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小崔说事》首页: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224/1349046.shtml
马上又到3.15,信息化行业如何维权?监理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制约了信息化在企业的实施,如果说“不上信息化是等死 上信息化是找死”是说企业对上信息化的一种恐惧的话,那么 “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上的不一样”“只有买错,没有卖错”,这两句话却真切地反应了信息化供需双方的关系,甲方和乙方在博弈中搀扶着前行。3月20日,《小崔说事》邀请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CIO 何耀平和美丰农化有限公司CIO 曾建根与各位网友一同探讨CIO如何维权,敬请关注!!
主持人:中国很多通过这种软件合同,通过这种实施合同、服务合同,把自己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我不知道第三人民医院,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也出了这种问题?
何耀平:我觉得这一块刚才曾总讲得也比较多了,我觉得首先我们的合同,不管是IT或者是非IT的,它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在于合同的形式上,而在于你合同建立的对象。因为别的行业,像一些电力、建筑,当然都有合同,为什么没有像IT这一块的合同难以去把握。我觉得特别是前面讲到特性,区别于设备,这是一个。其实我觉得还关键的在于这个行业的一些规矩,因为现在最典型的是怎么把IT行业和建筑行业做比较,就会发现其实建筑行业它的流程非常规范,建筑它在签合同以前,不是说你想签就签的。有非常多的依存度,我们可以说建筑合同,它的标底,即我的目标,它不是甲方给出的,它必须由第三方来做定额,把你需要的物资、设备,包括你的服务,建筑行业也有服务,服务不是IT特有的,比如说建筑刷墙,刷几遍要定,什么材质的墙,刷墙多少钱,加工一个弱电的电器多少钱,每工多少钱,我去搞卸装的多少钱,非常清楚的。因为我最近也接触过一些建筑弱电的标,就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他们都是拿出来非常清楚的是一个表格,完全是这些,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讲。但是有人去做这个事情,是行业的行规,你要去盖大楼,做建筑大桥也一样,你必须要审计,定额要做出来,大家再招标,再签合同。
现在IT这一块,设备我们不去说它,比较明确,大家都知道,典型的是软件,你这个定额怎么做,我认为是可以做的,但是现在没有人去做这个,它需要一个新的行业,现在在北京、上海也是有的,就是咨询,监理,只是现在还没有成气侯,这两个合同如果成熟以后,IT项目的合同就非常清晰。一个项目,首先是有软件的承建方,第二个就是我的设计方,第三实施咨询方,第四个是监理方。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这四方来做的话,就能改变现在两方,甲方乙方的一些尖锐矛盾。就是说刚才讲的乙方不合理,但是我从业这十多年来,有时候常常回头看看对方,我常会站在对面看事情,有时候也会发现,有时候甲方也是不合理的。举两个例子,第一个说到软件,如果拿建筑套的话,非常清楚,我提供什么给什么,不提供什么,不给什么,常常有时候软件拿过来,用起来,甲方也没有会给你需求方案,当然对于IT行业,这是一个理想。首先这是一个理想。这觉得这两者应该是有差距的,但是不代表不去做,不能去做,理想是我们今后行业指引的方向。我们可以对比软件行业和建筑行业当中,发现,相对于建筑行业,IT是1964年发明计算机后产生的,周期很短,相对建筑一样,相对是一个小孩子,对一个成年人的建筑行业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妨掌握未来,我们在十年后,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现在一些大厂商,在国外大的项目上,在上亿,甚至上百亿的IT项目上,它已经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处的这个环境,包括我们企业实力还做不了这个,包括他们的咨询成本太高了,我们没法承受。实际上成熟了以后,我觉得到时候就是需要项目分解掉,就像建筑一样,我做哪一项,不会拿着软件就过来安装了,会有咨询公司来介入,给我们做一个比较切实的工作,做配置,然后做实际的需求,反复沟通、考察、确定,然后你再去设定。实施过程中再优化,其实建筑也是一样,大家不要以为建筑就是我的合同签了,都是完整的,建筑其实也有很多追加工程,我到了这块发现我要做改进,我要写联系单,追加,相当于我们提新的的软件需求一样,不是甲方签了就算了,要监理看你这合理不合理,要审计。