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中国金融业已由电子化走向信息化

中国金融业已由电子化走向信息化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中国金融业已经历史性地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在今后10年~15年,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知识化建设阶段,全面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中国金融企业的领导对信息技术都有着相对更加深入地了解。

来源:CIO时代网 2009年3月23日

关键字: 信息化 金融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中国金融业已经历史性地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在今后10年~15年,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知识化建设阶段,全面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

  产品及应用数字化的特性,使得IT技术成为金融行业的天然属性,无论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还是其后的服务,没有一项不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信息技术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诸多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推广及应用,还克服了金融运作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使金融交易和服务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鉴于此,金融行业的IT应用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是继电信行业之后,IT投入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行业。而业务发展的内在需求加之IT厂商高度关注引发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又更大地刺激了金融行业的IT投入。

  2005年初,日本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整个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而此时,我国的金融行业的IT应用在20年的发展之后已累结硕果。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业的业务处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基本达到国际化要求,尤其是我国的证券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非常高,一开始就是全套的电子化交易,百分之百地依赖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证券行业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纽约、香港等地某些证券交易所还在采用半人工或手工交易,在中国已经实现全部自动化。但是,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我国金融业尚有较大欠缺。金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管理决策层之间仍是缺乏便捷的途径、高效的方式、易用的软件对信息资源进行经常性的利用。

  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行业诸多业务将全面开放,对于尚处在变革期的中国金融业来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加速中国金融业市场化的进程,以取得长期的竞争力,而金融行业的变革,必然会对金融信息化提出全新的要求。在2004年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提到,中国金融服务已经历史性地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在今后10年~15年,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知识化建设阶段,全面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而之前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的电子化建设过程,不仅成为下一步金融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坚实基础,也提供了一支技术过硬、力量雄厚的人才队伍。

  IT金融业的奶酪与补药

  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讲,IT技术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早在2002年,《IT经理世界》曾对金融行业信息化进行过深入的报道,以《奶酪和补药》为题的文章就IT技术于证券行业的意义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IT技术对于证券行业来讲,应该是补药而不是奶酪。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业务,以业务作为技术的驱动。事实上,其时的金融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已经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在以服务赢得竞争力的前提下,以技术为中心转到以业务为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在此之前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中,IT技术作为引进新观念、新操作模式的主要渠道,对于引导中国金融业观念改变以及改进业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奶酪”意义。

  相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来讲,国外的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摸索,加之激烈竞争的环境使然,无论是从业务模式还是从未来发展上都有相对成熟的认识。因此,国外金融业在采用信息技术时一般都是以业务为主导。某种意义来说,国外金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突破是为了以新的信息技术带动业务,业务有待提高的储备很多。对于这些金融企业的决策人来说,很多时候是认为现在诸多的信息技术是赶不上他们的要求。由于这些金融企业的决策人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方面要合乎规定,哪些方面是市场的要求,哪些方面是竞争的要求,哪些方面是自己资源的需要,因此会给信息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在其中只是一个实施的角色,是一个辅助部门。在这个方面,国外金融企业对新技术有一种鞭打快牛的感觉。但是,中国金融业的信息化是一个恰恰相反的过程。从1979年到现在,在 20多年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企业还是在政策的框架内进行着摸索式的创新,而这个创新很大的程度上是技术先行,推动制度建设。在中国的金融业,信息技术部门的地位跟作用和国外的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信息技术一直是引进观念,引进新的业务操作和业务制度的一个主要的渠道。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中国金融企业的领导对信息技术都有着相对更加深入地了解。在中国金融业自发改革中,最为成功的一个环节是以IT技术为依托的数据大集中。而数据集中的革命仍是源自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国外,银行、证券等企业一般都是先有总部然后才有网点,而在此前技术、人才以及制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储备。因此,这些网点的设置大多是基于严格的论证和考核。而中国的金融业也是与此相反,除保险公司特殊一点之外,银行和证券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营业单位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先有网点,后有总部。这就决定了中国金融业信息化过程的特殊性。从分散到集中,从一个网点到一个公司的阶段中,形成了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的重要特点,那就是集中化的产品生产,集中化的管理,集中化的风险控制和集中化的客户服务。从业务集中到服务和管理的集中,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驱动的趋势逐渐明显。中国金融业庞大的网点群,为管理和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集中的目标以及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把监控指标拿出来,以技术的手段控制风险,从事后的监督到事后的监控,以及到事前的预警这些过程对信息技术提出了集中的要求。而这其中的诸多环节也需要技术的提升来实现。

