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文物保管IT护航

文物保管IT护航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重要的推动力。‘数字故宫’就是一个例子,通过VR技术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加深了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燕铭【原创】 2008年1月22日

关键字: 信息化 政府与公共事业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你想从空中俯瞰紫禁城吗?你想近距离观赏紫禁城宫殿的建筑结构和彩画吗?你想体验坐在金銮殿上俯视群臣的感觉吗?……看到恢宏博大的故宫博物院,这些感觉都不禁油然而生,但在现实情况中要想实现却是难上加难。走进“数字故宫”影院,欣赏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制作的《紫禁城·天子的宫殿》节目,以上的这些要求就将一一满足。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空闲的时候到博物馆去欣赏文物古迹、领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成为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但对于从事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一方面提高文物工作决策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精神文化需要,成为了一道难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重要的推动力。‘数字故宫’就是一个例子,通过VR技术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加深了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1124日举行的2005年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筹)年会暨信息化标准与规划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游庆桥主任如是说。同时,在此次会上,与会代表还回顾了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的进程、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面,规划了“十一五”期间文博信息化的重点建设项目。

文博信息化全面起步

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例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给文物、遗址等进行定位,从而结合整体环境更好地表现出文物的价值,并实现更有效地文物资源地管控;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系统,把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纳入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防止人为失窃等现象;将书画等文物拍摄、整理形成电子档文件,既能让人们通过触摸屏等形式更清楚地看到,也能防止文物的过度开启而造成损坏,等等。

游庆桥介绍说,从我国文博信息化的发展来看,到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全面起步阶段。实际上,信息技术在文物博物馆事业中应用比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博物馆藏品电脑化的建设就已经开始,但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应用系统。到90年代中期,文博信息化进入了探索阶段,一些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光盘存储等形式保存并展现文物信息,博物馆管理系统、考古发掘信息系统等得到了一些应用,但这一阶段只是各地文物部门各自建设。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文物部门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开展起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信息化机构,颁布了一些文博信息化的规范和标准,一些重大建设项目也陆续启动。

四方面取得成效

从我国文博信息化的发展来看,由于以往都是各地分散建设的模式,因此呈现出显著的发展不平衡状况。例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地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重点投入,其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胡江就表示,由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财力投入建设博物馆信息化,我国有些博物馆的信息化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等博物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许多中小型博物馆,由于重视和投入不足,其信息化水平仍然滞后很多。

总体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博信息化在以下4个方面取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文物信息资源建设取得进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山西等四省完成154万余件馆藏文物数字化工作,并建立了四省馆藏珍贵文物基础数据库;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部分文博单位相继建立了文物数据库,在藏品影像、石窟壁画、古建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二是文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完成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了四个省级文物数据分中心;全国文物信息网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中央与山西、河南、辽宁、甘肃四省及其省内试点单位的网络连接。

三是行业信息化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初步搭建以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的文博单位、省到中央的三级馆藏文物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框架;中国珍贵文物数据库系统、文物出入境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相继完成开发。

四是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日益加强: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等一系列信息化标准技术规范已正式颁布实施。

存在四点难题

尽管文博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有着不少难点困扰着建设者们。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赵玲就用“人、财、物、认识”来概括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由于我国文博信息化基本上是由政府来主导推动的,因此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建设的进程;针对于此,许多人也提出了“普及信息化从领导做起”的口号。其次是资金投入不够: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产出本来就有限,信息化也难以对其产出带来显著的提高,因此除了一些国家、省市的重点博物馆,其他单位在资金投入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资金投入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数据等问题。三是信息化设施基础和信息化规划滞后:与其他政府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文物博物馆部门缺乏统一投入和建设,不仅基础相对薄弱,而且由于规划不足带来的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通用性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就曾表示,在其单位没有一个真正懂得计算机理论以及较深层次应用的人才,而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是常见的。

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

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区的建设者们还把硬件设施当做建设的重点,非常强调硬件基础、网络设施等建设。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根据其建设经验指出,硬件设施只是建设的基础,文物信息资源建设才是文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内容。

“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在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上的低水平局面,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社会整体文化水平。”胡锤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文物信息资源建设将满足博物馆“对外树形象、对内抓管理”的要求。从内部来看,通过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建立博物馆文物基础数据库,将这些藏品进行计算机统一管理,并通过应用系统规范整个管理流程,从而将提高博物馆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从外部来看,主要是利用影像技术将馆藏文物通过照片图像、影片、三维立体影像等形式展示出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传承文化知识,并树立博物馆本身的形象。

实际上,从目前来看,除了故宫博物院等重点单位,其他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内部建设的层面,数据库、内部应用系统逐渐上马,但对外展示方面的工作却做的不多。正如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主任胡小朋所说,“许多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强调内部管理,这应该是文博信息化的‘隐性’部分。但要让人民群众对文物博物馆事业有更多的认识,扩大我们的影响,更要加强文博信息化的‘显性’,即通过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向外界展现馆藏文物的效果。”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许多博物馆甚至在着手网络文物信息传播、虚拟数字博物馆等方面的建设。

标准建设紧扣应用

不仅是文博行业,在我国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建设都是一个难点。但在文博行业,由于各个博物馆之间缺乏明确的行政关联关系,在信息化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其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难度和重复建设的程度要比其他行业高得多。

针对于此,由中国文物咨询中心牵头对文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满足文物博物馆管理的需要、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需要,遵循“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标准体系的应用领域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博物馆、其他5部分;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三个适用层次,基础标准应当尽量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建设完成,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则需要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根据实际信息化应用需求来建设;已有标准需要进行定时维护和更新,力争做到每三年发布一次修订版。

“十一五”抓好四大项目

对于“十一五”期间文博信息化的发展,游庆桥表示,首先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发展难题。他表示,此次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筹建年会就是一个解决领导认识的机会。“我们此次邀请参会的人员不仅仅是各地文物部门的信息化从业者,更是各地文物局、博物馆的行政领导,通过这样的座谈让他们加深对信息化的认识就是举办此次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此次会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加强IT厂商与文物部门的交流,力争吸纳一些政府之外的资金参与到文博信息化之中。“文博信息化建设仅仅是政府支持还不够,毕竟政府资金是有限的,而且文博信息化也不是一个能尽快见效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吸引一些企业参与进来。实际上,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例如在故宫的信息化建设中,IBM公司就曾给予200万美元的投资。”游庆桥表示,此次会议搭建了一个双方交流的平台,希望能推动企业参与文博信息化的进程,不仅能帮助解决资金难题,而且文物部门IT人员缺乏的局面也能得到外来的援助。

游庆桥介绍说,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一是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这一系统已经在山西等四个省完成了试点,将逐渐在全国范围推广,其内容包括建设以馆藏文物、文保单位信息为主的全方位的文物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各级文物数据中心并实现联通,研制开发能满足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信息不同层次需求的各类软件,等等。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动态监测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数据库、世界文化遗产网络监测体系、世界文化遗产预警体系、世界文化遗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

三是中国数字博物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通过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规划统一的文物信息综合展示平台,向全社会提供生动、高效的文物信息服务,该系统结构可概括为一个分布式的文物基础数据库群、一个开放的文物信息网络体系、一个统一的文物信息综合展示平台、一个功能齐全的文物数据加工中心和一个便捷的文物数据交换中心。

四是全国文物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国家文物局和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加密传输,其中文物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将是重点,包括馆藏文物、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防与监管、文物拍卖与流通、文物鉴定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人事、财务、预算等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