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知识管理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较为关注,中国迎来了第二代知识管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知识管理和云计算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且云端知识库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是第二代知识管理?社交网络又是如何利用云端知识库?
在2011年年初时,记者和台湾的知识管理专家陈永隆博士聊天时,提到在目前多数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应用程度还不是很广泛。而随着微博等社区应用的普及以及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我们都认为知识管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
第二代知识管理已经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并且在云计算程度不断普及的同时社交网络的知识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期《原来茹此》邀请到的嘉宾是企业培训师陈永隆博士,我们将共同讨论在第二代知识管理,以及社交网络如何结合云端知识库。
陈永隆在采访中指出,知识管理成功的核心依然应该强调分享的观念。而对于CKO这个角色,目前还多数是由企业中的CIO来担任。但是以分享和为核心的,结合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会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CKO也会在更多的企业中出现。
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是ZDNet《原来茹此》,那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一位嘉宾,是我们台湾的知识管理专家,一位教授,我们陈永隆博士,陈博士好。
陈永隆:您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其实陈博士应该说在微博当中,已经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知识管理,关于分享了很多的话题,那么今天是非常开心陈博士亲自到演播室,和我们各位网友进行一个见面的互动。其实关于知识管理,我想其实可能它概念早就出来了,但是确实在很多企业当中并没有太多的去应用,或者说只是一个很小的一个应用,并没有很系统去做这样的一个知识管理层面的东西,可能会认为说,云计算会是一个契机,会让知识管理的作用会被凸显出来,而且它可能会更往起推进,而且包括像微博这样的分享,也是一种知识管理,所以今天我们跟陈博士会主要讨论说,在云计算时代知识管理会发挥哪些作用,尤其还有就是这种社交网络的这种火爆之下,知识管理又能做一些什么,那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会有一点好奇说,因为这两年已经出来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第二代知识管理,其实我是有一点晕的,因为我觉得好像第一代我还没有太弄清楚,就有一个第二代知识管理,所以就请陈博士跟我们分享说,这种第二代知识管理,下一代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
陈永隆:OK,我想第二代是给第一代还在晕的人赶快进入状况,第一代可能大家都在摸索,然后甚至很多人在知识管理,可能还在寻找定义,还在寻找企业到底有没有机会的时候,其实在这一年,从(china make 1:32)中国这边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得了奖的时候,我们可以重新去看有一些典范出来了,所以到第二代,我想田志刚老师也提出来了,他提出第二代其实是开始把云计算跟,尤其这几年社交网络像微博的信息,重新去看海量的知识跟碎化的知识,在一个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随身的智慧型手机或者平板的时候,可能重新去看知识管理开始落地到个人,知识管理跟企业知识管理的机会越来越高。刚刚主持人也提到了云计算如果纯粹谈云其实可能还只是一个加分效果,要加更多得分是我的云上去以后的社交网络要同时搭配,所以未来知识管理这一块可能是一个三合一的。
主持人:所以其实它是完全结合起来的。
陈永隆:对对对。
主持人:那其实是不是对于企业而言来说,我不知道,因为企业说到云计算,虽然云计算很热,但是企业一说到云计算,还是会觉得有点,肯定会有一些担忧的话题,云里雾里还是有一点的,所以这种云计算和知识管理这样的一种结合,对于企业而言的话,他们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转变。
