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企业中使用的多数信息技术往往首先被用户放进后门,之后才由CIO通过前门正式加以邀请。
个人计算机正是技术后门渗透的典型范例。上世纪八十年代,IT部门使用大型机与小型机,部门经理也在密切关注相关预算并预测设备与纸张的使用数量。然而,微型机上的电子表格软件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此类任务。正因为如此,PC开始在企业当中广泛出现。
PC数量的增加亦带动了文件共享与打印机需求,而这又引入了另一种后门技术:局域网。最终,网络的出现开始压倒技术部门的支持能力,因此市场对于技术人才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IT部门也不得不承担起由网络带来的种种压力。最终,PC成为企业内的合法资产。
IT后门仍然存在
然而时至今日,这类后门仍然存在,并不断放入更多技术方案。
当用户将Linksys与Netgear接入会议室的以太网接口时,WiFi就成了后门技术。IT部门的管理者们追踪并清除这些“流氓”接入点,但当CEO的会议室中也出现路由器时,企业WiFi系统将成为新的必然。
黑莓同样通过后门进入企业环境,最早的使用者将手机藏在桌下偷偷转发企业邮件,随后黑莓企业服务器开始成为IT部门新的部署项目。iPhone与Android则最终引发了新的BYOD循环。
Dropbox亦从后门进入,虽然不少IT部门禁止用户使用,但云存储带来的便利让这种禁令成为一纸空文。
事实上,后门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标准化采用模式,且表现得愈发典型而清晰:
1. 早期使用者或者业务部门发现其需要的技术,找到办法将其从后门引入并将费用悄悄添加至成本报告或者部门预算之内。由于直接申报必然遭到否决,因此他们并不会与IT部门讨论相关行为。
2. 最终,IT部门发现问题并加以抵制。尽管他们声称创新值得肯定,但成本、稳定性维护以及安全保障等压力令其很难顺利接纳新生事物。正因为如此,其往往对新兴方案默认抱有反对态度(事实上,考虑到不少新生事物昙花一现的状况,这种否决也有一定道理)。
3. 如果新型技术能够带来强大且持久的收益,则业务用户会忽略禁令并找到使用途径。毕竟无论立足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我们都无法坐视竞争对手占据主要技术优势。
4. 最终,企业业务开始依赖于后门技术。为了实现采购控制、提供运营规模可靠性以及安全保障,IT部门开始为其提供官方支持。
后门云
公有云服务同样是一种快速增长的后门技术,其允许软件开发者便捷地访问其需要的各类工具。需要定制化配置环境以学习新型技能或者尝试运行新的软件?无需向IT部门申报,您只需要登录至AWS便可实现。另外,Amazon亦提供信用卡支付选项,如果数额较小,用户完全可以将其直接添加至成本报告当中。
也许仍有一部分企业IT部门表示不支持使用公有云,但遗憾的是内部私有云概念验证工作往往难以奏效。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则开始借助公有云的力量快速推动创新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不得不将公有云之上的开发与部署行为视为“可接受”举措,直到其私有云能够真正提供与公有云相对等的使用效果——虽然也许永远不可能。
正如网络与移动应用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与客户间交互的核心载体,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成为在市场上压倒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为开发者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满意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有云的普及之势无疑已经不可阻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推出类似苹果私有云计算的新平台,让用户在享受先进AI功能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该平台将复杂AI请求转移到云端处理,确保敏感数据仅用户可见,连谷歌也无法访问。随着AI工具需要更强计算能力,这一方案平衡了隐私保护与性能需求。Pixel 10手机将获得更智能的Magic Cue建议和更多语言的录音转录功能。
StepFun团队开发了革命性的Mind-Paced Speaking技术,让AI聊天机器人首次具备边思考边说话的能力。通过双大脑架构,分别负责思考和表达的两个AI模型协同工作,实现零延迟响应的同时保持92.8%的高准确率。这项技术模拟人类大脑机制,让AI对话变得自然流畅,为人机交互开创了全新范式。
OpenAI宣布推出GPT-5的首个重大升级版本GPT-5.1,包含Instant和Thinking两个变体。新模型在对话风格上更加自然温暖,具备自适应推理能力,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调整思考深度。GPT-5.1提供八种个性化对话模式供用户选择,减少专业术语使用,提升易理解性。该升级旨在解决GPT-5发布后用户反馈的不足,将逐步向订阅用户推出。
微软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了名为Dyna-Mind的AI训练框架,通过两阶段训练教会AI进行"心理模拟"。该框架让AI学会在行动前进行虚拟试错,显著提升了在复杂规划任务中的表现。在推箱子、虚拟家庭任务和安卓设备操作等测试中,成功率分别达到82.5%、92.5%和40.7%,远超传统方法。这项研究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