟我们客户的接触,对他们来讲,无论是采用哪种架构来支持他们的业务,他们希望更好地使用架构,不希望被某一种具体架构绑架也好,或者是绑住他们日后发展的手脚。所以,从戴尔的角度讲,我们针对客户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个所谓“任意云”的策略。

“任意云”就是我们希望作为一个帮助客户更好地选择更有针对性,能够支持他们业务的云计算的架构的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而不是选择提供某一种具体的云计算的技术。

怎么理解呢?我们会帮助客户做进一步的分析,什么样的应用比较适合迁移到云计算的架构上?哪些应用相对来说更适合公有云,哪些架构更适合私有云?在公有云里面,因为很多不同公有云的运营商,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也在强调自己不同的优势,我们所做的是根据客户业务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更好的公有云的合作伙伴。

在选择好相应的云计算的合作伙伴之后,我们要帮他们做的是怎么样把他们的应用从传统的基础架构上迁移到云平台上,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戴尔从整个IT的发展潮流来看,或者是当我们理解到客户面对那么多云计算的选择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是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的姿态,来帮助客户做好云计算的迁移,让他们充分地运用好云计算,更好地支持业务,而不会陷入到某一种云计算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讨论当中。这是针对云计算,我们所采取的策略。

在整个任意云的业务推广当中,我们会着重帮助客户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帮他们解决所谓的云就绪,希望保证他们的架构针对云计算的迁移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二个是在整个云计算的迁移过程中,帮助客户做更好的云部署,在部署完之后,迁移完之后,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整个云计算架构的云管理,着重地帮助客户侧重这三方面,更好地运用好云计算来实现他们自身的业务转型,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到最新的技术。

刚才讲到了第二点,整个市场对于移动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在移动性的角度讲,应该说戴尔是目前在整个业界,可以说是唯一一家能提供一站式采购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目前来讲应该说戴尔是整个业界唯一一家可以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所谓的端到端是指从用户日常使用的移动设备,一直到相应的一些虚拟化的软件,云计算的工具,和后台数据中心,从机房建设到服务器到网络到存储,所有这些设备和相应的连线、部署和日后的管理,这方面戴尔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我们的宗旨就是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各样虚拟化的技术,云计算的技术,充分利用好戴尔自身能够提供给客户的端到端的各种解决方案,把他们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让客户享受到一站式采购的便利,另一方面能够让客户更多地关注到他们自身的业务,而不需要太多地介入这一系列解决方案里面具体不同技术环节之间对兼容和日后工作的互动性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是我们在移动性方面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很多的便利。

刚才讲到了第三点,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的管理。从戴尔的角度讲,因为我们了解客户的需求,所以在一些新的方案推出当中,已经提前考虑到这样一些因素了。比如说我们在最新的13代服务器里面,我们着重推出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所谓的零触摸的管理,一个是零触摸的部署,基本上在我们13代服务器上,只要客户做好一些软件的镜像,在客户把服务器放上机架,插上网线和电缆之后,基本上可以不需要再用人工触摸那些服务器来做软件的安装,做部署了,基本上完全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

在日后的管理或者是资产清点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完全实现所谓的零触摸。在我们13代服务器里面,我们是业界第一家引用NFC技术的,可以让我们的数据中心管理员利用他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实现很多资产清点,对服务器状态的监控,和对服务器日后软件打补丁、软件升级这样一系列的操作,都完全可以通过这样一种零触摸的方式来实现。

除了服务器以外,我们在存储、网络,以及整个数据中心管理的业务流程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客户对于自动化管理的需求,也有相应类似的技术能够配合,帮助客户充分实现整个管理成本的下降,管理人员的下降,以及整个管理效率的提升。这是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

针对很多用户有更多的集成应用系统的需求,我们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果单纯从硬件层面讲,我们最新推出的FX2系列的服务器,在硬件层面实现了一个更好的集成,相对以前的刀片服务器,我们能够提供更大的密度,更好的管理性,可以充分实现在一个小型的机框里面,实现一个类似小型数据中心的功能,因为它可以提供从计算到存储到网络一系列的功能和支持,这是硬件的层面。