陈永隆:我想是,因为你放到云以后,你可能更要去思考是东西放到云以后,我身边各种不同的装置,走在任何的地方,出差,或者是回家,或者在行进当中,我都可以联上取得时候,那我放什么咨询在上面,让我的工作、家庭生活更便利,另外是在云有一个非常重要,是它可以让我随时取用,而且是取用多少付费多少,以前我阅读一本书500页我就一定要500页花钱去买,现在我可能选择我只要50页,我可能选择另外一个单元,影音也是一样,所以我不是在做一个整体性的阅读,而是我根据我的需求,我去付我所要的费用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点,让我们可以在片断自我需求里面,去找到更好的云知识。第二个是云搭配了社交网络以后,会看到一个现象,当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同事间旁边的讯息告诉我,现在有多少人正在跟我做同样的事情,他的一些关联性会出来,在我们传统的非云的时代、非社交网络的时代,是没有机会的。
主持人:那这其实可以说,在我们说的第二代知识管理当中,个性化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个人的价值会越来越体现。
陈永隆:个性化,再加上个人造成的群体智慧,那个效果会越来越强。
主持人:这种分享我记得去年跟陈博士聊,就聊到分享这个话题,所以说其实,结合了云、结合了社交网络的话,就是个人的分享也更容易分享出去,一种渠道可以出去,那其实我们,您刚才也告诉我们说,其实在第二代里面,这种云和社交网络是应该相结合的,然后我们知道也提出了云端知识库这种,这种社交网络和云端知识库具体结合,如果落实到企业当中来的话,这种结合应该具体去怎么结合。
陈永隆:在台湾我们有讲一个,叫做新的3C,它的3个C第一个是云cloud,第二个C就是我们宽频网路,就是connect,就是连接,第三个C就是Client端,就是我客户端在企业里面可能越来越多企业要落实云,重新要去思考是我们从有线的环境变成无线的环境,第二个从桌上型的电脑,变成笔记型的电脑,甚至要变成平板式的电脑,甚至是变成手机都可能是未来我们互相在传递讯息,或者是问问题,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专家,常常在外面出差,整个中国这么大,这么大的一个专家到处在跑来跑去的时候,我们过去会有一个习惯,是哪一个人不在办公室,以前是不在办公室我们没有办法联系,这个时代,在云的时代,我随时都知道专家在哪里,而且甚至你不用知道他在哪里,你都可以把讯息送出去,他就会接收到。那第二个是,如果我们善用这些个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device的时候,有这样的随身的智慧型的装置,我今天问这个问题,很可能同时可能解决你问题的专家,同时可能都受到的时候,我觉得那是对未来我们要解决问题非常有效率的一个机会。
主持人:这种群体的智慧了。
陈永隆:对对对。
主持人:其实企业是不是还会需要说,我要做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我企业是不是得单批一帮人来去做这个东西,还是说全员行动就好。
陈永隆:还是要看企业的规模,就是因为我觉得是这样,企业规模小的,你要成立一个专署部门,专署的几个人力都是成本、都是压力,可是企业规模大,甚至已经在一个获利状态的,其实你投入正式一个处下去,可能都是很短时间就回收,所以还是要看自己企业内部的资源去做调配,我觉得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主持人:那其实从我个人感觉,如果说我们去理解知识管理的核心,这种分享的核心的话,所以其实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很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说,但是有一个,某一两个人在主导推动这个系统的时候,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因为知识管理应该是跟每个人都相关的,然后每个人都去参与进来,然后共同去推动这样一个系统的去推进,那这也会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说从个人员工上来说的话,我所想获得的太多,然后我所能提供也许是有限的,那这样对于企业来说,我怎么去管理说员工所分享出来,以及我企业所能替员工提供的,这样一种各种知识管理。
陈永隆:人的天性其实都还是有一些私自,甚至我的大我胜过利他,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人性是这样,其实不要去骂那些附合人性的员工,第一个我想保护自己,是因为我要有竞争里,我想要得到的比付出的多,是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会有一个自私性,所以你应该去善用这样一个人性的特质,往他可以操盘的方向去规划,我觉得太多的企业在推动所谓知识工作者这一块,因为知识工作者他的特色就是他们是一个会思考的人,他们是一个有知识的人,那有知识的人就很有想法,所以你讲的任何东西,他其实都有一套理由可以推翻你,可以反驳你,所以换一个角度,把时间花在这个反驳跟争执,倒不如是顺着我们人性的一些特质,会规划一些,举个例子,我希望我得到的比付出的还要多,这KM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或者是云的知识库就应该想办法创造一个,让知识工作者可以得到比他出付出还要多,那我让你的付出少,可是我让你看到这个是多的,这时候我觉得他们就会动起来了,所以虽然是理想,可是其实这个理想并不难,是因为不要啊时间不要花在那个争执、矛盾,把时间去顺着这个矛盾推一个进步的力量去。
