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郭颖洲:CIO不等米下锅 要找米下锅

郭颖洲:CIO不等米下锅 要找米下锅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没有资金,没有摆在明处的IT需求,甚至没有一个专门的IT团队。在这样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怎么做?郭颖洲用积极“找米”、潜心挖掘IT需求的办法,解决了党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难题。

来源:畅享网 2009年9月4日

关键字: CIO 信息化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没有资金,没有摆在明处的IT需求,甚至没有一个专门的IT团队。在这样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怎么做?郭颖洲用积极“找米”、潜心挖掘IT需求的办法,解决了党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难题。

  资金、团队和IT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可以被比喻为信息化建设的“米”。CIO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米”用好,煮出好“饭”。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很多CIO往往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他们没有摆在面前的资金,没有明确的IT需求,没有现成的IT团队。

  在这样“无米”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饭”呢?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党校(以下简称党校)的郭颖洲,就是在“三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党校信息系统的上线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CIO不能等米下锅,而要找米下锅。”

  积极找“米”

  2005年初,党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始启动,计划三个月完成。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项目直到2007年7月才勉强投入试运行,而在试运行阶段才发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个难题该由谁来解决?由于参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先后离职,到最后就剩郭颖洲一个人是始终参与项目的人员了,所以重担就这样压在了郭颖洲的肩上。

  郭颖洲说:“我当时面对的是一个无米之炊的任务:没有需求报告,没有资金支持,没有IT团队。最困难的是项目款项已经支付给软件公司了。怎么办?当时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我可以退身自保,但我还是选择了承担任务。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无疑是最适合继续做这个工作的人选。”

  接手项目后,郭颖洲重新整理思路,他知道资金是不可能再申请了,而IT需求、团队这两样必须有,因为光杆司令没有粮草就没法打仗。IT需求的获取属于细活不能急,因此首先解决团队的问题。团队的组建要获得决策层领导的支持。郭颖洲将想法向领导阐述后,领导非常重视,肯定了他承担任务的做法并给予鼓励。很快,领导层牵头,组建了项目组。经过和软件公司的几次沟通后,软件公司也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为这个项目委派了专职的开发工程师。

  项目团队成立了,接下来就是要明确IT需求。前期项目开发时软件公司对党校的需求进行了数月的调查分析,出具了需求调查报告,但是开发效果不佳。郭颖洲分析原因后发现,行业差别导致双方对功能模块的认识存在差异。例如在对论坛模块的认识方面,工程师关注的是该模块的具体功能,也就是在这个模块中用户能够干什么,怎么干;而党校科室对于论坛的认识局限在字面意思上,关注的是某些内容能不能使用这个模块,比如科室通知怎么能在论坛上发布。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工程师不得不把“论坛”拆分或包装起来,使得“论坛”看上去不是“论坛”,这样的工作导致整个系统的效率低下,漏洞百出。

  沟通问题浮出水面。显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需求调研方面无法与党校教职工进行同步的沟通,因为他们毕竟不熟悉党校的业务流程,使得需求调研出现较大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颖洲对项目的开发形式作了调整,由完全的委托设计开发调整为自主设计,委托开发。

  党校的项目组成员深入各个科室,充分挖掘隐性需求,积极引导教职工主动提出需求,这样就解决了软件公司工程师与党校教职工交流困难的问题。每个功能模块的描述均由党校出具详细的书面资料,项目组成员共同阅读模块说明,充分理解开发意图后再进行开发工作,使工程师的开发效率大大提高,开发成果也令人十分满意,项目组历时两个月就完成了对党校的信息管理系统重新开发的任务。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