在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的结合方面,我们和很多业界的友商一起合作,联合推出了很多一体机的方案,包括我们跟Oracle数据库有一体机的方案,我们和Cloudera有大数据的一体机的解决方案,我们和SAPHANA有一整套适用于OLAP和OLTP的解决方案,我们和VMare也推出了EVO:RAIL的整机方案,我们和Nutanix有针对软件定义存储的一些方向,推出了一整套的一体机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是我们戴尔在业界对于集成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是硬件软件整合方面,所推出的解决方案。

在安全角度讲,自从戴尔收购了我们的SecureWorks软件公司以后,我们在安全方面,结合不同的客户类型,有针对性地针对一些行业客户提出了很多针对安全的解决方案,又配合我们SonicWall的防火墙,充分帮助客户打造了一个非常可靠、稳定的IT架构,能够持续稳定、不断地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好、维护好他们的IT架构,更好地偏重他们自身的业务发展,所以这是戴尔针对这些行业趋势所做的工作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曹总给我们介绍得非常详细,听您介绍完,让我们不禁想起到戴尔一直在强调的四个大的战略方向,分别是变革、连接、洞察和保护,您刚才说的五点算不算我们四个战略方向在中国因地制宜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策?

曹志平:应该可以这么说。当然,刚才您提到的像变革、连接、洞察和保护是不是戴尔全球提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中国,我们用更形象的客户比较理解的语言,我们可以做一一的对接。比如,针对变革,基本上像云计算的这样一些技术,对客户来讲是最大的变革,是非常符合我们戴尔能够帮助客户始终去推动业务变革和架构变革的宗旨。

连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移动性的一系列方案,帮助客户更好地是现在所谓的任何时间点,在任何地点,能够跟自己的业务做这样一个连接,能够让员工之间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互动性。

洞察,我们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好一些数据分析的工具,大数据的技术,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分析他在过去业务互动中产生的很多数据,然后利用这样一些数据,对今后的业务做出更好的预判,能够采取很多的措施,提高它的效率,扩大它的市场占有率。

保护就是在安全性方面,我们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保护,因为数据安全对于每个用户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没错。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家更理解的语言把它一一对应起来,就是云计算、移动、大数据和安全。这四个理念如果这么直白地表述出来,我们看到很多的友商大概的战略都差不多,都已经看到了这四个新的发力点,为客户提供从里到外的云的解决方案,提供大数据分析的平台,提供移动互联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还有保证IT环境的安全。

总体看来给人感觉是大同小异的,在这个语境下,戴尔的差异性或者是真正带给用户的优势又体现在哪?

曹志平:可能从宣传的角度来讲,很多厂商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但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戴尔是非常专注地去执行这些策略的,同时,一切围绕客户为中心,去开发我们相应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有几个特点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家在宣传类似的情况下,戴尔还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从几点来说一下。

一个是戴尔一直以来我们是比较专注在基于标准的技术、开放的架构上来打造我们IT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在开发任何解决方案的时候,非常注重的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和灵活的扩展。同时,我们也非常强调,无论在任何时间里,我们采用的都是业界最新的技术,同时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一切就是戴尔目前提出的所谓面向未来、未来就绪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未来就绪的解决方案就是围绕这几点打造的。

那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和亮点,我也想趁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比如说在几年前我们曾经在推动我们存储解决方案的时候,尤其强调我们一个流动数据的改变。当时的说法是,在一个存储的阵列里,我们把不同的存储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级别,在不同的层次里面,我们采用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成本,不同性能的存储介质,使得我们的数据可以在一个自动化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比较自动地部署在相应比较适合他们所在的位置,同时又让整个存储架构在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比以前做得更好,这是我们存储的一个战略。

在我们推出这个战略之后,很多厂商也学了这个战略,也推出了类似的方案。当他们在学我们方案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停止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现在已经把整个流动数据的理念从存储阵列这个级别提升到了整个IT的基础架构,为什么这么说?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提到我们刚才讲的13代服务器,现在我们在13代服务器中,除了我刚才说的特点,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在一个服务器的空间里面实现存储的不同的分级。以前基本上在一个服务器里面大部分用的是一种类型的硬盘,现在我们在一个服务器里面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存储介质,有的时候不一定是硬盘,有的是闪存,或者是PC/IE的技术,NVMe这样的新技术,所以,能够在一个服务器里面实现存储的分级,基本上对于一些小型应用来讲,对工作负载不是特别高的应用来讲,一个服务器就相当于一个很小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一个概念。这是以前做不到的,我们现在可以利用这样一些新技术,让数据在一个服务器内部的层级之间做这样的自动迁移。

