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1月21日 北京消息: 华为云技术私享会是华为云面向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的开发者、程序员分享技术精华的线下活动。华为云PaaS第一站于本月17日来到北京中关村,和大家分享PaaS产品微服务、中间件的云上风采。接下来第二站[云安全]将于本月24日在北京赛欧孵化中心登场。
微服务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如今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架构。云中间件,成就了电商平台的超级承载力,实现了系统快速水平扩展。
实力现场:技术大咖面对面
私享会开场,四位华为云PaaS资深架构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微服务和云中间件的技术精华与产品特点。
·开场惊喜:应用架构演进技术面对面-微服务和中间件
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张琦从速度(业务上线)与安全(系统在一个可靠的状态下运行)切入,介绍了微服务在传统企业应用开发模式缺陷下,逐渐突显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系统——Chassis和Side-car。
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张琦
·经典环节 :给我一杯咖啡的时间,玩转企业IT系统微服务化上云
身着ServiveComb logoT恤的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郑扬勇介绍了微服务开源项目ServiceComb的来历、发展、子项目。ServiceComb作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微服务框架,包括应用框架代码生成,服务注册发现、服务配置管理、服务监控、服务调用追踪、多通信协议支持等功能,为开发者提供端到端的应用DevOps体验。此外,还介绍了ServiceComb 中的Java Chassis架构,并进行现场演示。
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郑扬勇
·特别环节:基于Service Mesh实现非侵入式微服务方案演示
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文艺男神田晓亮从控制面、数据面讲解了最新研发的Mesher的各大优势,并分析了ServiceComb侵入式和Mesher非侵入式微服务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结合),当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Mesher也少不了。
华为云微服务架构师田晓亮
·有趣环节:基于分布式云中间件,15分钟实现海量数据的高可用架构演变
幽默风趣中间件华为云架构师黄靖凯在此环节回顾了他的成长史——云中间件的成长史,介绍了华为电商云的架构和典型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华为云,快速搭建一个云上电商系统以及分布式缓存的服务(DCS)内容,并演示了“电商系统的分布式改造”。
华为云架构师黄靖凯
精彩互动:线上线下享不停
除大咖分享外,本次私享会还给大家准备了神秘礼包、亲密交流等环节,无法来到现场的朋友也能通过线上直播参与进来。
·神秘彩蛋:电商系统的分布式改造终环节,为粉丝们准备了专属的400元礼包,随后通过二维码扫描进入了华为云demo的界面。20分钟后,华为云资源购买模拟完毕;10分钟后,电商系统的应用系统部署(传统的单体应用)完毕;电商系统的分布式改造(基于分布式云中间件)难题也解决了….又快又顺畅!
华为云技术私享会PaaS首站现场
·现场问答:面对霸气外露的“技术巨星们”,热情的”粉丝们”不管是以往使用微服务或中间件产生的疑问,还是现场产生的新想法,都踊跃提出积极交流,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线上互动:来不了的“粉丝”也没有被忘记,线上直播同样如约而至,300+人次观看,互动区更是评论爆满…
来日再约:我在赛欧孵化中心等你
如果这一次你依然错过了,没关系!
11月24日,下一场华为云技术私享会-如何做好云上安全将在丰台区赛欧孵化中心,5F咖啡举办,一起玩耍吧!
本次私享产品免费中,登陆华为云官网即刻体验
微服务引擎CSE:http://www.huaweicloud.com/product/cse.html
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 DDM:http://www.huaweicloud.com/product/ddm.html
分布式消息服务DMS:http://www.huaweicloud.com/product/dm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了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时推出配套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的视频并在类似TikTok的信息流中分享。Sora 2在物理定律遵循方面有显著改进,视频更加真实。应用提供"客串"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植入生成场景中,并可与朋友分享形象使用权限。该iOS应用目前在美加地区采用邀请制,ChatGPT Pro用户可直接体验。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问题频发,从推理模型表现不佳到AI幻觉现象,再到版权诉讼,这些都表明当前技术路径可能并非通往真正智能的正确道路。专家认为,仅靠增加数据和算力的扩展模式已显现边际效应递减,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者提出智能应包含统计、结构、推理和目标四个层次的协调,并强调时间因果性的重要性。面对LLM技术局限,业界开始探索神经符号AI等替代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