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小崔说事》首页: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224/1349046.shtml
马上又到3.15,信息化行业如何维权?监理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制约了信息化在企业的实施,如果说“不上信息化是等死 上信息化是找死”是说企业对上信息化的一种恐惧的话,那么 “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上的不一样”“只有买错,没有卖错”,这两句话却真切地反应了信息化供需双方的关系,甲方和乙方在博弈中搀扶着前行。3月20日,《小崔说事》邀请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CIO 何耀平和美丰农化有限公司CIO 曾建根与各位网友一同探讨CIO如何维权,敬请关注!!
主持人:探讨关注话题,欢迎大家再次收看小崔说事,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了美丰农化有限公司曾建根,曾主任。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CIO 何耀平,何主任。
嘉宾: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在做3•15维权话题,前期我们做了两期维权的话题,第一期找了一个专家,谈了一下国内监理的形势;第二次找了一个厂家,主题是信息化,甲方和乙方在博弈中搀扶前行。这期我们的主题是针对企业的CIO来做这个话题。从CIO的角度来谈信息化怎么维权,如何维权,能不能维权?我们的主题是“我的IT 我做主”。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凸显了一个选型的重要性,如何选、如何赢在起点,我想听听两位的意见。
曾建根:其实崔主编说的这个应该说我也是感同身受。在一个项目,或者一套系统来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好的选型的过程,一套好的系统,它会给你的项目成功提高至少20%这样的成功率,首先要确定你选什么东西,你是选服务还是选软件,但是这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服务和软件是并存的,因为好的软件它必须要有相应的服务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另外,一个好的服务,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软件支撑,也实现不了它所服务所体现出来的一个价值体系,这方面我觉得要综合考虑,它不是片面的。
何耀平:其实选是一个综合的考虑,这个选择整个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大家过程会牵涉到方方面面,而且整个选的过程往往也体现了这个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包括了企业所在的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包括了一个CIO、一个管理者,对很多关键问题的把握。这里主要是分两个方面:第一个,首先是对象的选择,对象有不同的厂商、不同的集成商、不同的软件提供商以及不同的合作者。因为有些行业可能大家都还没有带动,这时候需要合作开发,如果企业已经比较有主见、实力比较强,可以选择自己开发;第二,在对象上,还有一个方向的把握。从对象上来说,一些大的企业在做信息化,从媒体了解到的大牌的东西比较多。换句话来讲,一个普通的民企如果规模还没达到、管理还没有成熟,选SAP ERP不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这个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概括起来,我觉得作为一个CIO要做好选择,从个人来说,首先自己要苦练内功。在技术上要有积累,然后对业务理解有积累,在人际沟通、项目管理上,包括IT规划,包括和行业内朋友沟通各方面,包括和厂商的策略都要有综合的考虑,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选择。
对一个行业来讲,它最终信息化的选择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根据行业的特性,最终通过市场来洗牌、来优胜劣汰。我是来自于温州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主管,对于医院行业来讲,医院行业信息化就以历了从没有到现在逐步成熟的阶段,我们就从一台PC,一台服务器做起,到现在医院管理系统趋于成熟,现在我们在开始逐步做临床系统。这十年过来,观察中国整个医疗行业的过程,我觉得最终市场洗牌会决定很多东西。我举一个例子,医院行业九几年的时候都是用NOVELL+FOXPRO系统,2000年以后,迁到ORACLE/UNIX系统,我们医院当时在选型上我胆子也比较大,考虑比较多,直接从FOXPRO 到ORACLE。1996年到1999年是用DOS,2000年开始,直接XX,刚开始非常痛苦。当时跨度太大,和软件公司合作,他们当时只有MS SQLSERVER的主题产品,我们是杭州创业第一家基于ORACLE产品的医院,刚开始我们合作一起搞,后来搞成了。但是前面半年非常痛苦,我个人的压力很大,到现在很多医院的HIS正在从MS SQLSERVER向ORACLE数据库迁,而我们已用得很顺畅了。这就是一个取舍问题,就是你是否坚持系统规划,还是分步走,这是没有绝对对错的问题,这其实也反映了作为一个技术主管的取向问题。有些人可能喜欢慢慢升级改变先选容易的,走一步看一步,而我喜欢仔细长远规划,规划好了后就坚持果断得走下去,难度大,我也要做。我现在回头看,我们选择是对的,因为现在上规模的医院了,数据库都是转到ORACLE数据库产品了,包括创业,大的客户都是从MS SQLSERVER 转到ORACLE,我们在全国创业公司第一个ORACLE版本的医院,当时就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总的来说,行业的选择是市场决定的,但总是有些CIO走在前面,有些走在后面,CIO的选择则是个人的素质的反映,也是其性格的反映。业务系统的选择,选择面就更广了,也是整个管理层对信息化这个东西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理解程度的反映。
主持人:最起码这个行业和这个业务是有精准的判断,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另外还有一个是知识不对等的问题,可能和厂商沟通起来会很难,可能他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可能会比你们专业,你在数据库,或者你的软件层面上很欠缺,沟通起来会比较难。刚才你说的这个过程很痛苦。另外,在现在看来,软硬件的质量和它的服务体系是不是也很完善,还是说还有需要改进的?