主持人:所以这其实也是可以说,就是一代技术管理当中,在很多企业没有办法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
陈永隆:好话题,因为我想我们在微博上面有非常多知识管理的专家,我必须承认,有一些专家好喜欢在里面吵一些,我觉得没有太多意义的话题,定义、流程、组织,在我来看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这一家成功企业,就算这个方案给三家企业都成功了,你这家企业也不见得会成功,因为那个操盘者不管是CIO或者CKO特质不一样,这一套你就不适用了,但是换个角度是说如果我们在公司里面,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一个蓝图就好了,一个大方向,然后我们在微博上面看到非常多,我可以帮他们打广告,像西门子的(吴庆海)博士,像网龙的唐兆希副总裁,他们在公司能够拿到MAKE,各位可以仔细去看看,他们两人的微博,他们其实是格局非常高的,他们其实里面很少会去争执KM里面的小细节,他们谈的是知识管理一个非常大的知识的海洋里面的包容跟尊重,因为这些过程里面,他看到,我常常说格局高的人他看到的知识体里面的对的宽度是非常宽的,所以他让他的底下的人,有一个动力跟一个学习的一个创新能力不断的在前进。
主持人: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解释说,其实跟很多应用系统不太一样,KM它其实并不存在太多我们所谓的技术障碍,或者说什么样的一些格局,这种障碍可能会少一点,但可能最大的障碍是在管理思想上面,思想的层面会比较多一点。
陈永隆:我看过这样的企业,是说推KM推不下去,他们就骂说我们的IT不好,可是IT不能造成障碍,可是通常IT只要到7成左右的顺畅度,其实这家公司KM就应该要注意的是,people跟process的部分,因为很多公司没有做,KM有问题是因为他们的IT系统出了问题,可是大部分公司,IT系统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了以后,还是出问题,问题不在IT,所以不要把太多的聚焦点放在说,你买了一套系统,为什么用不好,如果你那个系统是别人能够用得好就表示你这家公司在流程,跟在推动的人上面,包括你的CKO、CIO、KM manager,或者knowledge work,你的某些互动上面要去做调整。
主持人:所以其实还是在人的因素上会是比较多一点,就是这种产品,这个公司行的通不一定在您的公司行的通,这种个性化会比较严重一点,其实刚才陈博士已经提到了CKO这个,其实我其实对CKO是不太,我还特地去查了一下CKO的东西,其实我想知道,从您所看来,国内企业当中,这种CKO这种多吗?
陈永隆:目前也不多,因为有些单位,它不叫CKO,但是他做的事情就是CKO,甚至这样讲,国内有很多根本没有在谈KM,但是他们做的,包括他们的成功,其实都是把KM做得很好,很多呼叫中心,很多做企业流程改造,很多做企业里面的包括营销的,其实他们背后能够把产品、顾客、库存管理得很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那些domain knowledge,可是他们不一定有一个KM的专案,反而是有些把KM专案叫得很大声的,其实真正做的过程里面没有真正把KM的核心做出来。
主持人:所以其实KM应该说这个系统,它可能不是一套独立的,应该说跟其他都是应该相连接的,从前台到后台。
陈永隆:正常应该要这样做,就是你的KM跟你的内部的ERP,跟你的供应商,跟你的下游的CRM,或者是你跟你的HR,跟你E-learning,只要你跟E化有关的,它都可能产生一些值得保存的knowledge。
主持人:这是不是可以说,一个话题就是说,是不是有可能就是说,这些东西因为都已经涉及到CIO要做的,那有没有可能就是CKO就直接不要了,由CIO来接任。
陈永隆:要看怎么去定义CKO和CIO,因为很多企业它因为没有KM部门,所以它不可能有一个CKO,它也没有KM的一个项目,所以不会有CKO,可是有的企业是因为他们CIO本来就在操作的事情,是全公司的咨询、管理跟整合,这时候他们想要做KM的时候,理所当然的CIO提升位置叫CKO,那是非常合理的,我想网龙的唐总,他就是用这样的角色,又是副总裁,又是CIO,又是CKO,甚至可能是一个学习长,他甚至是一个心灵导师。可以换一个角度是,有的公司是CIO真的只做IT,他也只会IT,他连管理人事都有问题的时候,你让他做CKO那可能就是摆错了位置,因为CKO他强调的知识体里面有很多知识分子之间,知识工作者之间是要互动的,这时候他可能的角色就不适合。
主持人:对,其实今年是我们讨论一个话题,包括CIO价值回归的话题,因为就是确实在很多企业来说,CIO只是一个IT主管,他并不应该被称之为CIO,或者他根本就没有那样一个资格称之为CIO,所以说其实我们说云计算时代,可能会让这种价值会回归,又涉及到我们的这个,今天的主题就是说,是不是有可能就是说,云计算是,包括我们说云端知识库,下一代知识管理CIO价值回归以后,他真的可以去接任这个CKO,或者说我们已经不用太在乎说他是叫做CKO还是CIO,因为他做这些工作就OK了。
陈永隆:我觉得如果说一个CIO能够,他对KM也了解,对云计算也了解,我觉得他叫CIO、CKO真的是不重要,他把最新的资讯、最新的科技,甚至对的管理方式,符合趋势的东西,对公司有价值的都带进来,甚至他不叫CIO其实都无所谓。
