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防范风险:银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防范风险:银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今年前5个月,我国银行系统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5.8万亿元,把年初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远远抛在了后面。银行信贷如此超常规的增长,引起市场各方对不良贷款反弹以及后续风险隐患的许多担忧。

作者:孟扬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8月14日

关键字: IBM 金融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关于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今年前5个月,我国银行系统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5.8万亿元,把年初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远远抛在了后面。银行信贷如此超常规的增长,引起市场各方对不良贷款反弹以及后续风险隐患的许多担忧。国际上,一些著名研究和评级机构也认为,中国银行(4.29,0.05,1.18%)业正在进入一个以低利润、低增长、高风险为特征的新阶段,并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纷纷调低了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评级。由此,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在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实现银行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已是商业银行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实现银行发展“速度、质量、规模、效益”的统一,一直是困扰着中国银行业的难题。因此,围绕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以及“保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多次强调,这两个目标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少受一些外界的冲击,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会降下来。银行业要始终坚持“保增长”和“防风险”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确保稳健发展。

  在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这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中,首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系统有效应对国际环境不利影响的根本出路。其次,防范风险又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银行支持经济有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为支持经济发展,银行业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增的5.8万亿元贷款,大部分投入到了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和拉动经济复苏的行业中,为重振经济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极大的资金保障。

  应当说,在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决定了银行必定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保增长”的主力军。但银行支持企业实际上也是在自救,因为如若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蔓延,经济形势不见好转,必将反过来影响国内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通过各项经济刺激和行业振兴规划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促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逐步向好,经济形势企稳回升,一方面,将有效减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逐步趋好,也将为银行的发展和信贷资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银行降低风险。换句话说,金融经济相辅相依,防范新的风险发生和化解旧的风险最终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无论银行采取多么完备的防范手段,如果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甚至亏损倒闭,最终还是会形成风险;无论银行采取多么有力的措施去化解风险,如果授信对象不能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提高效益,最终风险还是难以化解。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银行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立足根本。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但由于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我们还应当看到,始于去年底的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从本质上依然延续了过去传统的做法,粗放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历史经验证明,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简单粗放式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银行加强风险防范,就是要防止实体经济的风险通过信贷向银行业扩散。因为,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否对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由于经济形势及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有人担心会出现银行"惜贷"的情况。对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银行从防范化解风险的立场出发,客观上可能会造成信贷投入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而实际上,银行无论是防范风险还是化解风险,其目的是提高授信质量,增强资金的流动性,把有限的资金存量和增量优化配置到经济发展中那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行业、企业、区域和项目上,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最终还是为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进一步说,加快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经济和金融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办法,但发展是有条件的,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硬发展,不是科学发展,从根本上对发展是有害的。银行的科学发展首先就是要明确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满足诸约束条件下实现发展。从经济角度看,银行发展的约束主要有成本约束、治理约束、人才约束、法律约束和监管约束。不顾约束条件硬发展,一方面反映了银行的体制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会有害长远的发展。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深化,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经营管理压力和潜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盈利水平、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都面临严峻考验。而经历了改革之后的中国银行业,又第一次面临经济下行周期的考验,面临的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因此,各家银行在继续贯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应把风险控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严防信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现实情况中,目前银行抵御风险的各项指标并不尽如人意。作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去年底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个别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监管部门10%的严格要求。从风险覆盖上看,个别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仍在130%的监管底线之下。此外,盈利能力的下降和不良贷款的上升也使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到考验。作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今年一季度四大国有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集体出现同比下降。而在股份制银行中,除两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外,也出现全体下降。资产质量方面,虽然不良贷款率由于贷款总量的增加有所降低,但不良贷款余额则出现不约而同的上升,其中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趋势明显。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中强调,当前银行业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既要避免盲目惜贷,也要防止盲目放贷,积极防范信用风险。一要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注意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二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关注集中放贷行为的潜在风险,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三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强化信贷监督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和重点行业、企业信贷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信贷风险事件。四要运用信贷资产重组、转让和其他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适度分散信贷风险。五要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密切监测房地产价格波动,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动态评估房地产信贷风险。

  总之,2009年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形势,对银行业来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效益、质量、规模、速度之间的关系,坚持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