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整合新技术 打造智能航空

整合新技术 打造智能航空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销售总监宋纹绮主持了整合新技术致胜航空圆桌论坛环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签派师周志军、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信息管理部应用开发中心经理李玉森,以及厦门航空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苏忠东参与讨论。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 2014年11月7日

关键字: 文思海辉 航空 2014年航空用户大会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1月07日 北京消息:主题为“科技整合·智汇航行”的2014年航空用户大会在青岛召开,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销售总监宋纹绮主持了圆桌论坛环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签派师周志军、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信息管理部应用开发中心经理李玉森,以及厦门航空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苏忠东参与了话题讨论。

航空公司怎样整合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

圆桌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要谈三个主题:移动、BI、云。要听听在航空业实际的应用、计划和想法。

苏忠东:我来自夏航IT部门,今天是主要来学习的,了解了很多前沿信息,收获不少。希望跟大家交流一下,讲一下我们夏航在移动方面的应用,主要就四大块:第一块是属于商务这块的,旅客的微信,第二块就是飞行员这块,我们给各部门派了一台ipad,第三块是移动岗位,地服、机务,包括驻外场站、客户经理,这些移动岗位,第四块是我们全体员工应用系统的移动化。

关于商务这块,我们大概是2010年左右开始做的夏航手机终端,整个发展更新的比较慢,今年我们换了一个开发商,做了全面的改版。飞机员这块的ipad,信息包括我们正在试运行的飞行航行简介,之后升级完门户,在上面可以看到更多飞行员需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会逐渐往空中发展,发展电子钱包、电子手册,等等,我们也在关注,正在做测试。

移动岗位,我们有个平台叫移动应用平台,像现在的地图,机签的现场保障,包括乘务的。全体员工应用系统,我们会把行政的信息都做上去,目前这块做的工作比较少,接下来我们会加大这块的投入,把相关的东西都逐步做到微信上去。

可能会有人问,企业的内部应用怎么做第三方的微信上去呢?我们现在有移动的APP,但APP毕竟安装不太方便,要安装、要更新,包括信息推送也不方便,要登录,登录完之后还要主动看里面的东西,比如一些代办,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所以,公司领导跟我们商讨,装这个东西不是很方便,所以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行政平台搬到微信平台上去?有流程就推到上面去,他看到就点一下,这样就会加快整个流程审批的周期。

李玉森:国航在移动上面的发展包括做的APP,可能真是没有夏航做的多,夏航真的为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战略和组织,第二是需求和架构,第三是建设和运营,从这三点谈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战略和组织,其实我们国航在移动上面,从去年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型的咨询,到今年我们做了相关的项目,其实公司在战略方面向移动化的转变,应该是有这么一个战略规划的,从公司领导到公司各部门,无论对移动的认知有多深,但大家对它确实是很重视的,这确实是一个现状。今天所有的主题中我们谈到了移动、大数据、云,等等,可以看到这三个词都是典型的主谓结构,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

今天上午看到我们很多嘉宾谈到了,IT人员和技术人员中间已经出现了一个交叉地带,在技术、IT都懂的一些人才或相关专家,我们企业也考虑到,我们可能在战略转型中,组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而不仅仅只是原来的业务单位提需求,相信后续面对新技术的推出,也会有组织上的一些变化,这是我个人所感受的。

第二是需求和架构,实际上移动的需求还是比较新的,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我们IT部门要想如何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架构,来应对,某一天业务人员有很多很多创新的点子出来,我相信这可能是井喷的,一旦我们业务人员对移动互联非常了解,玩儿的比我们IT人员还熟的时候,他一定会有非常非常多的业务创新。比如,今天下午有位嘉宾提到的,机上升舱,现在机上升舱很多航空都在做这项业务,其实我可以举个例子,现在在会场很舒服的环境,我不会想到买了机票之后还要升舱,但大家在候机楼里销售人员想你推荐升舱的时候,就会产生冲动消费,这就是移动情况下具备的优势,过去不会存在这样的行为。

所以,我们传统的系统都是树型的,移动讲究的是跨界、混合,这时候对传统系统数据的贡献、服务的贡献,或者说底层一些相关协议、内容的贡献,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希望能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架构,从而能适应我们3-5年移动井喷式,或者以后更多的设备,比如可穿戴设备,甚至我们的植入设备相关的建设,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需求和架构。

最后是建设和运营,这其实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需要改变的,传统IT项目建设报预算、建设,建设完以后后评估。可能我审批的流程要远远多于我建设的流程,我不知道其它公司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我们公司是存在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也在尝试现在改变我们的审批流程。

再就是运营,现在我们还不能用APP替代传统的生产决策链条,比如不管是运行还是销售、还是服务,APP只是一种辅助,还不能替代我们的生产决策链条。就好比在座各位都会用航信的航宇纵横,它很准、信息很全,能查到很多内容。但是,我们肯定没有任何一家领导说,OK!我们希望所有的地服人员、乘务人员以航宇纵横生产工作,肯定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应用水平和监测水平,还没有达到传统应用的程度。其实,IT部门要做什么?要做的是,万一有一天,马上变成一种生产的必要了,变成一种基础了,你必须做这个事儿,APP是主导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运营、我们的架构怎么做?刚才提到了云,云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还有个控制力,我们作为企业内部的IT部门最关注的就是控制力,这就有点儿像银行,以前大家不钱存在家里,现在把钱存在银行,大家也不会认为银行怎么怎么样,这只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宋纹绮:谢谢!这让我想到一个场景,如果今天我在北京机场,因为我算是比较常飞的人,也办了一张联名卡,我在想如果哪天有一个帅哥拿着一个ipad说,美女你只要花一万积分就可以升舱,我肯定会点头按一按,就升舱了,所以我在想,这是个很有商机的事情。

