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中国银行信息化之路:从零点到30年大跨越

中国银行信息化之路:从零点到30年大跨越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最近这段时间,每每走在地铁中,刘鑫心中总会有种自豪感。起步阶段的着眼点是联机运营: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工作电子化,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实现同城通存通兑。

作者:刘晓芳 来源:中国信息化 2009年1月15日

关键字: 银行 金融 信息化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最近这段时间,每每走在地铁中,刘鑫心中总会有种自豪感。作为中国银行一名员工,看到地铁中随处可见的中国银行“中国行,中行卡”的唯美广告画面和2008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名录中“中国银行”的名字,刘鑫都感觉到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记忆 手工作业

  刘鑫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同龄人,而她的父亲作为一个老的银行员工,见证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三十年。父亲的讲述让刘鑫了解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也就是在那一年,刘鑫的父亲进入了中国银行工作。“那时的银行建筑不比如今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现在这般戒备森严,银行设备很简陋,营业厅没有什么保安人员,更没有什么一米线的讲究,当然,像现在这样拿号排队现象更不存在。当时更多的人收入不高,百姓中难有多余的钱储蓄,营业自然也就略显清淡。”那是刘鑫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的银行的样子。

  那时银行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阶段,在银行的柜台前可以看到里面摞得高高的账本。工作人员算账用的是算盘,记账用的是笔杆。当时人民币的面值最大的是10元,用户存款的金额也多是十几元和几十元。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基本确立。

  起步 金融电子化

  1985年之后,中国银行业对专业性银行实施了企业化经营的改革,银行信息化的需求开始逐渐明确化。各银行高层认识到,不走电子化之路,就无法保证业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不真实的信息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大的风险,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基于这种认识,中国金融界的领导者下定决心,排除困难,真正走上金融信息化之路。

  起步阶段的着眼点是联机运营: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工作电子化,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实现同城通存通兑。

  在这个过程中,IBM将SAFE软件系统引入中国。据IBM中国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业务合伙人陈文先生介绍:“SAFE最早源于南美的几家银行,后来被IBM收购。IBM来到中国之后,也把这个产品带给了中国的银行业。中国银行业最早采用SAFE是1984年中国银行在香港采用的英文版的SAFE系统。SAFE系统的引入,让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从手动到自动的过程。”

  银行首先在各网点安装计算机设备,将SAFE软件系统及技术支持推广到全国,在网点实现以柜员服务自动化为主的初步电子化。然后在中心城市安置大型机,将市内各网点连接起来,实现同城通存通兑。1987年至1988年,SAFE第一版同时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网点上线,两年后又在建设银行全面部署。当时,在多数银行业务还依靠“流水账式”手工操作的业务模式下,SAFE不仅替代手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行业标准。中国银行业对核心银行应用有了系统的认识,第一次尝到了金融信息化的甜头,从而激发了中国银行界大举进军信息化的热情。

  刘鑫的父亲作为这第一次大联机的先行者,首先接受了SAFE系统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当时IBM对SAFE的源代码进行了共享,使得各银行的技术平台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从而带动了技术快速应用于业务,实现了中国银行信息化的第一次大联机。”他回忆说。

  腾飞 大联机

  经过第一次大联机,中国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势不可当的大趋势。但是,总体上水平仍然非常有限。这时候的银行业务网络局限在中心城市,虽然中心城市中各营业网点的信息孤岛问题初步解决,但是对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数以千计的银行网点仍然停留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原始的柜台电子化状态,运作慢、数据散、可控度差的情况没有根本的改变。此外,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无法进行业务整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0年代初开始,大约到1999年结束,为期将近十年,主要特点就是根据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已经建立起来的省市级主机为中心,向外扩张。具体来说就是把原来以城市为中心的集中的运营方式扩散到区域,进而扩散到城市之间、省市之间的联网,不同银行系统之间的联网,使跨行通兑成为现实。

  1993年起,自动柜员机(ATM)开始大量的出现在城市居民的视野之中,金卡工程也在这一年开始实施。与此同时,银行与银行之间也通过网络互联,跨行之间的个人消费交易实现通存通兑,从1994到1999年,仅用5年就顺利完成“金卡工程”,形成了优化的基础架构。

  1999年,中国较为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建成覆盖城乡,这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终于迎来了腾飞的时刻。

  刘鑫在这一年到外地读大学,拿着学校发给每个学生的银行卡,就可以方便地将学费从异地存款,再由银行自动转账到学校的账户,这避免了拿着现金四处奔跑的麻烦和不安全。在大学期间,ATM机也成了刘鑫生活中一个亲密的伙伴,随时用钱随时取,快捷方便。

  全球化 大集中时代来临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加快开放的步伐,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原有的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中国金融改革的需要,只有真正的全国性数据大集中体系才能支撑中国金融令人目眩的发展速度。所谓数据大集中,就是把在第二阶段形成的几十个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这个数据中心统一支持。也就是说,在中国无论用户在哪里,以哪种方式在账户中发生交易行为,所有的计算和处理工作都通过网络由全国性的数据中心来处理。

  这种架构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应用的集中和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集中,使得总行能够完全真实、实时地掌握每一个账户的每一个交易行为,变多级法人为单一法人跨区域经营,整个银行业务支持、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创新的能力得到了重大提升,中国银行的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刘鑫进入了中国银行工作,亲历了数据大集中的过程。她所目睹的是,银行服务项目越来越多,顾客越来越多,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简单的存取业务到代缴费、理财等业务,从简单的银行柜台办理,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顾客在银行里排起了长队。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银行业务越来越忙碌。“当然,这也对我们银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尽可能避免误操作带来的麻烦。”刘鑫说。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银行以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成就。刘鑫作为一名前台工作人员,用热情认真的服务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整个奥运期间,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而这幕后离不开IBM咨询服务团队与中国银行紧密配合所做出的努力。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