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后3G时代:创新技术并轨市场应用

后3G时代:创新技术并轨市场应用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中国联通技术部标准处处长顾霞将移动互联网成为移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原因总结为:技术发展、产业融合、需求多元化和终端发展等因素。”  业务方面,除部署家庭网关、视频会议等丰富的WCDMA业务之外,中国联通也将部署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如移动Widget,移动社区等Web2.0相关的业务,以及移动支付等与移动商务相关的业务。

来源:通信产业报 2010年4月26日

关键字: 创新 3G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10年是中国3G商用的关键一年。经过2009年三大运营商的全力推进,覆盖全国的3G网络蓝图初现,3G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当前,中国3G产业关注的焦点将由建网技术和模式,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3G产业面临两大课题:一方面,如何创新运营3G网络,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以支持通信技术平台的优势延伸;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后3G技术的发展,包括面向HSPA、LTE网络的平滑演进,以及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舞台上把握更多的话语权。

  在日前举行的“2010无线通信应用(国际)研讨会(第七届)”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将2009年中国通信业的三件大事归纳为:3G发牌3G产业取得进步、三网融合实质性启动、物联网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也对当前我国无线通信市场提出三方面工作建议:关注3G、后3G应用创新,重视专业通信领域的无线应用需求,推动无线电应用全面发展。

  3G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升用户感知

  中国3G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终端用户的最终体验是决定市场格局走向的关键因素。

  当前,在建网技术基本成熟的基础上,产业界正在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积极创新相应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或显著地提升3G用户的使用感受,以确保3G网络的持续盈利能力。与“提升用户感知”相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据中国电信移动建设部副总监沈少艾介绍,当前中国电信CDMA网络质量与其他运营相当,特别在网络规模方面,无线接入网与接收时基站和载扇数相比,基站数增加了1倍、载扇数增长了3倍多,共计17万个基站;核心网容量达1亿户。为有效提升用户感知,中国电信采用1X/EV-DO共站共天馈的创新技术,有效消除了1X和EV-DO不共站时的远近效应,将两网干扰降低到最小。

  此外,沈少艾表示,中国电信正结合网络发展,研究新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针对防范GPS失效,研究北斗/GPS双模授时试验;针对保障网络安全性,进行MSCPool技术和设备试验;应对频率资源紧张,中国电信正在展开EV-DORev.B现场试验;为提升全业务承载能力,中国电信开展了IPRAN多业务承载试点工作;为推进IPv6商用,进行CDMA分组域试点。

  高通技术市场与研发总监范明熙认为,为了增强用户的在线体验,可以通过升级技术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升级网络需要改动硬件,最好的选择是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软件升级。EV-DO增强技术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对现有的EV-DORev.A或Rev.B升级,EV-DO增强可帮助运营商自动优化热点网络以及热点地区的覆盖,使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也能享受到更好的业务感知。其次,EV-DO增强技术将保证用户不间断地传输数据包,无论数据包的大小。最后,终端能力的增强需要和网络能力适配,而采用EV-DO增强技术后,运营商和设备商无需改进终端侧标准,就可提高终端的干扰消除能力。

  华为中国区Marketing副总工王东辉则针对TD网络提出建议:“为实现用户感知提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争取用户群最大化、精细运营、引入新制式;五个步骤,即深度覆盖、带宽提升、Bit运营、融合发展、后3G引入。”他特别强调了加强家庭深度覆盖、提升载频利用率、深度业务识别(DPI)、三网全面融合以实现业务类型和流量的均衡等方面的重要性。

  从容应对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

  随着3G向后3G演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据InformaTelecoms&Media统计,2010年全球移动流量将达到2.5EB,2014年将达到18EB(移动宽带14EB)。2010年底,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将达4.5亿,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6.7亿,超过固定宽带,占市场51.8%,由此产生的网络流量增长也非常惊人。AT&T引入iPhone时,流量飙升了30%。此外,10%-15%的基站为产生大流量的热点,30%的用户产生了40%的流量。