所以现在造成什么东西呢,一方面甲方对需求的主观性,我讲了要站在对方看事情,我觉得甲方常常也犯错误,乙方有时候觉得你拿着这个合同,拿着这个款项,所以造成了合同之前乙方对甲方很好,合同以后,甲方常对乙方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其实是大家有分歧,可以商量,大家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利益不一样,售前、售中乙方会觉得自己要比较努力,售后一般觉得钱都拿走了,也就乱做了。这是一部分,不太道德或者不太专业公司做的,但是有了咨询与监理公司介入,我想这个情况会好一些,因为大家会有沟通的过程。这说明了什么,大家有分歧,是因为需求没有量化掉,一方面甲方常常没有考虑成本,甲方说,我做这个功能的,这个不行,改掉了,重做,这样乙方往往有情绪,因为他做这个事情有成本。
第二,其他的风险,越是复杂的系统,你改动的东西,出现问题几率越大。所以说我觉得在这个行业方向上,应该是这么一个方向,有监理方在,到时候甲方有需求,我把这个需求量化,明确化,我这个是做一个窗口,做数据输入,要怎么审核,存储怎么存储,达到多少速度等等,现在听起来,我觉得如果你要跨度多一点,二十年,三十年,更远,到时候都可能会实现的,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来鉴定这个东西,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来界定,包括我这个软件功能的压力测试,制订的测试计划,到时候有专业工具软件与专业人员介入,现在可能是人工来做的,到时候会有软件来进行软件功能的压力测试,不一样,说明了量化的重要性。以后在这方面,国外现在已经做了,我想国内也会向这面靠。
讲了这么多,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合同要合理,首先合同的目标要合理,怎么样用专业的行业、专业人士、专业工具来界定,量化、软件合同。合同实施过程中,你的工作量增加都不行,要定额能量化掉,这样才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曾建根:IT行业合同的审核体系没有建立,导致我们的合同发生争议,没有一个仲裁的机构。
主持人:这个过程是甲乙双方统一的管理。刚才何总也说了,甲方你在需求改变之后,你是不付给乙方钱的,乙方我不但给你做,我还需要付出人的成本,我赚的肯定是少了,肯定有一个心理波动,感觉项目前,合同前和合同后有很大的反差。
何耀平:从理性来讲,我刚才说的行业体系建成理性的机制,我认为是一个方向。但是从感性来讲,从现实来讲,我给出两点建议,第一,现在大家都做不到,至少百分之八九十的甲方乙方都做不到,甲方国内还没有任何咨询的监理,有些大的项目有,咨询也很难做。这种情况下,需要来感性的把握问题,我觉得这个谈合同,有点像谈恋爱一样,有难度,但是也有技巧。
我先说合同售前,肯定需要理性,通过对对方的了解,对方的相关项目来把握。第二,在软件项目上,甲方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修养,尽量去做,甲方我的需求分析可能做不到100%,但是我做了和没做有差别,不断做可能会做到70%。
曾建根:这个问题从两方面看,一个是自己要明白自己的需求,另外就是要从长远看,要以选择一个合作伙伴的态度来对待双方的分岐,这样处理起来,双方会有更大的合作利益,就会出现少一些的反差。
主持人:现在国内信息化监理还是不完善的,信息化监理机构起了一个什么作用,前几天我采访一个专家的时候,他说信息化监理的机构,他说这个机构要有连带责任。假如说你给我甲方做监理,我假如说项目失败了,或者项目出现问题了,你需要有一个保险,起到保险行业的作用,可能有一个无限责任的赔付,给我企业带来什么损失,你得给我赔付,乙方就不管了,那就只有监理公司来做。从这个考虑来看,国内的信息化。
何耀平:这个问题还是回到刚才说的建筑行业的监理,打个比方,我一个大楼投资两个亿,比如说我监理200万,或者300万,大约几百万的金额。他拿这个钱,监理提供的服务,你在合同施工中,他要去根据甲方的要求,包括设计方,设计师等做得如何。第二,在项目中,工程调整,工程追加的时候,他要对专业的审计的东西、角度、角色来判断这个东西。比如说我修改之后,监理会去适当了解怎么做这个事情,是否合理。在责任上,牵涉到比如说这个变更单都签了,监理肯定也要负责任。我觉得软件建立这种机制的话相对建筑行业比较难做,因为行业标准比较少,行业间差别也比较大。但是,这个也正是说明IT监理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空间很大,我个人看好这个行业。