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6月11日 北京消息:集团企业处于全国企业信息化的前列,具备了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赛迪经略研究发现,随着集团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执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集团企业由大转强的必由之路,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注入新鲜的能量,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日益成熟。
“十三五”期间,中国集团企业将从应用、技术、信息资源、安全、IT管控五个方面完善和优化信息化战略体系,主要表现在:
应用:构建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智慧企业信息平台
在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大背景下,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构建以生产精益、供应协同、产融倍增、决策灵活为特点的“四链融合”信息平台,优化原有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一体化”应用系统。
通过智慧营运、智慧物流、智慧金融全面感知集团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协同、产融结合等各种信息和数据,通过云化的基础架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集团企业网络的全面互联,通过智慧决策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分析形成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策略。而且四大智慧平台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创新商业模式,大大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通过智慧决策信息平台实现管控链的协同化、高效化、智慧化管理,通过管控链将企业战略有机融合到物流、生产、金融的各环节,发挥总部在企业整体运营中的服务、指导、管控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营运信息平台实现生产链的一体化、可控化、智能化管理,打通营销、生产、供应、物流的信息命脉,支撑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经营,发挥生产在战略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智慧金融信息平台实现价值链的感知化、智能化、高端化管理,对内达到成本的有效控制,对外发挥金融资本的最大价值,体现金融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集团供应链可视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打通营销、商贸、物流、生产、金融的信息命脉,创新商业模式,发挥物流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新基础设施
(一)大数据:设计数据结构化分析,实现“大量数据”变成“大数据”
大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过程包括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和决策四个阶段,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围绕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规划。
在大数据管理的管理平台中,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这个管理平台得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理想方案,而真正的结构化大数据的复杂处理需求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求,就依靠高度可扩展的Hadoop大数据处理系统来完成,充分利用MapReduce技术良好的扩展性,实现新旧数据、新旧信息系统、新旧软硬件资源、及新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大数据有效的深度分析和新知识的发现。
(二)云计算: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
企业新业务拓展增多更大程度的依靠灵活的IT架构支撑,混合云深度发展。为了在周期性的IT能力需求波动和业务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企业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开发迁移在公有云。在应用分裂、基础架构分裂、数据分裂的情况下,混合云实质是两朵不同云的独立应用,未来随着业务响应、大数据应用的更高要求,混合云需要加强不同业务需求的动态资源调度。
私有云与公有云的集成需要从服务器点对点连接、底层存储、数据同步、消息同步等方面实现集成。其中,公有云存储应用于增长速度最快、最难管理的非结构化数据,混合云存储以私有云存储为基础,公有云数据无缝透明且快速迁移。借助公有云发展大数据等拓展服务,应用层负载均衡支持私有云与公有云的调度资源,应用和数据满足多个公有云的互操作。随着技术架构对业务支撑作用的重要性加强,集团企业云按照应用进行纵向划分将逐步转向按前端展现、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三层次分布式部署。
(三)平台:利用电商平台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电商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商业模式复制到互联网上,而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特点,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多主体的商业共赢。通过电商将“粗放式”投入方式被“集约化”经营所取代。电子商务的专业化服务可以帮助传统企业精益管理,加强管控,使传统企业发挥行业经验、资金和人才的优势,优化供应链运作效率。
通过电商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按需生产、全球采购和营销、产品创新、沟通便利、库存减少,进而实现组织的扁平化、供应链的缩短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
电商依托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平台化战略思维为指导,旨在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四)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金融、O2O、P2P等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促进企业发展
移动应用:深度推广企业移动应用建设。通过移动办公和掌上运维等传统业务运营支撑类移动应用。一方面实现涉及到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过程的内部管理移动应用。提升企业科学决策、节约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企业移动应用在内部应用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移动应用覆盖面广、到达率高优势,创新企业业务服务模式,将业务模式从传统营销模式向移动终端营销转移,实现精准营销。
互联网思维:企业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企业聚力互联网转型,抢占未来产业高地。“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将发生重大变化,互联网移动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将全面深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大面积普及,产业互联网时代将正式开启。大批企业将通过“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着力将互联网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聚力互联网转型,抢占未来产业高地。
当前以互联网金融、O2O、P2P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冲击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处在爬坡过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的集团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融入信息化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随着集团公司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链的延长和拓展,相应的管理面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适合集团战略转型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提供重要支撑。
信息资源: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
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在集团(包括:集团总部、二级公司、三级公司)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实施集团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设计,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同一性,避免数出多源、信息失真、信息缺失,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并支持集团财务穿透查询、人力资源综合统计等业务工作开展。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重要数据信息资源,如人员、产品、组织、岗位职责等,确保重要信息在跨板块、跨公司、跨业务系统中的一致性、重复应用和相互共享。
安全:从生态圈安全为出发点开展安全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环境与信息技术突破带来信息安全架构设计理念的变革。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面临着来自政府、行业组织以及自身战略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安全的建设不能适应云计算、社交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安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需要从架构层面应对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挑战。
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个体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IT治理: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集团企业要建立“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升级改造、资金预算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过程体系。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组织体系,充分落实信息化组织“领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流程与制度,采纳相应的管理工具进行IT运维、服务管理。贯彻“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思想,加强过程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程序化。
核心目标为: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管理IT服务流程”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