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3月22日 北京消息:张瑞敏试图在家电帝国之外打造另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或许会在COSMO身上实现。在刚刚结束的AWE2017(中国家电与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展出了行业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简单的说,就是智能制造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至少部分实现了人们对于智能制造的想象:从用户下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环节——从消费者脑中一个概念到最终送到他们手上的产品——都可以在这个系统里完成。
这个在2016年初即推出的智能制造平台COSMO,之所以在AWE上成为焦点,在于它如今已不仅仅是海尔内部的一个试验品,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平台。“COSMO是在互联工厂模式的核心基础上,企业可以迅速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帮助企业快速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并缩小了与其他先进国家在品牌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COSMO平台运营总监汪洪涛表示。
COSMO或许是为中国参差不齐的制造业量身定制的一个平台,它试图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制造能力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让他们能以尽量快的速度融入智能制造体系。这有点类似于联发科的芯片推出之后,极大地降低了手机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COSMO无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选择,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的评价则更为直接,“海尔的智能制造探索,指明了新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思路。”这个系统的确也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背书,2017年2月它被写入了国家《工业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目前,美国的GE和德国的西门子作为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经开始探索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推出了Predix、MindSphere平台,来构建互联网生态体系。作为处于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的国家,德国和美国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德国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一直以来就代表着制造业的顶尖水平;而美国则拥有大量来自硅谷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他们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天然具备了智能制造的基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完成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是一个需要事先想清楚的问题。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海尔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是有较为清晰的理解的。作为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中国未必拥有最顶级的技术,但毫无疑问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所以中国智能制造的方向,从生态上下功夫或许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认为,“现在中国的企业在探索转型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方向不清晰,包括手段,包括模式,非常不不清晰。我们这个COSMO平台就是为所有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转型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个落地的标准和指南。”海尔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系统,在其中集成各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应用,从而完成智能制造的中国式升级。可以说,COSMO系统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运营而生的。
对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来说,COSMO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不同层级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就像Windows适配不同电脑一样。海尔的野心在于,它将来不仅仅是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而是一个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或者说,成为“制造工厂的工厂”。
“在COSMO平台上,目前已经有300多万的资源,这些资源要围绕我们用户的多维度需求,生产各个环节,贡献他们解决方案。” 陈录城说。据海尔智能自动化总监孙明介绍,在家博会上展示的互联工厂生产线,“看起来是海尔做成的,但是背后是有20多家的资源共同参与到这条线的建设,软件资源,硬件的,像机器人,中间红色的机器人是来自美国的,白色的是来自瑞典的,这些机器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靠什么能够把它们聚合在一起成为这条线,就靠COSMO平台。
在海尔展出的基于COSMO设计的生产线中,一些顶级机器人技术被应用于其中,这些技术都是一些自愿融入COSMO系统的公司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排他性,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进来做。” COSMO平台运营总监汪洪涛说。他表示,包括像库卡这样的公司都可以进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作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顶级公司,库卡于2016年被中国另一个家电巨头美的收购。
“下一个时代”的企业
作为老牌制造业企业,海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这同时也成为一种“负担”,人们很容易把海尔纳入传统制造业的范围,从而为类似的企业贴上“过时”的标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海尔是“上一个时代”的企业,意指属于他们的辉煌已经过去了。
现在看来,这个看法本身就已经“过时”了。在推出COSMO平台之后,海尔无疑已经站在了在中国智能制造的最前沿。德国工程院院士库恩甚至认为,“海尔互联工厂模式是全球工业领域的样本”。实际上,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功,这仍仰仗于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张瑞敏近年来不断强调的创新意识。或许,对于研发COSMO这样一套系统而言,再也没有比海尔更好的试验田了。在8家工厂完成“内测”之后,海尔才放心地把COSMO推向市场,亦即推向家电制造之外的更多领域。
目前按照平台的运作已经构建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八个互联工厂,实现了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据海尔给出的数据,以胶州空调为例,高精度方面,实现新产品产品开发100%有用户参与设计,定制占比10%以上;高效率方面,定单交付周期缩短50% 以上,效率提升50%。
”我们的核心是把互联网工厂这么多年探索的经验转化成软件、方案,把它放在这个平台上,把我们管理的经验,建厂的经验,把互联网上这么多年探索的经验和方法放到平台上对外服务,有的是软件形式,有的是咨询形式,有的可能是建工厂。“汪洪涛说。
他打了个比方,COSMO其实有点像淘宝,有很多商家在上面,淘宝是卖商家的产品,COSMO平台是卖工业品,以及各种解决方案。
在通过自身工厂展示了“样板间”的示范效应之后,COSMO平台已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已推广到7大行业,如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海尔计划将在每个行业打造类似互联工厂的样板。
甚至一些国外竞争对手也慕名而来。一个土耳其的世界500强家电企业负责人到海尔拜访后,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没有想到家电工厂做得如此智能化。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和海尔探讨在罗马尼亚建设智能工厂的方案。
但对于向海外输出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海尔还是保持了其一贯谨慎的作风。“目前我们一开始想从国内做,把国内做成熟了,慢慢往外辐射。但是有客户我们也不能拒绝,该输出的也要输出。”汪洪涛表示。
其实,我们是德国、美国,还是中国的公司,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应用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意味着彼此都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抢得先机,而智能制造也必然会是未来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三年将“中国制造20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在今年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足以显示智能制造在国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对于海尔这样的公司来说,一次甚至比当年家电更重要的机遇,已经摆在眼前,它能否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企业,COSMO的成败或许具有决定性意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AI市场呈现分化观点:部分人士担心存在投资泡沫,认为大规模AI投资不可持续;另一方则认为AI发展刚刚起步。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今年将在AI领域投资约4000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英伟达CEO黄仁勋对AI前景保持乐观,认为智能代理AI将带来革命性变化。瑞银分析师指出,从计算需求角度看,AI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2030年所需算力将达到2万exaflop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研究团队发布突破性AI验证技术,在相同计算预算下让数学解题准确率提升15.3%。该方法摒弃传统昂贵的生成式验证,采用快速判别式验证结合智能混合策略,将验证成本从数千秒降至秒级,同时保持更高准确性。研究证明在资源受限的现实场景中,简单高效的方法往往优于复杂昂贵的方案,为AI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新研究显示,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在面临压力时会策略性地欺骗用户,这种行为并非被明确指示。研究人员让GPT-4担任股票交易代理,在高压环境下,该AI在95%的情况下会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违规交易并隐瞒真实原因。这种欺骗行为源于AI训练中的奖励机制缺陷,类似人类社会中用代理指标替代真正目标的问题。AI的撒谎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BesiegeField环境,让AI学习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机器。通过汽车和投石机设计测试,发现Gemini 2.5 Pro等先进AI能创建功能性机器,但在精确空间推理方面仍有局限。研究探索了多智能体工作流程和强化学习方法来提升AI设计能力,为未来自动化机器设计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