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人物浅析企业应该具备的云思维

浅析企业应该具备的云思维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云思维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延续,它更为接近企业的实际运营,如果说互联网思维如何最大化运用互联网来变革企业的业务模式,那么云思维就是如何最大化运用云的力量来支撑业务变革,而以公有云为基点长远规划则是云思维的核心所在。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原创】 2014年9月18日

关键字: 互联网思维 公有云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0页)

先从互联网思维谈起

什么?又是互联网思维?可能很多人看到此即将离本文而去,但我说过思维真实存在,只是被不同程度的异化了,而互联网思维即是如此。我认同它的存在,也同样认同它已经被异化到极致,但鉴于其与本文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有必要先在这里以正视听。

为什么要先从互联网思维说起,因为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企业的生存环境,而当互联网巨头们耀武扬威之时,谁都会相信他们所鼓吹的“互联网思维”是制胜的法宝,这对于急于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有致命的诱惑力,所以也要先从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说起。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每天都说,但并没有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它只是信息的传播(共享)平台而已。回到最初的互联网形态,它就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网络,而网络本身就是用来传播和共享信息的(只要你愿意并且允许)。这个信息是什么?简单的说,以当前的技术来讲,最终能化为一系列0和1组合(简称Bit化)的都是信息,不管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还是机器代码。它们可以你的写文章,你发的邮件、你打的语音、你录的视频、你的存款余额、你的账单甚至是你下达的指令……但任何对信息的再加工、利用与响应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接入其中的设备,这些设备将原始数据接受下来,再以相应的规律与方式进行处理或响应(也可能有人来操作,也可能就是机器自动响应),然后再把结果返还给互联网,再被其他的设备捕获并反应,最终还是为人所用。所以这个本质的区别要弄清楚,它决定了什么是互联网创新,什么是互联网应用的创新。  

互联网的创新在于基础设施技术与规则层面的创新,比如更高的带宽、从IPv4进化到IPv6、网址域名的多样化等等,它解决的是如何更好、更大范围的互联与传播信息的问题。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则是互联网使用层面的创新,即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中的信息,或者说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与互联特性来解决人类的需求。是这些应用赋予了互联网种种外在的能力,但就互联网本身就只是信息的传播平台而已。  

难道互联网的功能就是如此简单吗?的确是,但它所带来的衍生影响则是巨大的。我认为互联网的作用就像是水,而我们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就像是一座座相隔很远,并且很陡峭的山峰,以传统的方式,我们爬得很艰苦,但是当互联网之水到来之后(互联网诞生),伴随着它的不断上涨(互联网配套与衍生技术的成熟,比如更高的带宽、与电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技术<如3G/4G/蓝牙/红外等>的打通等),达到山峰的峰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并且我们还会渐渐发现一些山峰间的沟壑因互联网之水的上涨而消失,我们只要有相应的水上交通工具(应用),即可到达彼岸,而这时如果谁发明的交通工具更快、适应的水况更复杂,就可以到达更多的山峰,从而收拢到更多的领地。  

在这里,互联网只是水,你可以自己游戏到其他山峰(当然体力要够好),也可以在这里划船到其他的山峰,也可以开发出货轮,专门在山峰间做贸易,也可以开发出超级渡轮,制定出不同山峰之间的轮渡方案(即把不同的需求串联起来,有机的解决)。或者说,你可以把水提取出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水,或者养鱼养虾卖给其他人……总之,在这互联之水上,你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力,前提就是你要了解它的本质,并具备驾驭与利用它的能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等皆是如此)。  

这种借助于互联网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类需求的进程,就是互联网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就像是真正的水一样,它本身的属性与特性很简单,但人类对它的再利用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进步。  

所以,互联网并不复杂,相反很简单,复杂的只是如何利用互联网,而利用互联网的出发点就是满足人类的相关需求,并将解决需求的办法不断的简化,简化到水一样简单。不过,最根本的需求在于人类对于信息能有效传递、交流沟通的需求。也因此最终诞生了移动互联网。  

在我看来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伪伪命题,很多人说它是互联网的一大创新,可它仍然是互联网,只是信息节点移动化了,而从原始需求的分析上,可以看出这是必然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在恰当的时机必然迅速普及(其实移动互联网至少在“牛顿”时代就算了,只是时机不对而已),无可阻挡。  

从古之今,人类对于信息交流一直有着极大的渴望,典型的场景——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一件事情的决策、执行与最终的成败,往往都决定于信息,并且可以最终归纳于某个核心的人——家里的事要有人拍板、公司的合同要有人签、打仗要有人指挥……这些都需要信息,而这个信息背后的终点就是某个人。  

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要找到关键的人才行,反过来我们也可能是其他人眼中关键的人。因此“生意跟人走,业务随人动”就是这个道理——信息与人是有紧密的组合关系的,让信息尽快送到相关人,或者我们能尽快收到相关的信息,就是人们的核心需求——信息以人为本,让信息节点尽量靠近人,最理想的就是,信息节点随人而动,让人能随时随地即时接收到他所需要的,或者传播他想让外界知道的信息。

古代的飞鸽传书、300里加急快报与烽火台,不就是对这种需求的典型体现吗?进入电脑时代的人们,也一直在为此努力。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东芝T1100诞生,无疑就是人类追求移动化的结果。虽然移动电话让人与人的沟通不再有延时,可是电信网络不能承载更丰富的信息,手机可以发短信,但不能传一份合同给你,你能收彩信,但不能共享视频。所以手机也自然要与互联网对接,因为这是人类原始需求使然,不可阻挡(虽然说肯定会侵占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手机现在与人最为紧密的信息节点,也最终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承载平台,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穿戴设备的原因了,因为它可能比手机离人更进,适用范围更广(比如不用手机的婴儿),也将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与移动互联网的领地。  

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人可以移动无极限,但由于互联网本身的信息传输特性(Bit化),它是有边界的。围绕互联网再怎么折腾,也无法真正替代所有的物理行为,只要这个行为无法转化为0和1,比如人类生存的根本——衣食住行,比如物理物品的生产制造,就是互联网之水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你不可能舔一下朋友传给你的烤鸭图片就饱了),这也就是互联网的边界,或者说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区隔。它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比如由物理设备生成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资产可以转化为物理世界中的货币),但绝对无法相互替代。互联网的边界就在于可Bit化传输的范围。

浅析企业应该具备的云思维

《黑客帝国》中,无论其虚拟世界如何强大而逼真,0和1仍然有着自己明确的边界,简单的说就如同给人一种屏幕内与屏幕外的分野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