周志军:我不是做IT的,我觉得刚才有个观点很好,冲动消费的需求把握,可能这是我们将来要研究的一个领域。移动互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的理解,不一定对,移动互联不是一个APP,它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模式。将来我们的竞争模式不是在于APP,而是我们的思维。

实际上,刚才说到很多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我相信这些东西很多公司都会有,将来决定一个公司在移动互联领域生命力更多的是你思维的价值。也就是说,你创新的点,很多时候像前段时间我们跟市场聊的时候发现,有个很好的点子,我们迫切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呼应这个市场的响应,推出一款产品,但如果审批流程时间过长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现在过白色情人节,我上次听个节目说一年有12个情人节,我记得有笔记本情人节、白色情人节、巧克力情人节,反正挺多的,当时这个节目说的就是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让专家给他们出点儿意见为什么他们俩不能在一块,想和好。这个女孩子为了创造更多跟男孩儿在一起的时间,创造出了一年12个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D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包括他的新闻和APP终端,还有个比较典型的阿联酋移动终端,但他的终端稍微偏私密一些,一般的受众群体是接收不到阿联酋航空的这些东西的,但你所有的消费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你的消费,或者提升或者降低,等等,都是可以的。这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做的,我们去年年底讨论过一次移动互联的概念。

当然,我说完我们讨论的结果你会发现,移动互联跟我们今天讨论的APP终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讨论到最后有什么结论呢?我们把每个产品的底价拿出来,我们做了一个虚拟的社区,每个人都我们航空公司产品的销售终端,根据你覆盖的群体、销售量的不同,会给你不同的价格指导和体现,通过你的销售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你可以获得更多的虚拟财富兑换成实体财富。我们关注的结果是,将来大家住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就可以赚钱,比如淘宝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去年包括微信理财、淘宝理财这样的产品出现,这都是移动互联的特点,通过强大用户终端数,比如微信具有的强用户群,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比如说现在我们说去哪儿网,我们去买票,去哪儿网可以比价比出来,实际我跟大家说,在去哪儿网上查到低票价的信息,然后可以去这家公司的官网上买票,这样价格会跟低,这就是他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价值更大利益的获得。

宋纹绮:因为我是一家航空公司的消费者,一直想积累到这家航空公司的银卡,有一天我莫名其妙收到另外一家三大航之一的银卡,而且是自己送上门来的,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我需要这个,送到我家。然后,我好奇的就试了一下,因为我不是他的客户,所以我试了一下是不是卡有效,我试了一下享受了所有银卡的服务,所以这就体现了营销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聊一聊BI大数据上各航空公司的想法。

周志军:BI这块,其实我们现在还有个我们业务专家建康(音)总在这边。我简单说一点点吧,其实刚才在我也讲了不少,我们现在要做流程的治理,但前两天我不知道听谁说的BI已经过时了,我不知道BI后面是什么东西。对于旅客来说,我要知道那个旅客需要我们推崇什么样的服务。比如是个老太太,他更多关注的是有人陪伴这样的服务,对于很成功的人士,天天出去这个地方玩玩、那个地方玩玩,他需要的是更舒服的贵宾室,每个旅客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既然说我就说个秘密,我们公司08年就开始做节能减排了,每年在节能减排上我们大概能够每年给公司节省一点几亿,现在大概是将近三亿。其实这个钱的来源很简单,就是通过我们挖掘的数据,使公司的成本直接下降。说个很简单的,发动机水洗这个项目,我们正常的发动机跟汽车一样,是需要做定期保养和维护的。但是,如果我5千公里可以做,1万公里也可以做,对开车人来说区别是那个油耗不太一样,因为有积碳、有发动机各方面性能的衰减,但做完一次发动机保养性能可能又上去了。

对我们来说,厂家说这台发动机,比如5千个循环必须做一次发动机全面的水洗,这对保障安全是个基本的东西。我们通过数据看,如果把时间缩短一半的时候,看燃油效率的曲线,虽然变好了不少,我们现在通过对发动机循环的调整,可以节约大概一个百分点的燃油消耗。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数据都是假的,我们现在787机型,当然夏航也有787了,我们最后发现787水洗完发动机之后性能还是那么差,所以我们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把飞机生产厂家拉到海口去了,花钱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苏忠东:这块我们做了很多年了,从2010年开始做了三四年时间,可能到目前还是传统的BI,数据的治理、整理、抽取、建模,然后不同纬度、不同角度看数据,数据挖掘,等等,还是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的,因为这也算是很新的,客户潜在价值分析,包括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今年,在搭大数据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之后,会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整合起来,再进一步做业务。我个人感觉,BI不光是IT人员的事情,业务人员更重要,本身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是需要研究的过程。比如,这个月收入下降为什么呢?就要找原因,就要从不同角度看。所以,还是希望业务和IT一起努力。

前阵子,我们也了解了一下,微软有个大数据的产品,通过这个算法我们把数据放进去,设定一个参数,他们会通过他的算法和数据的关联性,给你一个很好的结果展示。包括SAAS,也可以应用一些很好的工具。不管怎么样,大数据都在讲,很热,业务在讲、IT也在讲,行内在讲,行外也在讲,其实核心就一点,怎么让数据说话,怎么让数据产生价值,怎么通过数据让你决策,怎么通过数据让你的经营活动提高业绩。像银行,一个BI团队动不动就上百号人,而且好几个团队,在做不同BI的东西。像航空公司,对BI这块投入非常小,人也就三四个,这种小投入只能产生小产出,我还是希望能够有大投入。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