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华为的橄榄枝:软件外包合资企业的纠结

华为的橄榄枝:软件外包合资企业的纠结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1月12日,中软国际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资成立IT外包公司,并重组其原有的外包业务,将其打包进该合资公司。对于华为与中软国际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华为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华为与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是为了提高项目的交付质量。

来源:互联网 2012年1月16日

关键字: 华为 软件外包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从主顾到东家,电信设备大鳄华为开始涉足软件外包。

  1月12日,中软国际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资成立IT外包公司,并重组其原有的外包业务,将其打包进该合资公司。

  “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是一个战略选择。”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告诉记者,中软国际要借此成为中国软件(600536)外包的旗舰企业,而中国的软件企业如要做大,前提条件是跟对一个大厂商。

  软件外包公司的合资模式并不稀奇,在国企、政府等行业,以及在对日外包上,发包商参股接包商,甚至直接控股接包商的做法早已有之,但这一次不同,来者是华为。

  实际上,华为不仅与中软国际签约,早在2011年4月,就开始约谈它的另外两家接包商——文思、软通动力,要求商议分别共建合资公司事宜。

  “华为是一家狼性文化的公司,我们的公司是欧美文化,与它并不相同。”一位软件外包上市公司的高管不无担忧地表示。

  华为占股40%

  “华为一家年营收30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这么多年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它的流程、研发方法论、研发系统都可以帮助中软国际。”在提及华为时,陈宇红觉得自己跟对了客户。

  陈宇红告诉记者,未来,将借助华为的研发能力,提高中软国际的研发管理、项目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仅如此,中软国际还可以跟着华为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外包市场。目前,中软国际已经派出技术人员与华为一起深入国际市场。

  自2009年,中软国际开始做华为的业务,之后,接单量每年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华为已经成为中软国际最重要的客户。据中软国际的财报显示,其来自华为的外包业务额在2009年为9900万元,占其IT外包营收的22%;2010年是2.69亿元,占IT外包整体营收的39%;2011年上半年是1.69亿元,占IT外包营收的36%。

  “我们一直想和华为有深度合作的机会。”陈宇红坦承,自己从客户华为那里学到了很多。早在2009年底,他曾公开表示,“中国的软件行业没有出现华为那样的公司。”自那以后,他就把华为当做学习的目标。

  据中软国际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付昆介绍,合资公司名叫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中软国际与华为的股份占比分别是60:40。陈宇红将担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华为派出两名高管担任合资公司董事,其中一名是华为高级副总裁丁耘。目前,中软国际和华为正从各自公司往合资公司抽调员工,而未来,合资公司的员工单独招聘,薪酬体系与中软国际、华为并不相同。

  据付昆透露,2011年9月下旬,中软国际与华为签订了建立合资公司的MOU(谅解备忘录)。在之前的2011年4月,华为与中软国际就针对合资事宜开始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中软国际的公告称,“拟透过逐步整合其IT外包资源至IT外包旗舰公司,重组其IT外包业务。”这意味着,新的合资公司将引领现有的IT外包业务的整合。

  中软国际的财报显示,外包业务每年以5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占据中软国际总体营收的半壁江山。目前,其IT外包的营收在2010年是5.83亿元,在总体营收占比43%;2011年上半年是4.75亿元,在总体营收中的比例是50%。

  “未来,合资公司会有华为业务和非华为业务,希望非华为业务能占到50%以上。”陈宇红表示,今后,华为对中软国际发包的增速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借着合资公司,中软国际来自其他客户的外包业务也会大幅增长。

  纠结的合资

  “中软国际这是涸泽而渔的做法,以后中软国际的外包就会逐渐依附于华为。”一位软件上市公司的高管担忧地认为,中软国际将所有的外包业务都注入与华为的合资公司,由于华为是股东,并且输出管理,电信业的很多其他客户都无法接到外包业务,如思科、中兴、爱立信。

  目前,外包公司在接单时,在同一个行业,可以接不同的客户。发包商一般只要求签署保密协议即可, 并不禁止与同业客户合作。

  实际上,这位外包企业的高管自2011年4月华为约谈以来,就一直处于忧心忡忡的状态。在采访时,他频频表示,“不能为了一个客户,毁了一家外包公司,也不能毁了一个产业。”

  2011年4月,华为亦邀约文思、软通动力协商合资事宜。但面对华为抛出的橄榄枝,文思与软通动力一直举棋不定,态度暧昧。

  “我们既不愿意得罪这位大客户,内心也不愿意和它合资。”这位软件外包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原本产业化分工明晰,软件外包行业都是纯软件外包的企业在抢食,现在来了一个“外来者”,要抢原来的饭碗,那些稍微身强力壮的软件外包企业都会心有不甘。