第二个戴尔推出了一个FluidCache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存储、服务器、网络之间的连接,能够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数据在不同服务器之间也能自动迁移,还能是现在服务器和存储之间实现自动迁移。在存储这个层面来讲,我刚才讲的流动数据是在一个存储阵列里面,在不同的存储层次上做数据的迁移。在不同的存储阵列里面,我们充分地利用戴尔LiveVolume技术,可以充分地实现远程的数据保护,业务灾备,能够让数据实现在不同的存储和阵列之间,在不同的地点实现这样一个自动的数据迁移。

所以,我们环顾整个业界,我可以比较自豪地说真正能够做到数据自动的在不同的服务器阵列之间,在服务器内部的不同层级,在存储内部的不同层级,以及实现整个系统架构之间数据的自动迁移,可以说只有戴尔一家。

那为什么流动数据如此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实现这样一个流动数据之后,能够非常好地把数据安排放置在更合适的位置上,更好地实现整个应用层面的负载均衡,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个存储阵列充分利用的效率,因为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业界大部分的存储也好,计算资源也好,浪费是很严重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如果真正能够实现数据的迁移,我们可以大大地提升整个IT架构的利用效率,提高整个企业架构运转的效率,能够更好地帮助客户去支撑他们的业务发展,因为当我们在谈一系列行业变化、技术变化、新技术采用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企业,其实他们整个预算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有些公司有一个进一步要求下降的压力,那他们怎么样在面对预算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又能够更好地运用好新技术呢?我想戴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样一个愿望和要求。

主持人:的确,这个数据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命脉,相当于血液一样的,如果血液不通,这个人可能就会中风或者是偏瘫了。刚才听您介绍,我能感觉到咱们的特色还是挺明显的,刚才我抓住了您说的四个关键字,我这么串起来不知道对不对,戴尔是致力于采用最前沿的技术,基于开放标准的平台,以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曹志平:对,可以这么总结。

主持人:OK,在这个套路下,我们面对的中国的实际市场的竞争,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国政府也在提出安全可控的理念,中国本土的玩家也在不断地壮大,这个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不知道对您来说,有没有感觉到某种更大的压力,或者说您怎么看待中国市场的,从政府的策略性的导向,还有中国本土市场企业的增长?

曹志平:您说得非常好,从业务角度讲,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从戴尔的层面,我们更擅长的是经常会把很多压力转换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因为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两三年整个中国市场的变化,确实可以感觉到很多国内厂商也在采取一些类似的措施,并且他们的市场份额也得到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样的市场细分,可以看到他们可能市场份额的增长更多地来自于我们其他友商市场份额的丢失。而从戴尔的角度讲,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稳步地保持在相应的领先地位,同时在我们的存储和网络角度讲,我们还不断地在前进。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面,戴尔服务器一直是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和销售额方面都是排名前列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排名第一的。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其实我们整个服务器的业务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跟去年同期相比,应该说远远超出整个市场增长的幅度。所以,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非常自信地可以说确实我们碰到了很多竞争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们通过自己,一方面内部挖掘潜力,做很多优质优化,引进很多新的方案和技术,加强客户的覆盖,加强合作伙伴的互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应该说是很好地应对了我们所碰到的挑战和压力,始终维持在一个不断成长的业务的过程当中。

您刚才提到的政府在安全可控方面其实有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在这方面讲,从戴尔的角度讲,我们是完全配合的,我们也是全力支持的。而且,其实政府的要求和戴尔的传统理念来讲有很多的契合点。就像刚才我说的,比如我们一直是基于标准技术、开放架构打造,利用好各种新的技术,利用好模块化的设计和灵活扩展去打造的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的东西给到客户交互完之后的解决方案来讲,本身就是一个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

我们发现,如果回顾整个业界的十年到二十年,很多很多的创新都并非来自一些传统的巨型企业,而是来自一些中型甚至小型企业,正是因为更多来自中小型的企业,对于大部分想要时刻利用好这些创新技术的公司或者是客户来讲,他们最明智的一个做法就是选择一个基于标准技术和开放的架构,因为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灵活地利用各种新的技术,而不至于当他们想要采取某种新技术的时候,发现他们原来的架构并不支持这样新的技术,或者你要把原来的架构全部放弃,或者做很多额外的投入,对很多客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在中国市场的政府导向来看,还是在中国这个市场的竞争业态来看,对于戴尔来讲,当然会带来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机遇,同时我们看到了我们也跟政府整个提倡的方向和理念的契合度非常高。