曾建根:其实说到服务,一套系统上去,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个我觉得应当提到一个相对大的比重里面去,我们前一个访谈,你问我软件、硬件和服务应该是怎样的比例,3:2:5,服务占了一个比较大的份量。因为我觉得一套好的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来支撑,它很难做到实处。这个服务质量又要求你的服务人员有很高的素质,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很痛苦。因为就大环境,温州IT整个服务体系,和上海来比,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一块就我们自己企业所做的系统来说,因为温州首先IT企业本身,具体的服务,我们能提出来的要求,他并不能实现,并不能提供给你。所以说前面选,服务怎么选,这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
有些时候我们在聊天时,关于选型其实我觉得大小都不重要,重要是合适,能够为你提供合适的服务。有的企业比较迷信,我要选大软件,SAP,国外的就一定好,有这种权威的迷信。其实对中国企业来说,很难达到这种高标准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我们公司就是民营企业,是随着领导的一种意愿在管理的,他的思想、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很明显地就反映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而大软件有一些很硬性的要求,其在服务过程中必须要什么阶段达到什么要求,在这个方面,它是处于一种主导地位,但是在温州的企业来说,在这方面很难配合上去,所以说这一块,我个人认为服务一定要切合实际去选择,牵涉到前面我们第一个问题:选择软件还是选服务。一个企业的服务一定是要去考察一下,这个服务团队,即将要签订的这个企业,他所提供给你的服务团队,他们的素质怎么样,他们曾经服务过企业的服务质量反馈怎么样,这些我们要去了解。包括我们企业的实施团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未来给你的服务团队,能不能达到我们的服务要求,人员素质能不能达到要求。
另外,我们合作的长久性,这个前景怎么样,因为我们做一套系统也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可能对你系统实施,从开始实施到上线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短的,大概一两年,最长一两年上线,但是实际上深入运用、后续的服务是一个很重要、很长期的过程。这个时候如果你考虑只要上线就行,而后续的如这个企业做了几年以后,三五年以后,本身IT服务能不能跟上,有没有保证,这个东西如果考虑不周,这个项目的风险也很大,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何耀平:我觉得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作为企业也好,作为信息主管也好,在做决策的时候,或者在辅助管理层做决策的时候,应该是选择适用的。
我举个小例子,温州以前,九几年的时候,菲亚特车,很小,非常小的一点点,现在比奥拓估计还要小一点,当时就是在温州搞得很好。记得还有个以此为蓝本的电视剧《喂,菲亚特》,是陈宝国演的,说的就是这个车。当时的温州城市是小巷,哪些地方都可以进去,那时候出租车是菲亚特,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这就是一个适用的问题,这个车现在看来是比较差的,在当时的环境下比较适合,成本低、灵活,地方的小巷多,哪里都可以去。
我再补充一点,其实这个问题最困惑的,我怎么样去判定理念,或者怎么样得到信息,知道你是适用的,你是不适用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判定好以后,在后续的工序中、合作中,怎么样让这个东西尽量能维持下去,这时候就是用户关心的问题。前期的时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后期的时候就不好说了。所以说这就是牵涉到价值识知体系,现在IT行业,在行业外看得比较虚,这也造成了对IT这个东西的认可度有一个过程,或者慢热型,或者不重视。第一它有设备,设备好一点,软件买过来以后,一张光盘,一个好代码,更虚的是服务,我说作为一个数据的服务,做一个咨询服务。在国外,我们知道的厂商,现在利润的60%到70%来源于服务,其实国外厂商也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服务也是一个方向。所以说作为中国来讲,在选服务、选设备的时候,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如果你觉得自己对这个项目或者这个行业,这个产品,你有很高的造诣,我建议是量化的、分解掉、分包掉,相对每一块给最好的对象,这样可以有一个好的价格,更能把事情给最适合的人来做。软件给一些专业的行业厂商,服务可以具体来看,比如说要咨询、咨询顾问、集成顾问、维护、软件开发,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量化过程。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配合,你有能力把它协调好。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或者是你是偏管理的主管,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伙伴,选一个彼此都信任的伙伴,让伙伴协助,长期合作,一起搞定整个信息化建设,初期到中期,到后期,到维护期,即在发展期的时候,各方面的环节。
主持人:我们谈到服务,谈到产品的时候,合同是很关键的。而咱们国家的,签合同时都是签一个大概。
