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2月04日 北京消息: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今日正式成立,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高卢麟、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张景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湘宁、工信部信息电子司副司长乔跃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主任黄澄清、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新生等嘉宾,与发起单位代表共同启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揭牌仪式。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它提供了多中心化信用积累范式。区块链技术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区块链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在网络经济、共享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司法、版权,甚至家庭娱乐,都将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为了促进中国区块链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由联盟成员共同搭建横跨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国内外区块链产、学、研开展合作,致力于解决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攻关、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等问题,打造完整的区块链产业链。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还正式宣布成立中关村创业公社区块链国际孵化中心,该中心设在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内,旨在响应国家的“双创”政策,为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服务支持,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聚焦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及产业化,旨在推动未来网络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为在万物互联时代下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标准专利的制高点和话语权提供有力保障。
中关村管委会郭洪主任表示:“区块链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中关村将成为全球区块链创新中心,推动全球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转变。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行业资源,还要构建交流平台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打造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从而在价值互联网时代占领先机。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的成立,将集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实平台。”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世纪互联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升表示:“区块链是互联网TCP/IP底层协议的升级版,是未来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新高地。区块链技术用共识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将推动共享经济的普及,形成与资产联接的全球开放信用体系,极大助力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集政、产、学、研、金于一体,在区块链领域开创了全球先河。联盟将整合行业资源,构建核心与关健基础设施,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系统,推动中国建设全球原创中心,从而在价值互联网时代占领先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晓东表示:“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前沿领域,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意义重大。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应尽快提出一揽子的工作方案,在政策支持、标准体系、专利体系、创业孵化、示范应用、国际交流等领域全面开展工作。”
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还同时举办了区块链高峰论坛,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微软公司、Factom公正通、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高管负责人发表了关于区块链全球发展的主题演讲。来自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云体系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安全评测联盟和各大公司的领导专家共计200余人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
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筹备之初,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广电规划院副院长秦勇、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万向金融副董事长肖风等政界、商界、学术界的众多领导和专家也都纷纷发来贺信,对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为区块链产业未来的发展送上了祝福和期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