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2020年前在物流和支持领域投资160亿美元,旨在彻底革新中国的零售产业。此举将进一步开启中国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吸引数亿潜在新用户。
通过即将到来的IPO(首次公开招股),阿里巴巴或额外融资150亿美元。阿里巴巴及其合作伙伴,如快递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将在供应链和数据中心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阿里巴巴将自己视为中国电子商务变革的催化剂,其投资计划也为竞争对手奠定了基调。通过鼓励零售商进一步支持互联网,通过建立网络实现全国发货,阿里巴巴正在向传统实体零售店竞争对手展示如何发展在线业务。
国美电器、海尔和周大福珠宝等公司也已经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通过在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自己的专卖店,这些公司已受益匪浅。
阿里巴巴CEO陆兆禧称,阿里巴巴预计,2016年其在线市场交易规模将增长约2倍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900亿美元),从而超越沃尔玛而成为全球最大零售网络。
阿里巴巴向零售商传达的信号很简单:适者生存。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称:“不愿意改变的传统企业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大多数传统零售商现已意识到,如果不发展在线业务,则生存时间有限。”
据分析师预计,5年内电子商务将占到中国整体零售市场规模的1/5,而去年的该比例仅为6%。
总部位于北京的调研公司Maverick China董事总经理伯兹·罗顿伯格(Boaz Rottenberg)称:“市场潜力巨大,在零售市场,增速最快的将是电子商务。看看消费者的开支可知,很大一部分用于电子商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该比例更高。”
发力物流与数据
通过利用数据评估供应与需求,阿里巴巴希望精确定位在哪里投资,如仓库,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转移淘宝和天猫所交易的商品。去年在中国56.9亿件包裹中,淘宝和天猫的包裹占到了30亿件。
通过发力物流和数据,阿里巴巴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商品提供给买家。此外,阿里巴巴还正在创建一个金融服务网络,以服务于电子商务。通过该金融网络,买家可以在线支付,企业和个人还可以申请贷款。
Gartner分析师普拉温·森格(Praveen Sengar)称:“阿里巴巴希望把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得尽可能得大。通过建立物流和支持系统,这可能改变整个零售产业,将其带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阿里巴巴创建于1999年,目前也拥有这样的能力。阿里巴巴主导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市场份额高达3/4。调研公司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预计,2015年之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年涨幅将保持在32%。
而且,中国网民数量还不到人口总数的一半,因为增长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副总裁李俊凌(Brian Li)称:“我们首次真正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跨领域的单一市场,我们释放了网民的消费能力。”
风险
其他零售商也意识到了机会。
今年上半年,海尔的电子商务营收增长了近5倍至6.33亿元人民币(约合1.034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苏宁电子商务营收翻番至106亿元人民币,国美上半年电子商务营收占到了270亿元人民币总营收的5%至6%。
调研公司Forrester亚太副总裁安德鲁·斯托克维尔(Andrew Stockwell)称:“消费者开始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商场和品牌网站必须要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品牌,尤其是奢侈品和高利润产品,将越来越倾向于让用户通过自己的网站进行交易。”
如果绕过阿里巴巴的在线服务,则企业会在交易中获取更多利润,拥有用户数据,控制整个用户体验。
对于阿里巴巴的物流计划,国美发言人Helen Song称:“零售的根本就是供应链,供应链和物流需要很多年才能建成,我们已经建了20年。国美的压力不是电商,而是我们自己的事没有做得足够好。”
阿里巴巴并非投资于物流和数据的唯一电商企业。京东占据中国B2C市场约1/5的份额。在中国大城市,京东可以24小时内送货上门,相比阿里巴巴这是一个优势。
Forrester分析师布莱恩·王(Bryan Wang)称:“阿里巴巴的计划很好,是大手笔,很吸引眼球,但京东现在在许多城市已经可以24小时内送货上门。他们真的需要在24小时内将商品送抵人烟稀少的地方吗?阿里巴巴的计划可能更关注于提升用户体验。”
大数据
阿里巴巴已经意识到,要发展电子商务业务,要做的事情并不局限于电子商务本身。
通过一系列产品,消费者可以在线支付;可以将钱存到支付宝;企业能获得贷款;企业和本地政府可以将数据存在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服务中。
阿里巴巴还有在线购物搜索引擎,有移动操作系统,有互联网机顶盒,有数字地图服务,还拥有新浪\微博18%的股权。
对于阿里巴而言,来自这些业务的数据至关重要。阿里巴巴在中国有三个数据中心,一天可以处理1PB以上的数据,相当于美国国民DNA数据的3倍。
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称称:“这些数据极具价值。我们们知道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