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2月08日 云云众声: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四大话题:1.小米投资世纪互联;2.Hortonworks IPO:Hadoop征途;3.EMC与VMware的纠葛;4.Dynamics CRM 2015上市。
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4/1205/3040981.shtml
嘉宾观点提炼:
【00:00】小米、金山投资世纪互联
此事件表明了小米和金山未来重要的业务布局,金山和小米找到世纪互联进行投资也是认可了世纪互联在未来的数据中心、甚至云的服务运维方面能帮助金山和小米实现新的转型。雷军强调了三个新方向,一是智能终端,另外是家庭互联网,第三个就是云和云服务。这次跟世纪互联的合作其实就是最后一个,叫云和云服务,雷军非常看重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金山和小米分别对应了基础设施服务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从投资规模就可以看到,金山做基础设施云的力度非常大,这个时候布局自己的云平台,也不算晚。
【13:00】Hortonworks IPO背后:在Hadoop征途上奋力前行
Hortonworks在Hadoop产业圈子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次的IPO也代表了Hadoop正式在资本市场里是什么表现要看操作或市场反应。Hortonworks认为业界对Hadoop还是非常有热情的,但更多表现在关注度上,实际采用度和真正实施的普及率并不高。Hortonworks的Hadoop扩展的概念是专注于数据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将自己的应用范围扩大,现在可能大部分的主流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自己的Hadoop平台,但其何时能进入主流企业中去并不好说。
【21:15】 EMC将ScaleIO纳入VMware内核
从本质来讲,ScaleIO能和VMware的vSphere虚拟化的核心去结合,在联邦本身的紧密新性还是有帮助的,可看出乔图斯还是不想分拆VMware,还是要在公司内部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能看到EMC所做的努力。说从技术角度来讲,对VMware来说这也不是坏事,VSAN目前来看它在整体市场来看还是比较弱,ScaleIO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可以完善VSAN的设计。
【30:00】微软Dynamics CRM 2015” “织女星””全面上市
Dynamics CRM 2015更新版本的发布预示了这种传统企业级的关键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支持Cortana个人助理应用的Dynamics CRM 2015,可以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移动化处理的效率。此次更新也预示着此类产品开始云化,提示大家,这种传统的企业级的应用,现在开始两条腿走路了,除了On-Premise企业内部数据中心部署,也开始提供线上部署。可以看到传统的IT企业应用正在不断向云端转移,而且它越来越重视移动化的支持,包括个人信息处理,模式的嵌入。
以下为访谈实录:
杨昀煦:各位网友大家好,咱们这周的《云云众声》如约而至,最近天气比较凉,大家多多加衣服,千万不要再说我穿得厚显得胖了,你胖就是胖。我们先说第一个话题是小米,还稍微贴近生活一点,是世纪互联宣布获金山软件,小米和淡马锡三家合计2.96亿美元的投资,我想问效民总,金山还有小米和世纪互联合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赵效民:这件事其实在国内已经引发了很多反响,相关的文章已经出了不少了。其实我在看来这代表了小米和金山未来重要的业务布局,我们知道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一个IDC服务商之一,面向互联网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商,IDC。
世纪互联我们也知道它承接了微软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也承接了IBM的CMS所谓的高端企业云,所以说它自身,我觉得在IDC的服务商里面,在中国独立的非电信运营商里面的云服务的运营能力应该是首屈一指的。这个时候金山和小米找到世纪互联进行投资,我觉得肯定是代表了他们首先是认同,认可了世纪互联在未来的数据中心,甚至云的服务运维方面能帮助金山和小米实现新的转型,这个转型其实在雷军最近的一些访谈中也谈到了,因为金山和小米都是雷军投资的产业,尤其是小米,当然金山是他原来起家的地方。
其实在访谈中雷军就强调了三个新的方向,比如说智能终端肯定是要做的,另外一个是家庭互联网,第三个就是云和云服务。这次跟世纪互联的合作其实就是最后一个,叫云和云服务,雷军非常看重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势头。
在云的服务整体构成上,雷军给出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硬件层,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谈到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层面,IaaS,现在很多时候把IaaS和PaaS一块来谈了,PaaS也是提供了基本的应用运行环境,其实跟IaaS层面是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层面就是SaaS,直接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金山和小米就分别对应了基础设施服务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这次也是金山投资额最大的,一共投资了1.72亿,小米投资了5000万美金。从投资规模就可以看到,金山做基础设施云它的力度是非常大的,雷军也透露,因为好比说智能手环的上市,小米它现在每天要收集的数据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因为现在都是基于云的分析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包括它的手机上的一些服务,据说一天的新增数据容量大概是500T,他们现在已经有1000PB的数据容量了,所以说雷军也说这么大的数据我们需要不断地买设备来去支撑起来。