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你要上市,我要对你核算,我给你做,存在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如果我想给你评估,你付给我钱,我肯定让你过,在监理过程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曾建根:应该说这个东西可能我想是不会出现的,因为现在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其实是个别的个例,是责任心的问题。你说这种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它可能是资历有问题,软件行业的话,监理是一个中介机构,他不单对你的软件供应商有什么关系,也不单独对你企业方,它是处于一个中立的态度,在这一块监理来说,首先它自己要对各个软件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因为如果你对软件不了解,你不可能做你的监理工作。刚才何主任举的例子很恰当,把软件和建筑对比起来,可能稍微有一点区别。因为建筑的行业标准,如这个房子的结构,受压这些东西都有标准的说法,但是软件这一块监理标准都没有,各个软件具体的功能,房屋功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安全,但是软件不一样,我觉得软件监理体系要建立起来,可能跟建筑监理会不一样。
主持人:刚才提到一个行业,这种监理需要去细分,每个行业都有特性,他不可能对某一个行业都非常了解,只有了解这个行业的流程。
何耀平:我觉得监理这一块,因为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当时上海有一个比较大的咨询公司,他们当时也是和我们医院做一些咨询,大的咨询公司内部有细分哪个行业,比如说交通行业,医药行业,或者金融行业,它有做咨询,所以说我觉得,我个人是非常看好信息化的咨询前景。我觉得正因为是没有标准,才是给这个行业一定的空间,作为信息主管也好、作为公司也好,大家应该是在理念上,在行动上,尽可能要认同它,支持它。可能刚开始参差不齐,包括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个事物,从没有到有,这个很重要。IT监理行业整个的东西,不是我们个人去考虑的事情,这个行业肯定刚开始也有一些法的东西,有一些不合适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掉,这个市场已经自然会有一套体系,来选择好的IT监理,而存活下来的好的监理,如果它的利润非常高。它的商业利润自然会吸引有眼光的、有素质的、有能力的人投入这个行业。
主持人:在做细分的时候,刚才谈到可以量化一些标准,比如测试压力,软件也可以量化标准,但是这个量化是软件厂商还是监理公司来做?
曾建根:这个肯定是由监理公司来提供。比如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我们要建立一套软件,打个比方,用户数,服务器的搜索能力,反应速度,比如说多少用户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一定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的东西,达到这种标准,或高于这种标准之上,你这个软件,你的合同才可以审批下去。我觉得这一块以后可能会慢慢往建筑方向靠拢,很多东西都必须量化起来,因为你只有量化以后,才有一个审核的标准,才可以审定合不合格,达不达到要求,监理的意义才能实现,要不然首先你没有标准化,你监理也不知道监理什么东西,管控什么东西,他一旦监理了这个项目,他就有他的连带责任,有连带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一块也是一个体系要发展,要明确的东西。
何耀平:我觉得监理和厂商应该是互动的。因为打个比方,建筑的话,你做建筑监理的话,他要了解材料,软件行业,首先是咨询,第一位是咨询,咨询得好,现在其实很多信息化项目,都是信息主管直接在规划,自己在做咨询工作。信息主管起着企业内部的人员沟通,来了解需求,管理者来决策,和厂商沟通好,去了解适不适合我们。还有有些自己开发的,还有管理项目开发人员做出适合企业的项目,我想以后的咨询监理应该是一些比较有经验的,一些厂商,开发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一个互动。然后监理又分几块,比如说你的价格,它会比较通用,不管什么企业都是类似。业务这一块会比较稳定,业务规划,这个时候有企业管理,运作,而且需要对市场的把握,所以应该来讲,我个人认为IT咨询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职业,非常有前景的职业。
主持人:咱们谈了这么多监理,既然做维权的话题,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出现问题,现在这状态,这种环境,这种情况,尽可能让企业受损最少,怎么来做?
