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坠机事件发生之后,全球各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启动一项安全新规:驾驶舱内必须时刻保持两人。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名飞行员需要上厕所,则必须由一名空乘人员临时进入驾驶舱代替,决不允许出现单独一人的情形。
这样安全规定源于此次空难非正式的调查报告,有消息称,患严重抑郁症的安德烈亚斯·卢比茨在客机失事前曾单独驾机并把机长锁在驾驶舱外。
航空业长期以来都在争议一个话题:即飞行员是否应该过度依赖技术的作用?但颇具讽刺意义的一点在于:此次坠机的空客A320,拥有全球最安全的飞行纪录,也是首款采用全新数字化飞行控制系统的飞机,可这套系统还是没有阻挡飞行员疯狂的举动(至少现在来说是这样的)。
911之后,全球航空业重新思考了“安全”的新定义,美国部分航班上还配备了相应的空警,同时在驾驶舱硬件方面进行升级,比如此次失事的A320航班的驾驶舱门能够抵御人力或小型武器的冲击。但与此同时,航空业还在抗拒更多技术。
比如远程控制,从理论上讲,航空公司的飞行监控中心或者机场的控制中心能够实时监控到航班每一刻的实时飞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可以远程夺回飞机的控制权,让飞机安全着陆。但这种从技术角度讲不难实现的操作却不容易投入实际运用。
首先,在现实情况下,航班和远程控制中心之间传输数据成本高昂。实时数据传输的成本航空公司和乘客都无法承受。因此航空公司并不能实现对空中航班实时监控。
此外,远程夺回航班控制权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很多航空公司一再拒绝采用该技术的主要原因:一旦不怀好意的人掌握了系统漏洞,取得了航班控制权,会造成 更加严重的后果。福布斯英文网站航空与物流记者丹·里德撰文指出了这种担忧:对飞机实现(哪怕是暂时性的)远程控制,其面临的最重要阻碍,是一个哲学问 题:就算机器在统计数据上讲聪明过人,就像谷歌认为汽车会比人更智能一样,“你又如何证明它会更加安全呢?”
这看起来的确是个难题,但站在整个航空业发展与IT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与技术的不断融合是真正的趋势。因此,综合运用人与机器的智慧,才能不断提升航班的安全系数,推动航空业的全面转型。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