可能我今年,明年一直投资保存,再后年再投资再保存,其实它这个数据的保存,你要买设备,这个设备就是很重要的成本,现在每年可能要在这上面花费的成本大概30亿美金,对于小米,雷军也说了明年能承担,后年也能承担,大后年如果不能通过大数据增值的服务,通过数据的一些相互的交叉分析提炼出这种应有的商业价值,那对于小米这是一个绝对的负担,因为这些数据用户如果不删除小米是没有权利删除的。比如说你存在网上的相片,你的健康数据或者怎么样的,如果你要不销户一般这个数据都不会给你清除的,否则就会有法律方面的一些危险。
这样的数据如果说它只是单纯的消耗你的硬件投资成本,不会创造任何价值,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都负担不起。所以说这次金山和小米共同找到世纪互联,也希望真正能让自己在云时代有一个自己的家。据说要租几千个机柜给金山和小米,报道中我们听到的是租,并不是说购买它的,其实1.72亿和5000万美金,如果把这钱真的去投资一个数据中心其实也没怎么样,不会是特别大的一个规模。但是,5000个,据说金山云有5000个机柜,小米大概是2000-3000个机柜,所以大家能看一看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架势。
在未来雷军也说了,他除了自己会投资进入到自己的云服务市场,他其实也在用AWS,亚马逊的WEB服务,还有微软的Azure,他都有使用,他是多条腿走路的战略,未来我们哪天出现一个小米云,我们完全不需要惊讶,这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这次的签约也让小米云前景可期,也因此这些投资雷军也获得了世纪互联董事会两个席位,他也占据了基本上29.9%的投票权,并拥有了世纪互联15%的股份。在此我们还是非常认同小米走的这条路,我觉得雷军这个眼光还是我非常认可的,因为未来不管你做任何IT技术方面的创新,这种数据的集中和后台有序的交付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候布局自己的云平台,我觉得应该不算晚,因为大家对这个概念已经刚开始认可,正好是一个市场推广很好的时机。
所以说在此也祝愿小米和金山在一起能给我们中国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云的体验感受。
杨昀煦:您也说了小米可能接下来会通过收购或者是自建云发展云服务。您觉得以后它要是发展起来主要的竞争优势是在哪方面呢?
赵效民:第一,不可否认小米在消费领域里面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说我个人不喜欢小米,我觉得小米的宣传作风,尤其是前期的宣传作风我是非常看不惯的,那种非常有些浮夸的虚浮的这种,而且它的产品设计太像苹果了,之前的一些设计太像苹果了。当然我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说它这个公司实际的好坏,我并不会把个人的感情掺杂到对它的公司战略发展有偏向性的一种评论。
我认为小米在消费类的用户市场里面的影响力,知名度都是很好的,这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也算是一个敲门砖,如果哪天它提供一个服务,大家认知的成本和这种速度肯定会很快,不会说像一个陌生的品牌那样,比如说我现在出一个黑米或者冬瓜其他蔬菜或者粮食的品牌,估计一时半会儿都接受不了,这是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因为现在从技术上,我现在不敢说金山和小米加一起在云和云服务方面的技术有多强,毕竟这方面前辈太多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所以说这一点我还真的说不清楚。
但是,以目前小米产品做的技术角度来讲,我倒还是觉得抱以比较乐观的,我这人用词,比如我会说谨慎乐观,比较乐观,很乐观,我们这次我不想说谨慎乐观,我还是说比较乐观,因为小米做这种手机的应用,手机的操作系统,我觉得积累了很多经验,至少说它在用户体验方面应该还是可以放心的。
我个人对小米最大的不认同在于它市场的宣传手法,这是我个人的性格所致,我特别不喜欢那种特别浮夸高调的那种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样,但是并不妨碍我对他的产品公正的评价。我个人觉得小米的产品还是不错的,至少它做到了技术上的极致的表现,但是这个风格是不是能带到云的这块,因为我在微博微信上也都说过,你去忽悠一个手机用户和跟你去忽悠一个企业用户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但是唯一一样一点就是体验的问题,你带给手机用户什么样的体验,你带给企业用户什么样的体验,因为企业背后也是人,它的CEO也好,CIO也好,CFO也好,也都是体验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这些你要能满足他们的体验,照样是能流行起来的,这没问题。
【13:00】
杨昀煦:所以也是希望小米能够把这个云服务发展得更好,前两年先扛住,先把这个数据保护主,以后好发展。我们说完了云服务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特别流行的话题,就是大数据,Hadoop基本上一提到大数据都到提到这件事。好多企业也说现在要部署这个东西,但是好像都是在试行阶段,您觉得它的可部署性是什么样呢?或者是从反面来讲,它部署起来的难度是什么样的?
