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人民教育出版社CIO任焦民:底气来自锤炼

人民教育出版社CIO任焦民:底气来自锤炼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一个掌控着企业IT运营命脉、经历了种种博弈的CIO眼中,数据是企业的底气,话语权是团队的底气。近两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了EOS平台,EOS平台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将信息化的知识沉淀在企业内部,甚至企业的知识可以跟同行业的企业相互分享。

作者:佚名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8年12月31日

关键字: ERP CIO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一个掌控着企业IT运营命脉、经历了种种博弈的CIO眼中,数据是企业的底气,话语权是团队的底气。底气来自锤炼。

  每年高考后的七、八月,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候。此时,地处北京魏公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却十分忙碌。为了确保赶在9月份开学前,将各种教科书送到全国各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中小学生手中,在这里工作的人们脚步匆匆。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焦民现在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来到单位,和技术人员一起检测服务器、监控系统运行、各个系统安全维护等工作,每天晚上10点多才会回家。

  “出版社这时候是使用系统的高峰期,更需要稳定、安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工作。一旦企业的IT系统出现问题,损失无法预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焦民说。

  企业信息化有个有趣而正常的现象,信息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就越重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作为CIO,也就更会重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就像在深海里,经验丰富的船长总是会应对各种意外环境,去掌控自己的船正常行驶。

  到“扬帆”的时候了

  出版社信息化有三个特点,出版物创作与生产手段的信息化,出版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售前、售后服务的网络化。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出版业才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开始取得成绩,而焦民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开始了信息化之路。

  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计算机中心单独成为了一个部门,也是信息技术中心的前身。就是这个时候,出版社开始大批购进计算机。理所当然地,一直从事计算机教材编写任务并掌握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焦民,被任命为计算中心的领导。

  “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是当时很让我们自豪的事情,藏书20多万册的图书馆包括采购、编目、流通等工作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管起来了。在那年也成为社里的一件大事,员工满意,领导也满意,也是让我们很自豪的一年。”

  不过,也就是在那几年,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焦民逐渐感觉到了一种来自管理体制上的压力。计算机中心成立前后,已经有财务部门、发行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到了1996年,个别流程信息化因为不规范化,已经阻碍了出版社日后发展。

  例如:出版社虽然已经用财务核算软件和是其它软件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虽然满足了,但在业务流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人力等方面与其它系统的数据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

  出版社行业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规范,要有权限的分割、资源的共享。在管理上不能因为有各种原因就可以随意变更。这是“法律”。比如在出版内容上的一、二、三审,一审之后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了吗?不可以,必须要有二审、三审这些环节。

  正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决定上线ERP项目。焦民也是从这个项目中得到很多的历练,成为一名优秀CIO。“我们的信息化已经启航,现在到了该扬帆的时候了。”

  “冲浪”不可怕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业务内容和管理模式兼具企业单位和国家事业单位的特点,从图书和音像产品的选题、设计、出版印刷、发行等各环节,涉及大量的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日常管理工作繁重而复杂。

  ERP项目上线前,焦民意识到,要使管理信息系统达到预期作用和效果,必须进行清楚和明晰的规划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最终的成功和效益。

  当时,出版社组织了20多人的以社领导、各业务部门主管的项目小组,从市场调研、合作伙伴选择、业务系统规划到系统实施,全过程参与。从领导到员工,都想把这个项目做好。

  不过,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很少有一帆风顺的。虽然项目小组在对软件提供商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但还是遭遇了一些波折。

  项目小组当时认定,要求ERP厂商必须具有全面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实施大型管理软件的能力。考察了国内外几家软件商的相关产品,最终选择了国内一家软件公司。

  到1999年9月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信息中心对该软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非常满意。但是,后来由于该公司经历了资本重组,在业务重点上他们减少了对出版系统的投入,没有再开发新的产品。

  这对信息化不断信息化不断改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一种穿了“小鞋”的感觉。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得不对软件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最后重新开始部署“和佳出版管理系统”。

  做过的项目多了,和厂商接触多了,就越感觉到,有时候很多东西,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厂商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作为有力的推手,但不能成为一种依赖。”

  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点无可厚非,但有的厂商会把一个产品或者系统当作一个“摇钱树”。企业任何后期的开发和支持需求,会被个别厂商无理的漫天要价。很多企业因为缺少自己的技术队伍而忍气吞声。

  意识到这些后,焦民实际上也在慢慢改变这种状态。提高企业在厂商面前的“话语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ERP系统和办公系统都是和厂商合作开发的。也就是说,可能一部分技术是厂商提供的,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变动。如考核方式变动、管理模式变动等,这时信息中心技术队伍就会自己研发相应内容。

  近两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了EOS平台,EOS平台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将信息化的知识沉淀在企业内部,甚至企业的知识可以跟同行业的企业相互分享。

  “因为都是构件,所以我的出版企业的构件也可以拿个另一个出版企业。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而且构件都是开源的,我觉得开源这个方向是很好的。”

  52岁的他总是能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谈到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ERP的应用情况时,焦民说:“我们现在的方向就是把现有的ERP系统转向SOA这个方向。”到现在,出版社的一些应用如人员管理和作业流程系统已经使用基于Web Services,采用XML来描述系统接口。

  SOA的优势是集成容易、定制编码也简单,和ERP结合是一种趋势。不过,目前SOA还不太成熟,也缺少标准,所以他也是在摸索着如何更好的运用SOA架构为社里信息化服务。

  曾经读到一篇信息化文章,其中焦民有句话给笔者的印象很深。他当时说:“信息化对底层人员的冲击,会引起他们不解甚至抵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有些人反映系统不好用。经过分析后发现,其中相当多的原因是非技术因素,真实原因不好摆到‘桌面上’谈。

  再提及对这个不好摆到“桌面上”谈的问题,焦民笑笑说,以前因为体制问题,员工的队伍良莠不齐,所以对信息化一时难以理解,不过现在好多了,信息化最大的问题也好,最大的优点也好,就是它的透明度高,有数据就底气足,这是最真实可靠的。

  “我们不怕挫折,也不怕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要有不服输勇气,遇到些风浪总是可以冲过去,有什么好怕的。”他说。

  以后就去当“大副”

  焦民对企业IT设备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的设备和软件的选型,他都要亲自查阅大量资料,到现在,焦民每天仍花大约3个小时坚持看书刊,侧重IT和管理方面。在他看来,这些工作需要对软硬件和设备很熟悉的人才能负责。

  “这样做也其实是想给信息中心员工减轻压力,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万一以后设备出现一些问题,不仅是社里的损失,也会让员工的工作和成绩受到影响。他们很辛苦。”

  “如果再过几年不必做行政领导了,那就轻松多了。不过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搞技术,做点技术上的工作,比如说编编程。或者是设计一个流程。也可以去做项目管理什么的。不当船长可以当个大副吧。”虽然这时候的他在微笑,还是能感觉到对信息化工作的不舍。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办公大楼位于魏公村的繁华地段,信息中心在22层。每天清晨,焦民来到办公室后的习惯动作就是拉开窗帘眺望窗外,“这个时候我总是要思考很多问题,也许站的越高才能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焦民观点

  ◆ 凡是新系统上线,除了出提供系统使用手册,还要进行培训。有的时候是全体员工,有的时候是系统管理员,有的时候是决策层的领导。信息化其实也是一个认识问题。

  ◆ 作为信息化的一线领导,不一定要对技术都很精通,但是必须要广泛了解。从宏观上讲,这是信息化决策的需要。从微观上讲,如果不懂技术,在信息化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问题。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