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5月13日 北京报道:智慧城市的建设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环境,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等先进技术概念与标准的不断发展,整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提升,而城市交通运输尤其如此。为了解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状况,记者今天来到了2014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展现场。
据了解,目前涉及城市智能交通业务的国内厂商已经达到上千家,因为其用户主要为各级政府机构,这对于产品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要求较高,因此国外厂商要想介入软件系统或服务器等核心业务则相对较为困难,但这也为国内厂商带来了一定优势。从此次展览会上的展商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专门针对某一层面产品的供应商、提供一体化平台的集成商、政府组织内部的研发机构。总体上来看,各家厂商基本都有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或在于技术、或在于渠道。
有很多中小型的供应商专注于生产智慧交通某一细分领域的相关产品。以金溢为例,他们的产品全部为ETC(收费不停车系统)领域内的硬件产品,比如射频扫描器、交通通讯器、智能定位天线、信标基站等省际高速公路、大规模停车场、区域客运公交系统所必需的专业设备。
这些厂商普遍采用的策略是专精于某几款产品并不断进行创新,其产品线划分一般及其简单,但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可能已经持续了多年时间,凭借自身积累的行业与技术经验,以及出色的产品兼容性,从而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智慧交通领域,也有很多较有实力的集成商,他们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从前端的摄像头、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到后端的软件管理平台,可谓是一应俱全。然而实际上,各家集成商的运营思路依然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易华录在智慧交通领域的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公安部门,满足其特勤安排、交通监测调度、突发事件应急等需求;而海信网络科技主要专注于开发公交、出租车等城市服务运营调度系统以及面向市民的移动端应用,这对于产品易用性方面的要求更高。尽管在技术上不见得有多强的技术优势,但凭借其产品线的丰富性,往往使其能够在渠道方面更受欢迎。
第三类机构较为特殊,他们是政府下辖的事业单位,但同时也提供智慧交通方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比如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前者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受部委托拟订并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通信、导航、无线电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承担行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运维、整合、保障等工作,同时还要负责中国国际海事卫星、中国搜救卫星系统的建设、运维和管理工作;而后者则主要从事交通决策支持、交通规划、交通信息化、交通环保与安全、交通金融、交通标准与计量、交通新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同时开展国际国内交通科技交流、科技咨询、交通人才培训、交通产品认证,以及公路工程、交通工程领域相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业务。
这些机构借助政府优势,往往能够拥有许多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资源优势,因此他们的产品大多都面向各地区的其他政府机构,同时向这些政府部门提供交通方面的数据共享服务,其数据平台项目往往是全国范围甚至是利用卫星通信实现覆盖全球范围,比如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构建的Inmarsat全系列业务标准地面站,其直接覆盖印度洋和太平洋,并可提供陆地、海上和航空宽带业务,形成了有序的销售服务、入网登记、帐务结算、网络建设、客户服务、系统集成、技术研发等一体化服务体系。这些科研单位有时也会向企业用户开放其产品但并不多见。
纵观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战略,这些厂商不出意外的都有自身明显的差异化发展路线,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行业的竞争激烈性,但也让市场整体形势变得错综负责,许多政府内部使用的产品五花八门,这从后期支持角度来说并不是好事。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许多厂商也开始针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而推出新的产品与服务,比如电科智能刚刚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平台,准备用来向全社会开放交通数据分析预测服务,该平台从底层的硬件集群到上层的数据分析应用,全部为自主研发,尽管该平台尚处在内部测试阶段,但至少可以看出厂商在技术工作上所下的功夫。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