赵效民:你说Hortonworks是吧,我觉得Hortonworks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做Hadoop算是创始的企业了,在Hadoop产业圈子里面我觉得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次的IPO也代表了Hadoop正式在资本市场里边是不是能叱咤风云,还是折戟沉沙呢,咱们就看操作或者市场反应怎么样。
当然Hortonworks它的主管,相关的领导者一番话还是挺值得深思的,因为他表示业界对Hadoop还是非常有热情的,但是这个热情更多表现在关注度,实际的这种采用度和具体真正开始实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因为很多企业级的用户他还算比较理智的,他们也认同大数据的发展,也认同大数据内藏着可能的价值,但是对于Hadoop具体的使用和商业的部署来讲,他们心中没有一个很好很明确的一种模式或者说心中有底的这么一个措施来去做。
所以说你可以发现现在Hadoop玩得比较高兴的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都是整天这个那个的,技术人员有什么东西新玩玩新看看,而且他们的数据量也大,或者怎么样,玩得会比较多一些。
但是,我从互联网接触的这些朋友他们描述的角度来讲,虽然他们没有自己承认,但是我觉得比较符合Hortonworks高管的描述,他们致力于未来想把Hortonworks的Hadoop版本变成一个不是过分强调大数据,而给它扩展的概念是专注于数据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这个我非常非常认同这个概念,因为我觉得Hadoop本身来讲很多应用只是它的一部分,比如说HNFS就是用了Hadoop的文件系统来做了一个大的分布式的基础的架构。
Hortonworks其实这次他们也在强调,就说大数据其实很多的层面跟技术,尤其是跟IT底层的技术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其实是你上层很好的一个算法和你的分析模型,这个其实才是大数据的一个真正产生价值的核心的引擎。Hadoop并不是这个核心的引擎,相对来说,但是Hadoop是能让这个引擎工作更好的一个平台,这个理念其实我觉得可能现在很多一听大数据怎么样,一提大数据必谈Hadoop,一谈Hadoop必谈大数据这样一些人,我觉得给他们很好的一个启示在于说Hadoop未来的应用范围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视角,如果我们要是确定了这么一个新的视角,我觉得它在业界里被接受和采纳实施部署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因为分布式的数据平台大家都是需要的,这个其实是从另外一个维度去描述未来的IT系统,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关系型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都是从这种角度,结构化数据就放在Hadoop,非结构化数据放在谁谁那,Hadoop未来只是成为一个通用强大的这种专注于数据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我觉得它一下把自己的天地,把自己的应用范围就扩大了,我觉得在我看来是这次Hortonworks IPO的时候,这种相关信息给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
杨昀煦:您觉得它什么时候才能进入到主流的企业中呢?
赵效民:我觉得这个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能一下子就上到hadoop的热潮里面去,因为它们的数据量非常大。你要不是特别大的数据量,其实你没必要用这种分布式的系统,分布式系统是高可扩展,高弹性这样的操作,其实现在很多传统大企业它的数据结构还是比较传统的,它的存储性还都是很集中的。未来可能大家都希望互联网化,互联网化的过程进程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分布式平台的部署规模和未来的这种部署的进度,所以说你要问我说它什么时候能进入主流,真不好说,真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我觉得在某些领域它应该已经算是一个主流了,尤其像现在互联网,我觉得可能大部分的主流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自己的Hadoop平台。
杨昀煦:您觉得Hortonworks的发展,Hadoop全是利没有弊吗?
