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术无道” 那意义何在?

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术无道” 那意义何在?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前不久,由ZD至顶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千人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上,国内首个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为目的的第三方机构“中国制造千人会”正式成立。同时,会上发布了《中国电商消费者2015最具亲和力产品报告》与《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

来源: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原创】 2015年12月31日

关键字: 制造业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在早前的千人会预热文章《遥看中国、美国、德国制造业变革的“三国杀”》中,我就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过相关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并非到2025年截止,而是要持续30年,这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描述。

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术无道” 那意义何在?

中国制造到2045年的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阶段:到2045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改革之路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事实上每个制造业的强国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德国工业4.0,德国人形成目前的发展战略有一个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所谓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兴起的时候,德国认为跟美国相比,它的信息产业、信息化明显落后,它曾经一度放宽IT科技人员拿绿卡的政策,希望吸引更多的IT产业的科技人员进入德国,来促进德国IT产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吕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跌,网络泡沫破灭,这样信息化进程进入了调整的阶段,到底信息产业向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发展,作为发源地的美国也在进入调整和探讨的阶段,德国虽然在第一波IT产业发展上落后于美国,但他仍然建立在强大的先进的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床制造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所以在新的世纪,德国始终保持了非常稳健的发展局面,它的财政状况也比较好,出口保持了竞争力,国内就业率也比较高,这样他在欧盟中间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那就表明,对IT产业发展又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就是还得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而不能放弃现在的制造业来另外去找IT产业的发展方向。”

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术无道” 那意义何在?

中国制造千人会主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吕政

与此同时,以信息化IT产业见长的美国,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制造工业进化之路——工业互联网。在这一大的趋势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变革与转型,虽然在内核上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没有本质的不同,但也必然会有自己的发展路线,而不可能全盘照抄。

“德国工业4.0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不过中国也有自己实际的国情。”工业4.0协会会长、中国制造千人会发起人汪清跃表示,“在我们走访企业撰写《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时,就能感受到中国企业的焦虑与困惑,这是中国现有的制造业体系、组织架构、人员知识构成与信息化技术水平所限定的,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决策对于中国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有着明确的影响,这与领导们的短期和长期的关注点有密切关系,所以企业要实现工业4.0已经不仅仅是制造技术或IT技术本身的问题了。”

汪清跃所指出的焦虑与困惑,在《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就有体现,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对于工业4.0的好处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变革方案实施中,无论是自有人才,还是外部的服务商,大多不让人放心,这也让转型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到了专业的人才或合作伙伴,已经制定了周全的实施方案,但在投资回报(ROI)评估方面,由于回报周期太长,也往往会被企业领导层所否决,从而让很多企业的工业4.0转型之路的起点大幅降低。

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术无道” 那意义何在?

《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联合出品方,工业4.0协会会长、中国制造千人联合会发起人汪清跃

“我们接触过的一家浙江的民营机械制造企业。在目前产能不足情况下,准备投资建新的工厂,一开始他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投资规划,这个工厂建设标准一开始设的非常高,但最终董事会还是审核了他们投资回报的周期,算下来要将近6年才能收回投资回报,原来是工业3.5的水平,经过董事会对投资回报周期的评估,把3.5水平降到3.0水平。”汪清跃介绍到,“所以,可以想象到企业还是非常关注现金流和投资回报期,虽然希望往非常好的方向去改造,去建这个工厂,但是投资回报毕竟是其中的制约因素。”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投资回报周期会很长,汪清跃在采访中并没有涉及这一话题,但在另一场采访中,笔者似乎找到了一个答案。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