曾建根:IT企业所提供出来的都是空泛的、标准化的合同,这一块我们作为企业来讲应注意。有些企业为什么在合作签订之前,企业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你,都会满足你,但是合同一旦签订下来,实施过程当中,你有些问题,他实在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合同恰恰就是制约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很多IT企业,我们国内的,像金蝶他们提供的都是很标准的,但是没有很细节的东西,他也不可能针对你一家企业搞一个很详细的合同给你。所以这一块确实很多企业可能会上当。我们企业在这一块没有出现过问题,我们一个团队,和厂商谈合同的事,我们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前面给出一个框架,相当于意向合同,在意向合同中我们就是已经规定了一些保密性条款,我们规定了我们哪些需要对方保密的,有保密相关要求,对我们企业来说,配方最重要,那我们在以后任何的合同当中,我的配方的保密性都是第一位的。不管你以后和谁做相关的东西,做这个系统,做这些服务的时候,你都不能把我的信息有一丝半点的透露,这是我们当时的意向书。
后来我们确实也和金蝶签过合同,他提供给我们的合同也是很标准化的,但是我们也做了一个小文章,我们搞了一个补充协议。在这个补充协议里面,我们把我们认为以后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把它签订进去,比如说强调在合作中,这个软件功能,要求什么样,还有我们会对服务的团队,在我们这个项目没有结束之前,都不能更换。更换也可以,但是必须征得我们公司的同意,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要把那些能想得到的问题,尽可能明确化,当然这是一个很痛苦过程。因为做软件这一块要很明确的话,不好做。当然硬件合作相对来说好办一些,什么配置,什么规格,什么功率,只要你指定了,基本上脱离不了这个,但是对于软件对于服务来说,软件来说它的功能,签合同时,比方说很多功能点,在没有操作的时候,不知道它能不能合格,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很难受。我们企业曾经也碰到这个问题,我们企业在签合同的时候,我们销售系统一定要把这个条码功能集成进去,当时对方业务经理也答应,这个肯定能做到,而且已经有很多很成功的案例,但是后来我们做进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条码功能还存在很多缺限,根本实现不了我们所要求的管控作用。因为这个系统一旦产生重码,就很麻烦,进出都很麻烦。首先重码,必须把里面已经存在的码更换掉,而且更换的话,它的烦琐程度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当时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查了很长时间,后来还是找他们很有经验的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谈这个案例,给我们同行提个醒,签合同的时候,有些厂商可能答应了,都说软件功能好,在你没有真正用之前,很难去估计,真的能实现你所要求的东西,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因为我签合同之前,不可能说每一个模块,每个点、什么功能我明确告诉你,我只能说我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这一块系统实现这个功能,我很清楚,但是因为我对你的软件不是很了解,你软件每一个细节我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一块我们就很难去给他一个明确的条款。所以我们当时的做法,这个模块你要帮我实现什么功能,我们沟通清楚,共同设好的条款,我们可以把这个在写进去,在软件、服务合签订时,我就是按模块一个一个界定,当然有些细节我们需要变革的,需要创新的,这个是可以商量的。但是我的目标你一定要帮我实现,我们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就是按模块来界定我所要求的一些功能,因为你不这样做的话,很难去有一个保障。软件企业他们有一个共性的,销售和实施的,也是很脱节,销售的在谈业务这一块时答应你很好,我都能实现,没有问题的,但是实施做的时候,他会说我这个功能实现不了,没办法实现,所以这个过程他们也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主持人:是很头疼的事情。
曾建根:对,我们作为企业来说,要把这些考虑进去,我们期望,我们给大家界定的一个功能,相对带说我们要根据我们企业的管理需要,界定相对明确一点,但不能期望太高。至于服务的话,这个东西服务质量目前你有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这个服务达到了我的要求,或者是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只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一个很明显的监督机构或者监理机构,所以说我们作为服务的合同,我们一般要注意的细节,一个是服务人员的资质,在签合同之前,你得要求他们把它提供出来,我们就这么做的。因为服务机构他也会指定说我这个人是给你服务的,所以你要把这个人他的资历,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一块我们要去考察。
另外,服务的条款,因为确实这个东西没有一个很细化的一个东西,而且你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一些随机的,这一块当时我们强调主要是服务响应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我们什么问题,你要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我们达成共识,主要为解决日常一般的问题。另外,按不同问题的等级,你要提供相应等级的服务,响应方式,服务响应时间,服务工程师等级等等,你必须给出确切的说明,这个必须做出来,所以说我们当时合同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签的。可能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牵涉的一些具体细节不一样。
“我的IT 我做主”如何掌控自己的信息化(下):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324/1358700.shtml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