赵效民:从它个人来讲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它作为Hadoop初始的一个公司,怎么去完善Hadoop的生态环境,怎么去扩大这个Hadoop的认知程度,怎么让更多用户去采纳Hadoop,我觉得对它来说是根本的一个任务。你先把大家的认知打开了,先别说谁家的Hadoop,大家都先把这个东西认知清楚了,在里边你Hortonworks再去突出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差异化,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或者说应该比较正确的路。
杨昀煦:希望以后还是主流企业,数据太大了用这个也挺好的,数据量大不大。
赵效民:数据量大,数据的类型,还有你数据,IT系统整体的架构和你的投资,方方面面,并不是说一个特别简单的角色,尤其对于企业来讲。
杨昀煦:Hortonworks依靠它能靠得住吗,因为现在毕竟刚起步,如果它一直依靠hadoop就能立足吗?
赵效民:如果你自己的主打产品都立足不了,你现在再去开发新的产品,你觉得靠谱吗?一般来说比较靠谱的做法是你的主打产品现在在业界立足了,我再去外延。刚才我们说小米,小米手机站住脚了,我开始做小米电视,路由,手环,现在开始做云服务了。
【21:15】
杨昀煦: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个话题了,我们之前经常聊EMC和VMware的关系,现在EMC将自己的ScaleIO纳入了VMware的内核,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在这件事里面EMC和VMware两家公司之间关系有什么变化,它们产品之间的这些合作是怎样的?
赵效民:我觉得其实在这一块,我还是比较赞同乔图斯这样一次决策,ScaleIO能和VMware的vSphere虚拟化的核心去结合,其实对双方,从本质来讲联邦本身的紧密新性还是有帮助的,可以看出乔图斯还是不想分拆VMware,还是能在公司内部来去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在里面。
这个新闻其实点并不大,为什么我们今天选择它呢?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有关于EMC跟VMware的恩恩怨怨已经非常多了,如果说以前的新闻都是分分分,这次有点合的感觉,当然是一个很小的组件上的改动,相当于他们双方彼此的丰富的产品线来讲,这次是产品级的内置的融合,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所以说我们今天拎出来,也不打算多说,只是让大家看一看EMC也在这块做着自己的努力。
但是,深入到技术层面来讲对VMware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VMware自身的VSAN跟ScaleIO是竞争的关系,但是VSAN目前的能力,尤其它的可扩展性还是很有局限的,它的一个VSAN集群最多支持32个服务器节点,ScaleIO能支持上千个服务器节点,从这个角度来讲ScaleIO其实是跟Nutanix能力相当的,Nutanix其实是VMware当初很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它其实在系统集成层面就可以把VMware给pass掉,这对VMware来讲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Nutanix虽然说也支持VMware,但是它也支持其他的,也支持微软,如果说人家慢慢要做微软的东西,其实它在这个层面就削弱了自己的控制力。
所以说它后来开始做自己的EVO,Real这类的融合超融合设施,但是它的扩展能力就受到了限制。这次ScaleIO的进入,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也是VMware想要的,它也希望EMC你把你的东西就集成在我的产品里得了,大家互通有无怎么样的,当然ScaleIO它其实这个产品线也是可以支持所有的这种虚拟化环境,它都支持,所以说它本来也是一个通用的方案,EMC原来买它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个VSAN并不是专门为哪家虚拟化环境来去准备的,而是一个通用的产品。
至少VMware现在应该能看到你继续你的通用,别人都能用,但是至少我的能力已经补齐了,微软或者说Linux你一上来就能到上千个节点,我现在ScaleIO我也能到了,而且这是我本地集成的,你初始的方案就可以做的。所以说从技术角度来讲对VMware也是一个利好,对于双方来讲你看双方的产品已经走这么近了,其实是不像你们老说的打架关系,我们其实也是亲兄弟共同上战场,还是有收获的。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新闻让我们看到了至少是EMC联邦的自身的努力,来去看一看在未来的时间里面业界会是怎样的反响。
杨昀煦:VSAN和ScaleIO之间就没有竞争关系存在吗?
赵效民:我刚才已经说了有竞争关系。
杨昀煦:怎么才能平衡这个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呢?