主持人:对,那其实刚刚我们说到云端知识库,我觉得可能这两天在媒体圈子里有一个比较大的事件,就是某一家媒体的数据泄露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说到云计算,我们一定要提到安全的话题,这是无可避免的,尤其像云端知识库,我们所字面去理解,会想说我的东西放到云端知识库上面,这是否够安全,那么在对于企业而言,在做这个下一代知识管理的时候,在安全的层面会怎么考虑。
陈永隆:我想是这样,我们如果从早期的电子商务时代,然后互联网的时代,其实安全议题永远都排在很前面,云的时代排得更前面,可是云的安全的信任度在云时代其实是相对降低的,所以这是两个观点,一个是站在企业要去找云公司的立场里面,他当然要找过去品牌,或者过去可信度比较高,安全度比较高的云的服务公司,可是相对的你要做云服务公司,你如何把你过去的经验来证明说,我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类似一个银行保险箱有一道四道锁,让你来做的,那在现在这个还不是很成熟的云安全的年代,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我反而会给企业一个建议,初步你可以先试着把很重要的东西先摆自己的一个私有云,甚至根本不上云,但是把方便工作流程,方便工作效率的摆上去,就是万一它真的有泄露,伤害是并不大的,来先做一个测试这个云公司的状况。
主持人:对,所以其实还是要考量,就是我们在接纳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时候,安全还是要考虑的,因为知识真的是最大的财富。
陈永隆:对对对,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所以今天我们跟陈博士也讨论了很多,我觉得最后您也帮我们总结一下,说我们提到了下一代知识管理,包括云端知识库,包括社交网络,您帮我们总结一下,可能在明年的时候,2012年的时候,这样的第二代知识管理当中,可能在市场、在企业当中回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陈永隆:我自己给整个在国内这一边,我的建议是要对KM有信心,要对云有信心,要对社交网络游信心,我们太多人是一直都持续用负面去看,所以为自己先做一进可能成功的事情先找到接口了,可是你看看那些会成功的企业,或者推知识管理或者推互联网时代会成功的企业,一开始他其实,他知道背后有一些问题,可是他其实保持着相信往前走,知识管理也是一样,知识管理进入云的年代的时候,跟进入社区网络的时候,你去看微博的蓬勃发展,跟网路,我们其实在网路上早就在云,只是我们在云跟知识结合的时候,我们开始两层的害怕,又有知识要出去,又在云上面,所以我觉得第一个信心度一定要再提升,第二个是真正这个领域的专家,彼此真的要好好合作,我觉得,有的时候在微博上面看到太多,专家之间彼此批评,我觉得有点可惜是,我们的力气放在那里,倒不如我们彼此提出合作的模式出来,我还是蛮看好的。
主持人:对,其实我觉得,我们已经无法去回避说云计算这样的趋势,而且云我觉得它的核心就是一种包容,互相的一种共享,所以我想知识管理应该很好体现这样一个关键点,所以我们也希望,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话题,就是说关于微博这个,微博已经实名制了,它慢慢要走向实名制,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实名,我们依然会在网上发表个人观点,也不吝啬去发表个人观点,所以这应该也是一个好的趋势,一个好的现象。
陈永隆:因为我自己在台湾也有face book,在这边也有微博,很多人都,有时候说你晚上10点到12点都泡在上面,会不会太浪费时间,我就开玩笑说,我今天跟慧茹如果晚上喝两个小时的咖啡,我们两个人交换的所有的想法,只有我们两个人听到,可是如果我们今天在网路喝微博咖啡,这两个小时,我跟她互动的东西,是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看到,这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所以我开玩笑说,跟你喝咖啡,面对面才浪费时间,我说的是有些时候你要去想,它的价值是不一样。第二个是我也跟我的学生、跟我的听众最常讲的一段话,在微博或者在我的脸书都一样,就是我不发表不能发表的文字,我不公开不能公开的朋友,我不打不能打的卡,所以我不让人家做我不做不能公开的事情,网路上本来就是一个这样的年代,就包括今天也是一样,你讲的每一句话都在这个视频里面,对它负责就好了。
主持人:对,所以其实这也是一个自律的开始,所以我们也期待在2012年又是向陈博士这样业界知识管理专家之间也协作,共同去推,而且我觉得真的要让用户明白说,第二代知识管理,不要大家听了之后,让我们就觉得没有明白的时候,第二代知识管理潮已经过去了,可能还希望第二代知识管理,确实能够落地下来,那还有低于企业而言的话,可能也需要放开胸怀,知识管理可能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来说,可能是一个持续的整个过程当中的,所以今天我们也非常谢谢陈博士。
陈永隆:谢谢,谢谢,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我们也谢谢各位网友。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