  沈少艾指出,应对大数据流量的措施包括优化、扩容、分流以及部署4G。其中在优化部分就包括调整资源,部署1X、DO增强。范明熙表示,产业链近阶段面临的问题,就是当3G用户大规模发展时所爆发的大规模数据流量,因此应该用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技术来升级网络,比如EV-DO增强。

  中国联通技术部标准处处长顾霞将移动互联网成为移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原因总结为:技术发展、产业融合、需求多元化和终端发展等因素。顾霞就此对WCDMA网络演进进行展望:“在目前14.4MbpsHSPA的基础上,后续将演进到21Mbps、42Mbps的HSPA+,直至LTE。”

  业务方面,除部署家庭网关、视频会议等丰富的WCDMA业务之外,中国联通也将部署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如移动Widget,移动社区等Web2.0相关的业务,以及移动支付等与移动商务相关的业务。

  对此,中国联通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刘红旗进一步阐释,以大流量视频数据为主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为了克服视频应用为移动网络传输带来的流量和容量压力,需要从移动网/广播网互补融合、WiFi分流、向大容量高带宽LTE演进等多种途径来寻求解决办法。考虑多媒体终端,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模式是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发展方向,但Google的Android水平模式很可能对其提出挑战。而“智能手机+统一的分发/支付管理+基于云计算的内容/应用程序服务平台”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平台架构的发展趋势。

  破解物联网瓶颈

  与移动互联网类似,物联网浪潮也登陆中国。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理事长邓寿鹏指出,2009年是中国的物联网元年,物联网产业链充满机会。据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包含IC、传感器、软件等关联产业。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500亿,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比例为30:1。那时,物联网就会变成我国新一代互联网的主要产业应用。

  邓寿鹏同时指出:“中国发展物联网有5个短板。”第一,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尚未确立;第二,支撑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至今能力较弱;第三,地区和行业的物联网规划缺乏协调;第四,国家促进物联网的政策、法规空缺;第五,精通网络与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难得。

  在物联网规划和应用方面,北京市走在前列。北京移动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曾薇介绍,北京移动对北京物联网发展规划了10大物联、30个解决方案、15个业务平台支撑、“五个一”工程的整体方案,在安全、市政、电网、交通、农业、医疗、学校、旅游、家庭和手机10个领域提供全面细分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明确,在传感网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应提早谋划,避免此前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网走过的弯路。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强调了传感网标准的重要性:“我国传感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技术仍然存在很多挑战,特别是急需传感网的标准,以确保传感网设备间的协同操作以及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共存。”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积极创新实践的同时,我国已积极参与到传感网国际标准化工作中。例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正在设计、开发15.4eMAC测试、运行平台,争取在全球第一个发布。邢涛透露,IEEE官方组织期望联合中国、美国国家成员体,将IEEE802.15.4系列标准纳入ISO/IECJTC1传感网标准体系。此外,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明年5月份将在中国承办IEEE802组织的标准全会。

  业务创新突破“通信”思维

  物联网的发展为突破各行各业的通信业务创新开拓了更广阔的蓝海。“无所不在的智能化网络并不仅局限于通信,还包括工业、生产、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谢飞波指出。

  早在2000年,韩国就针对物联网推出了U-City计划,KT中国公司总经理韩永洙向与会者分享了近期韩国主流的M2M应用,包括设备综合管理、智能电网、卫生监测、物流信息管控等方面。

  业务创新的重要性也反映在3G应用方面。回顾2009年的通信市场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指出,无论是3G应用还是主流的无线应用,同质化竞争均成为业内不可避免的尴尬现象。运营商或服务提供商只好采用降价等手段,从而导致了无线应用产业链的压力持续增大。卢山认为,应用的同质化并不代表着需求的同质化,而在无线应用领域,需求的差异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如何破局或者说破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