赵效民:我觉得其实就看VMware自身的掌握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你是用VSAN也好,还是说用ScaleIO,我觉得聪明的做法是交给客户的选择,当然我觉得还得看EMC和VMware两家公司内部到底是怎么样的协调,毕竟VSAN是VMware纯粹自己研发的一个东西,ScaleIO相当于一个外来子,是外来一个私生子进来的,好比说VMware是EMC的儿子,这儿子自己有一个儿子叫VSAN,结果EMC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子,老不对付,后来这私生子也给你养了,也跟你一块来共享,虽然说例子不太恰当,但是能看出来作为VMware来讲,VSAN目前来看它还是比较弱,在目前的整体市场来看还是比较弱。
所以说这次就等于说叫来ScaleIO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当然可能是不是说日后可以借助于ScaleIO的技术来去完善VSAN的设计,这都可能说不准,我觉得是有可能的,那么着可能是不是说最终能形成一个更好的协同的互补,能给用户更多选择的解决方案。
杨昀煦:您刚刚也提到了Nutanix在虚拟化方面的优势,为什么VMware这次没有选择和Nutanix合作呢?
赵效民:它其实一直是合作关系。
杨昀煦:怎么这回就让EMC的ScaleIO介入了?
赵效民:问题是EMC是VMware的母公司,EMC本身就是EMC的联邦,你想用人Nutanix的技术弄到我这,人家可能不干。
杨昀煦:所以也就是VMware和EMC双方之间都还是想要合成一家,不想分开?
赵效民:我倒也不是这么认为,每个公司还都是想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毕竟它并不是EMC的全资子公司,EMC,因为VMware在业界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业界的影响力要远远大过于EMC,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你不好说它们俩都是希望,至少从VMware的角度我不认为它非常愿意在EMC联邦里呆着,我觉得它的野心是EMC联邦盛不下的。但是从EMC角度来讲是不是愿意,它肯定不愿意VMware出去,是这么一个角度。
作为Nutanix来讲,等于说外人了,属于外人,好比咱俩,如果两口子之间有什么矛盾要分家或者怎么着,旁边来个外人,这个时候介入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说我觉得在这个点来讲Nutanix其实跟EMC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要讨论的问题。
【30:00】
杨昀煦:我们说最后一个话题,微软又有一个Dynamics这个套件。
赵效民:更新,CRM的更新。
杨昀煦:传统的更新,它好像回回都要更新这个,此次更新有什么亮点呢?
赵效民:其实这次我们也看到了Dynamics CRM 2015发布了这么一个更新,比较大量的这种Cortana个人助理的应用,其实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移动化处理的效率。其实这次我们选这个并不是说就Dynamics CRM本身来去谈,而在于说它现在这种产品已经慢慢,我们知道它已经开始走云化的角度了,这次我们也看到了Dynamics 2015和以前,也再次强调了和On-Premise还有云端它都提供了相关的服务。
我觉得我们今天选择这个,其实想大家提醒一下,这种传统的企业级的应用,现在开始两条腿走路了,已经走得很明显了,未来是不是就变成另外一条腿走路,原来如果我们说左腿是企业的内部,企业级的腿,只是在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来部署的,这叫On-Premise。现在变成两条腿走路,我现在线上也可以给你提供,未来会不会变成一个纯线上的,我只有右腿了,没有左腿了,可能还不好说。像AWS他们肯定是愿意走这条路,数据库都是这样的。
所以说这次发布给我的一个触动在于说传统的IT企业应用正在不断向云端转移,而且它越来越重视移动化的支持,包括个人信息处理,模式的嵌入,个人助理Cortana是微软的个人助理的一个数据助理的应用。
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时候像微软看他们大数据的时候,他们有先天的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你也可以通过插件在别的应用上去体现,比如说大数据或者数据分析的报表,可以实时去体现在你的Excel,PPT这些文档中,所以说你看这些文档是个人应用的,以后这种企业级后台的应用这些数据和它的信息表现呈现,跟你前端的个人的这些应用会有很紧密的一种结合。
另外,线上的业务和部署量也会进一步增大。我们也知道Cortana CRM的线上版本就是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来去支撑的,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提示,这个新闻点不大,只是说我们在此跟大家强调一点,对于像微软这样的Dynamics家族,因为微软还有Dynamics ERP,当然ERP没有人敢跟SAP抗衡,我们只是这么一说。但是CRM系统也是企业里边必不可少的,很常见的这样一个这种客户关系管理的平台,Dynamics CRM 2015也给我们再次预示了这种传统企业级的关键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
杨昀煦:正好它在全球130个市场全面上市,支持44种语言,也是挺大的推广力度。
赵效民:对,也希望如果我们的听众里面有中国的微软Dynamics CRM的用户,希望你们也注意更新,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
杨昀煦:给我们回复。我们今天时间比较短,也是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要是没过瘾咱们就等下一期,谢谢各位网友,周末愉快。
赵效民:周末愉快,再见。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