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关于穿戴式设备的报道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了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附件设备的春天
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涌,改变了整个科技产业和创业环境,第三方硬件设备+智能终端App+云服务,创造出一些全新商业模式,让市场逐渐刮起一波可穿戴式设备潮。有市场机构预测,2017年,可穿戴式无线设备市场将由2011年的2077万台增长到1.695亿台。
通过集资网站Kickstarter一战成名的鹅卵石智能手表Pebble Watch,就像是将电脑戴在了手腕上,可以直接操作应用,其特殊的省电电子纸显示屏,不但可以在阳光直射下轻松读取,电力更可持续一周。与iPhone或Android手机蓝牙连接后,能更轻易地获得电子邮件、短信和提醒通知,还可以在使用者跑步或骑单车时测速计时、控制音乐播放、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测距。
当然,由于穿戴式设备能广泛应用于个人健康和医疗管理,其出货量目前主要集中在以消费为导向的运动、健身和保健市场,对个人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比如:对日常跑步数据进行跟踪;判定老年人的跌倒是否造成了伤害;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监测医院病人的心脏速率等。GE医疗和飞利浦等医疗电子公司正参与其中,国内东软熙康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腕表,还有许多新创公司以及专业领域企业也都在开发提供网络医疗应用服务的可穿戴式无线设备。美国耐克公司最近就在大力宣传自家产品“燃烧手环”(FuelBand),戴上后会自动侦测使用者在锻炼时所燃烧的热量,并与热门减肥应用"Lose it!"合作,将资料同步上传到该应用,方便用户随时进行体重管理。
甚者,目前已经有创业公司研究把科技整合到纺织品中:将电子零部件结合到柔软的布料上。智能服饰的主要应用范围应该会在监控医疗与锻炼上,但同时也有可能会扩大到娱乐层面:比如拍拍衣袖就可以调低扬声器的音量;随时改变身上衣服的颜色;甚至在恤衫上随时更换上面的图案或字样。已经有一家创业公司开发的Social Denim牛仔裤,可以让用户更新Facebook状态。通过装配蓝牙功能,这些牛仔裤可以与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根据位置信息更新状态;还有适合盲聋疾者手戴的Mobile Lorm Glove产品,能够将短信内容翻译为字母,让这些用户感觉到。
有消息称,谷歌正在研发智能手套,指端上有摄影机、罗盘、陀螺仪、时速表,与其它动作探知器,以及处理器、记忆储存卡和无线通讯的配备。而智能手套的应用有无限可能:操纵电脑界面、增强视觉效果、定位导航、医疗人员可远距触诊、只要动动手指就可点击虚拟键盘等;微软研究院也开发了用于跟踪手部动作改进虚拟探索的腕带式数字系统,通过将红外激光、摄像头和扩散器结合起来,制作出能探测佩戴者个人手指运动的数字手指。
市场新对决
对于科技巨头们来说,穿戴式设备未来似乎并不仅仅是被看做锦上添花的附件产品。独立科技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在最新一份报告《智能人体,智能世界》中指出,下一次计算革命将来自由传感器包裹着的穿戴式设备,而非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Google Glass是目前穿戴式设备最被广为讨论的例子。根据外媒公布的信息来看,Google Glass配备有双核OMAP处理器,运行Android 4.0,支持WiFi、蓝牙和GPS,但是不支持蜂窝网络。Glass配有常见的感应器,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器,可以追踪用户脸和头的朝向和角度。通过连接安卓系统智能设备,用户可以观看视频、使用对应的应用、导航、阅读电邮、浏览短信、查看股票实时行情,用户眼镜中看到的视像相当于3米处62英寸的大屏幕效果。总之,谷歌眼镜可以帮助你找到想去的地方、展示你收到的短信、告知天气状况、在夜空中查找星座、管理你的音乐与视频,以及其他许多功能。据悉在今年年底前就将可开放一般民众订购。
很多人认为,Google Glass实际上被打造成了一部新型的独立电话,而基于Google Glass所带来的颠覆性的交互体验,很多人也乐意把Google Glass视做谷歌定义下一代电子设备的核心产品,尽管其在数据连接、用户生活习惯上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毕竟,科技必须社交化,不能让用户脱离现实世界。让这些穿戴式智能设备融入日常生活习惯里,可能比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挑战性。
少数人知道,其实国内也有类似Google Glass的设备,比如中国兵器集团旗下的北方奥雷德研发的可穿戴式电脑“EYETOP掌控者”。EYETOP实现了高清播放、看电子书、上网冲浪、QQ聊天等功能,能清晰辨别最小6号大小的字体,还可以根据眼睛的近视远视情况进行适应、针对脸型提供瞳孔距的调节。
Google Glass方兴未艾,苹果也没闲着。今年年初市场陆续传出苹果正与英特尔合作,计划于今年推出拥有1.5屏幕的iWatch。iWatch能通过蓝牙与iPhone或iPad互通。上月25日,美国专利商标办公室公布了苹果去年提出的一项专利申请,这项专利显示具有弹性屏幕的双稳定弹簧将被应用在可穿戴装置上。苹果还描述了可利用内置电池和该配件上的太阳能板来供应电力。该专利涉及弹性屏幕,是苹果iWatch的必备技术。看起来,苹果iWatch已呼之欲出。
当然,软件对于穿戴式设备也同样重要。它是帮助用户理解他们自身产生的数据的关键渠道,并且能够协助用户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过,目前还没有第三方应用在Google Glass上运行,也没有任何本地应用,完全基于云端和专为其开发的Mirror API。业内人士表示,苹果、谷歌和微软都开始相信穿戴式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正如PC让位于移动设备),而且将力争成为穿戴式设备时代最有力的支持平台。
移动大变局
那么,穿戴式设备未来究竟能否取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电子设备呢?
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能从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寻找到部分答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传统的观点是:科技是作为外在与人存在的,是生命创造的产物,科技是一种工具,人能够而且应当驾驭它。
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试图颠覆这种偏见:他把技术看作伴随生命演化数十亿年的元素,看做除开人类定义的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和真细菌六种生命体外的第七种生命体,拥有自己的进化能力,与生物界和人类交织缠绕共生演化。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逻辑去理解这种观点:生命的定义本质都不在于DNA、集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不以DNA方式存在的信息和生命。也就是说,信息成为连接技术和生命的纽带。
那么,科技发展的未来是什么?是拥抱生命,是进化、秩序和充满生机活力。
新浪科技主编甘利最近在一篇文章里称:也许十年后,苹果手表或者谷歌眼镜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不用时刻惦记它,它与你如影随行。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电话,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