除了刚才我提到的在戴尔自身内部做了很多的调整之外,我们也为了更好地配合中国这个市场,发展了很多在中国本土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在1月份的时候,我们和中国电子集团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里面,我们表示了我们的意愿和中国电子下属的长城电脑公司做更多服务器业务的对接和整合,同时我们也会支持中国电子下属的企业做很多基于ARM技术的新型服务器的研发和市场的推广。

所以,从戴尔来讲,在中国市场,我们一方面自身做了很多的改变,同时我们在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生态圈,加强和本土合作伙伴的合作,同时我们再配合一些新的市场策略的调整。比如我们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们实现了一些新的市场策略,把原来一些市场覆盖的策略改成行业结合区域的覆盖模式,再配合渠道覆盖的模式。我觉得新的业务模式既能够帮助我们扩大整个客户的覆盖度,又能够让我们专注一些具体行业,展开深耕细作,更好地为我们的行业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合作伙伴。

在一些比较遥远或者是偏四六级的城市,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合作伙伴,完全把这些区域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做完全的覆盖,戴尔是作为一个完全的业务支持者的角度,并不去干涉他们自己的业务发展,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些方案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引进,通过本土合作伙伴和生态圈的建立和优化的市场覆盖的策略,能够使得我们整个业务始终不断地保持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仅能够保持服务器市场的领先份额,还能够让我们不断地在存储和网络的业务上面,能够得到快于市场增长的业务发展的状态。

主持人:您刚才也谈到了在中国市场会跟更多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合作,其实中国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现在中国政府又提出了未来的基础的国家发展的理念,叫“互联网+。这个“互联网+你在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可能不会有这么一个提法。在您看来,或者是在戴尔看来,我们针对中国这样一个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有的放矢地提供我们相关的解决方案?

曹志平:非常好。其实“互联网+是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一些大会上提出的对今后整个中国经济方面提出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的意见。从我们的角度,其实我们会看到“互联网+带给我们很多的机会,我们是非常愿意拥抱这样一个策略,并且能够配合好整个政府经济方面发展的指导性的方向,来做更好的业务的推广。

从我们的角度讲,我觉得戴尔是可以非常好地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推动者的。为什么这么说?有几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从事的IT行业,我们有很多的互联网或者是针对互联网打造的解决方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中国,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还是互联网行业的中型企业,还是更多数量的互联网的初创企业,戴尔一直是他们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从初创企业的角度讲,戴尔经常会组织很多的创业论坛,能够帮助他们刚刚涉入互联网的初创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好业务方向,能够利用戴尔在其他互联网成功的公司中获得的经验,通过跟他们的分享,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对于一些中型企业,他们非常希望了解的是那些互联网巨头成功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比较重要的技术,做了哪些比较重大架构的决策,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

对于那些互联网巨头,他们更多的考虑是怎么样运用好IT基础架构,怎么样更好地开发出更好地适应他们业务需求的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打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方面从戴尔的角度讲,我们也有专门的团队和他们合作。

通过我们跟那么多互联网各种各样的类型,或者是各种规模的企业的合作,我们有非常好的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分享给现在还没有进行互联网转型,还没有大规模实施“互联网+策略的传统企业,让他们能够在业务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好,所以这是戴尔可以怎么样运用好这样一个“互联网+的经济方面的发展策略,来更好地帮助大部分的企业用户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和技术落地的非常大的优势。

主持人:那好,今天这个采访就到最后一个环节了。您作为戴尔大中华区企业级解决方案的掌门人,您最想和中国用户说的话是什么?很简短地说出你最想说的那句话。

曹志平: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戴尔是一家非常本土化的公司,我们在中国的使命就是充分利用好全球的技术,帮助更多的在中国的企业用户应用好IT技术做业务转型,充分实现互联网+这样一个战略的策略转型。谢谢你们。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曹先生今天能接受我的采访。从刚才曹总比较详细的梳理之后,我们看到了戴尔未来在中国的关注点和未来的发力点。我们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想得到采用前沿技术设计的,基于开放标准化平台,以模块化、灵活设计理念打造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不妨来戴尔看一看。我们也祝愿,在曹总的带领下,能为我们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谢谢。

曹志平:谢谢。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