  “如果是其他客户,我们就直接说不。但这是华为,得罪不起。”这位高管很是郁闷。

  文思和软通动力的财报亦表明了这位高管郁闷的根源。2008年起,华为每年为文思贡献了10%以上的营收。自2009年起,华为每年为软通贡献了10%以上的营收。目前,文思来自华为的外包额有7亿多元,软通动力亦有近6亿元。

  从营收比例来看,这两家厂商无疑对华为形成了客户依赖。“无论是中软国际,还是文思、软通动力,一旦华为的订单减少,那么整个公司的业绩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软件专家、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产业调研员曹剑说道。

  不仅如此,如若不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失去一个发包量越来越大的好客户。据前文所述的软件外包公司高管透露,目前,华为是国内最大的发包商,今年的发包量达到30亿元,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1年,微软对中国的发包量是10亿元。

  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华为的文化太强势,不知道软件外包企业能不能够和它融合。”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产业调研员曹剑有些担忧。中软国际是国企,文思和软通动力是美国文化,而华为的作风彪悍、攻击性强。未来,双方很可能在文化上起冲突。

  实际上,华为有过许多合资公司的案例。华为曾与3Com、艾默生、赛门铁克等国际企业都成立过合资公司。但后来,合资公司都发展得一般,或者被出售。

  “在我们的眼中,华为现在是一个烫手山芋,最摸不准的是他的想法。”前文所述的高管坦言,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让公司10多年积累起来的发展,“毁于一旦”。

  “对于合资公司,华为的态度可以有很多种。它的做法也是一箭多雕。”知名软件专家、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分析认为,通过这家合资公司,华为既可以“回收”40%的利润,还

  可以借机了解软件外包,试水软件外包。

  华为正在筹划IT服务事业部,意欲将原来散落在各业务条线里的软件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借着这个机会,由于软件业务发包量的增大,加强对服务商的管理也符合华为的一贯作风。

  2007年之前,给华为提供软件外包服务的基本都是小公司,交付质量不佳。2007年,华为与文思、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达成外包合作意向,并授意那些小的外包公司被这三家大公司收购。后来,原本都没有华为业务的文思、软通动力、中软国际这三家公司分食华为的软件外包业务。

  对于华为与中软国际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华为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华为与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是为了提高项目的交付质量。”

  馅饼还是陷阱?

  实际上,软件外包采取合资公司的模式早已有之,但国内大多是国企和政府行为,对日外包的企业大部分都有发包商的参股。在电信、金融、高科技等软件外包市场活跃的行业,也有一些发包商参股接包单的公司,但是发包商占股比例并不多。

  目前,华为是中国最大的发包商。而文思、软通、海辉、中软国际等厂商都是第一梯队的接包商。“接包商与发包商成立合资公司不稀奇,但是华为与第一梯队的外包商合资就有标杆意义,会引起国内其他企业也纷纷要求与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认为,合资潮会让软件外包商越来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如若都去搞起了合资公司,那么整个软件外包就是企业自家的事,根本做不到专业化与细致的产业分工。”中关村(000931)软件行业协会会长于滨指出,发包商与接包商成立合资公司还是走关系的路子,这种“靠关系”的做法让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让整个行业缺乏充分竞争,这让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一直陷入“卖人头”的方式。

  对接包商来说,与发包商成立合资公司可能是一个又大又甜的馅饼,但也很可能是一个陷阱。

  “投资界对企业的考核指标都看的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这一栏。”一位券商投行人士以中软国际为例,中软国际是控股方,合资公司的营收与利润都将是100%计入中软国际,但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这一栏是60%计入。这样的计算方式,会让软件外包公司在投资人眼中的价值缩水。

  并且,成立合资公司后,华为会实打实地占有相应比例的利润。

  “合资公司的模式会让软件外包企业的净利润率下降3%-5%。”一位软件行业负责投资与并购业务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合资公司是外包公司控股,营收计上软件外包公司,但是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是按照所占比例来划拨。

  目前,软件外包公司的利润很薄,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软件外包公司近年的净利润不断下滑。如果再扣除几个点的利润,那么其面临的经营压力将更大。根据各个公司的财报,2011年上半年,文思的净利润率为10.4%、软通动力为8.8%,中软国际为10%。而2009年,文思的净利润率是14.5%、软通是7.9%,中软国际是12%左右。

  一位软件公司的高管抱怨,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利润积累无法走向高端,而低端就一直没有高利润。

  “它们赌的是与华为合资之后,能够从华为拿到更多的新业务,从其他客户那里打来单子。这些新业务能够超额弥补现在的损失。”这位软件行业负责投资与并购业务的专业人士表示。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