  进入21世纪,充足的技术积累推动了金融业网上业务的开展,并迅速成为主流。而此时,金融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各金融企业竞争的需求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势必带来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使得金融业开始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业务的创新、服务的多样化使得一直处于引导地位的信息技术开始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业务为核心的主流逐渐形成。除此之外,中国金融企业的历史,使得国外金融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后“瘦身”的过程在中国金融业难以实现,因此,要发挥群体的价值,也需要以更多的服务来实现。这个实现的过程也有待信息技术的提升来完成。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技术对于中国金融业“补药” 的作用似乎更为明显。

  中国金融业迎来信息化时代

  对于信息技术于中国金融业的意义,最成功的实践是在业务的创新和数据集中管理。2000年至今,是金融业电子化集中实现的主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化服务体系,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扎实、力量雄厚的人才队伍。目前各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在本系统内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服务品种不断增加。证券行业经营机构也100%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营,建立了电子资金交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建设初步完备,使得当前的金融行业已经走出了大规模IT投入的阶段,IT投入也呈现了稳中有增的态势,年度IT投入起伏不大。2003年国内银行在IT产品与服务方面的总投资达到207亿元,比2002年198亿元略有增长;2004年投资总额为2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1%。

  然而,数据集中带来的集中品牌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使得国内金融业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不再是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支持业务运作的辅助工具,而是金融业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完成变革的助推器。这场变革成功的前提就是再造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以风险控制、盈利分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这一管理体系的转变,相应的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实现转型,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变到以产品、管理和客户为中心。

  同时,开放市场下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改革的推动,也使得金融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有了更大的提升。中国的金融行业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变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推进金融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以取得适应市场的长期的竞争力。金融行业本身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步伐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加快。目前,在金融行业里面,混业经营发展地非常快。银行涉及到基金的业务,保险公司逐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也开始涉足一些基金的业务。金融行业的辅业经营,为金融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政策和环境上的支持。金融行业的市场化是金融改革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之后,在金融行业里面只有少数的业务范围有些保护,除了人寿的业务还是有一个保护期之外,银行或者是其他的财险,2006年开始对国外的厂商开放,对于金融企业来讲,必须要面对国外的竞争。同时自身要不断地提升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创新的步伐。

  另外,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建立,以及各机构之间密切的合作,推进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国银行的股份公司已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建行的股份公司挂牌也将紧随其后。随着中国治理结构的变化,国家的监控,银行透明度的要求,必然会作用于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升。而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降低内部风险和成本;另外一方面,需要外部的客户资源,更加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客户的经营理念。金融行业的变革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金融行业由电子化进入了管理信息化时代,IT投入的重点由之前的网络平台和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而此前业务系统搭建过程形成的业务平台,也成为金融行业在其基础上引进软件和服务提升管理的良好平台。

  事实上,在之前金融行业的IT应用中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内容,但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院长潘辛平曾指出,金融行业管理信息化难以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缺乏了解金融行业尤其是了解中国金融企业的专业解决方案。而随着金融行业IT应用进入信息化阶段,已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不断适应,这也形成了金融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强大推动力。

  另外,标准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金融行业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要提升竞争力,必然需要一个真正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使信息得以转化的标准。在2004年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还提到,未来15年~20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化开发和应用的总体规则,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力度,围绕银行结构调整,加速重要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和规范中国金融标准化体系。随着《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信用体系的建立也逐渐提速。但信用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从数据集中,业务创新直至服务创新、管理提升、风险控制,中国金融业已经在电子化成功实现的台阶上以更高的起点起步,IT应用从操作层面进入管理层面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根据金融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树立统筹协调、积极防御、强化内控、优化配置的信息安全观念。同时,在技术上还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提高金融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是其中重要的几个环节。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