曾建根:因为在现实的环境下,很多项目很难保障不出现故障,一旦我们出现了这种风险,作为CIO、企业主管,确实他需要有一种思想准备。做一个项目,肯定是有风险的,我们一旦出现这种风险,我们要怎么办,首先我们要预备方案。因为很多企业如果你没有预备方案,一直抱着这个项目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很多项目做不成理想,我们该怎么办。比如说很多现实情况是:这个项目会在这个时间完成,达到这个预期的目标,到了这个时间点,实际上有可能完成不了,这种情况怎么办?或者没按你的预想实现这种功能,这种情况,目前可能都会有,也有可能有一些项目的预期目标没有实现。这个情况,首先我们CIO要反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你的过程中有失误,或是原先预定一个目标可能不切合实际。所以我觉得就风险规避这一块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思考,作为IT主管或者信息化主管,首先你要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把这个风险首先规避到系统高度来看。从系统的角度,首先你要能估计到这个风险,这个比较重要,当然有些风险,可能我们因为个人知识面、个人的从业经历,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一些判断,这个时候出现了这种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不出现问题才不正常。
出现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如果是一些突然的问题,我们没有预见的,那我们首先可以和实施方沟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解决,多长时间解决,能不能解决,需要双方坐下来慢慢沟通,而不是说是谁出的问题,这时候来找谁的责任都不重要,重点是解决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需要评估合作的一些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费用,多少费用,解决问题的时间多长,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多长时间,这就需要双方坐下来沟通。
另外,有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因为你这个项目已经上线,但是当你自己深度运营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功能没有实现,这个时候对方人员已经撤出去了,他的人员和项目组已经撤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首先要选择一个项目,应当当做一个伙伴来选择,而不是单纯地就看现在这个项目。在选择伙伴的基础上,我再来考虑你这个软件,首先我是看你的公司能不能是我所信任的,是不是能提供我所需要的服务。(从这个层面来讲)一旦出现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解决,最避讳的就是找谁的责任,出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这种心态来处理。
何耀平:我觉得这个问题,概括起来第一个是理性,第二个是沟通。一个项目,IT项目也好,其他项目也好,我觉得应该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尽可能在前期多考察,多比较,作为一个IT主管,应该是要理性看待问题,多方面沟通。包括和企业内部人员,还有很重要的事是和自己行业内部的相关CIO,信息主管来沟通。我们温州现在信息办的领导下搞了一个信息主管协会,这个组织我觉得起这个作用,有时候你一个人闭门造车的时候,思路打不开,或者说没有经验,你是一个新手,所以如果有一个组织,就有一个靠山了,多沟通沟通,有些事情可能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对问题发生的时候还是需要理性加沟通。理性,就是说问题发生了,先要看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无非几种,第一种这个项目不适合,你们企业不具备,你们管理有问题,这种情况。第二,选型错误。第三,实施的问题。每种问题区别对待,如果是管理混乱,这个事情就需要沟通,和老板沟通,和领导沟通,这时候作为主管我的体会是这样,这时候往往需要外来的和尚,你自己去讲这个事情适得其反,老板领导会否认你。产品的问题,选型的问题,这个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先说选型,已经发生了,我觉得还是要区别对待,如果多方认证以后觉得不合适,该砍砍掉,该换换掉,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事情,2006年做系统升级,当时非常辛苦,半年时间,现在我们就很轻松了。
同时沟通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能光从自己感情出发,我是甲方,我的工作做得好,其实应该有时候要换位思考,即使是厂商的问题,设计方的事情,我们也要静下心来,通过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沟通来说服,不要感情用事,怎么样把问题化大为小,化小为无,解决掉。
第三种情况,刚才讲了实施有问题,我想自己作为主管工作,总结调整没有商量。第二,可能你的需要不够,往往过高期望就不行,可能你这个项目人员不够,或者资金没有预算好,设备不够,等等,应该具体把它书面化、量化,给老板提供,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时候可能也需要外来的和尚,自己量化掉,也需要了解别人的相关可参照的东西,别人怎么做,也许你会发现,你可能失败,但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可能还是靠前的,也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不应该悲观,你应该理性的看,如果发现你是靠最后一位的,那我觉得还是说明你的上升空间最大,所以我觉得应该理性沟通这个问题,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想目前的情况,对甲方无非就是两种,如果出现恶劣的厂商,我的体会第一个前面提到合同这一边应该有管理约束,比如尾款,这个是不得以而为之。另外,让恶劣的厂商的这个事情让行业内人都知道,我觉得这可能对它的影响会更大,它会更在乎。除非是他的公司不想做了,那是另外的事情,没有办法。所以我归纳起来,发生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作为信息主管,要理性来处理分析这个问题,通过沟通的方式,使问题得以逐步了解。比如深入沟通,让大家认识些问题,让你的中层干部,让你下面操作人员接触,包括你的行业内的朋友。这时候我觉得信息沟通工作也很重要,也是我们温州这两年,我们在信息办的领导下,信息主管协会、CIO协会一个自发组织的原因,因为让各位温州的信息主管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
主持人:实际上我现在听两位的讲话很有感触,何总刚才两度提到谈恋爱,我就想用一个结婚证结束咱们今天的讨论。有人说结婚证什么时候用,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两个人都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了,如果能挽回就接着过,如果不能挽回就一拍两散,好和好散。十分感谢曾总,何总光临我们的栏目,谢谢。
嘉宾:谢谢大家。
“我的IT 我做主”如何掌控自己的信息化(上):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324/1358698.shtml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