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CIO加油站中远集运:未雨绸缪建系统 成本节省16亿

中远集运:未雨绸缪建系统 成本节省16亿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通过部署信息系统,2000~2005年间,中远集运因为有了更加完善的收入管理,光利息就节省了16亿元成本,这个效果在中远集运最初的预定计划中是没有想到的。”  结合这种方式,中远集运2008年进行了中转港战略,把中转港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定位,在日本中转的货物统一移到上海中转,把在香港中转的货物移到南沙中转等。

作者:张静 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2009年12月30日

关键字: 信息化 物流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通过部署信息系统,2000~2005年间,中远集运因为有了更加完善的收入管理,光利息就节省了16亿元成本,这个效果在中远集运最初的预定计划中是没有想到的。

  上海中远资讯科技有限公司(中远集运计算机中心),对内是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运)的IT部门,专门从事中远集运信息系统建设,也是对外独立公司,有187名员工。王新波便是这个庞大IT部门的总经理。

  中远集运是中远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专门做集装箱运输。该公司目前有140多艘全集装箱船,总箱位是52万标准箱,有80多条国际航线,21条国内航线,在全世界155个港口挂靠,有400多个代理及分支机构。在全球集装箱运输行业,中远集运排在第六名,在国内排第一。王新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远集运本身的数据量是整个集团数据量的80%-90%,业务的复杂性非常大。那么,中远集运计算机中心是如何保障公司庞大业务量正常运转的呢?

  信息系统比想象中更复杂

  相比国内其他企业,王新波认为,中远集运的信息系统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球性。中远是中国国资企业里一个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目前通过系统连接了50多个国家,150多个办公室。国外的分支机构都很大,比如在美国分支机构有近600人。

  第二,复杂性。目前系统的组成非常复杂,主机平台包括Hp、SUN、IBM、COMPAQ等,数据库包括Gemstone、Sybase、MS-SQL、DB2、Oracle等。Gemstone是一种国内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数据库,中远集运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在用该数据库的企业,而且用在核心的ERP里面。第三方软件有WebSphere、LDAP、Weblogic等。系统环境包括生产环境、培训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PP(预生产)环境、DR环境。

  下图是中远集运目前主要的应用系统,共52个,主要的应用系统数据交互关系为蓝色的箭头和白色的箭头,几乎就像一个蜘蛛网一样,所有的应用系统之间都有数据交互。

  第三,系统的不间断性。因为全球都在运营,所以ERP系统必须不间断的运行,面向全球进行7×24小时的支持,这就使系统在建设和运维上的难度都很大。针对这个特点,中远集运在2001年建设信息系统的时候就开始按照ITIL的有关理念进行实践。而后逐步建立起故障与事件管理、服务请求管理,2003年建立测试管理、发布管理、问题管理,2004年建立变更管理、安全管理、容灾管理,2005年建立配置管理、容量管理,2007年建立可用性管理、服务级别管理、IT战略规划、可用性管理。系统目前一直在继续建设中。王新波说:“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我们碰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引用工具解决,我们是根据实际中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逐步解决的。”

  成本控制立竿见影

  信息系统建设下,给王新波最大的体会是成本控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4年开始,中远集运基于已有ERP跟IBM合作开发了BI,目前在整个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强了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提升了资金效率。从战略角度来说,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运营成本。

  王新波举了一些操作中降低成本的例子:“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提供运输服务,每一个运输服务的路径就是我们的产品,就好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某地到飞机场可以坐轻轨或者打车,系统中也有这样的定义和路径。比如从美国的东海岸到华东、华北地区,可以通过上海中转,也可以在神户中转。在上系统之前,系统指令都是分散的,是通过传真告诉给美国操作人员,你要到华北、华东地区就安排从上海中转,不要从神户中转,因为中转费相差很多,日本中转是上海的10倍,一个月就要多花费37万元。但是国外的执行能力或者信息传递总归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操作人员常常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安排,造成一些路径一直纠正不过来。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因为我们的路径成千上万。上了系统之后,我们在系统里设置好,从美东到华东华北地区只能在上海中转,再选日本中转就选不出来。就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月就节省37万元。”

  结合这种方式,中远集运2008年进行了中转港战略,把中转港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定位,在日本中转的货物统一移到上海中转,把在香港中转的货物移到南沙中转等。通过系统进行控制,中远集运一年节省5000多万元的人民币成本。

  中远集运信息系统实行集成化操作,目前全球150多个公司都连在中远集运上海的数据中心,在集中数据库里进行操作,给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分工提供了条件。王新波举了共享服务中心的例子:“因为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很大的工作量并不是在附加值很高的客户服务工作,而是单证的处理工作。比如在美国有接近200人在处理进出口单证。上了这个系统之后,统一把美国处理单证的业务挪到上海来做,把当地的员工重新进行安排或者转移到高附加值的客户服务,整个一个过程因为是集中数据库,这个东西不管在哪里录结果都一样,只要在当地打印就可以了。

  这个流程图就是一个例子,客户通过传真发到美国的800电话,系统会把传真转成图片转移到上海,打印出来,由上海的工作人员录入系统,然后发确认给客户。发确认的时候不是从上海发一个传真给美国客户,传真的请求发出去了,通过我们的网络找到美国最近的传真服务器,通过那里发出去。这样在通讯成本和任何成本都没有增加,而客户服务得到改善。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美国员工工作质量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在航运企业里,他们年龄比较大,处理动作比较慢。第二,时差造成的优势。一般的客户工作习惯是上班时间把资料整理好快下班的时候传,但是美国员工那时候也下班了,他们不会加班,只能第二天处理,等到处理完第二天会下班了,也就是说客户要隔一天才收到。现在不一样了,客户下班的时候发过来,我们这边正好是时差第二天上班了,把它打印出来录进去,确认过去,等客户上班的时候已经收到确认,他感到很奇怪,觉得我们半夜在工作,工作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我们做整个业务流程调整的时候没有通知客户,客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正好管业务部门,收到了很多来自各个客户的邮件,问我们最近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质量得到了这么好的提升。”

  更加直接的是,中远集运当时做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降低成本,不光是美国,还有加拿大、欧洲、日本、新西兰这些国家,把简单的后台处理的工作都转移到上海处理,核算下来每年转移的成本节省接近一亿元。

  未雨绸缪建系统

  中远集运在管理方面有一整套关于收入和成本控制的体系。王新波介绍说,比如说收入,从签订合同开始,合同是以电子化的合同方式保留在系统里。有新订单的时候做一个自动读取,自动套合同里的运价,这个价格计算出来会自动生成发票,挂到应收账款中,核销之后再完成整个运费管理流程,严密性比原来好很多。原来的合同都是纸面合同,运价都是根据纸面合同手工输进去,这里有很大的差距,有些是故意的,有一些不是故意的,都有差错,跟合同执行的差异非常大。

  王新波还讲到一个逆经济周期进行系统建设的经验。2000年进入了上一次的经济危机,2000-2002年公司收入在递减。系统也正好是从2000年开始正式做,到2002年系统逐步稳定。“信息系统建设事实上应该逆业务增长而建,经济危机这段时间业务量大大减少,正好给我们静下心来做系统提供了时间。等系统准备好了,新的业务增长期也来临了。”王新波说。2002-2005年行业收入这段时间一直在增长,应收账款管理系统这时也派上了用场。“我们核算了一下,2002-2005年之间,因为有了应收账款管理,节省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光利息支出节省了16亿元。”

  王新波还举了另外一个节约成本的例子。中远集运2008年正式上线滞期费管理系统,用来管理集装箱的滞纳金。公司提供给客户一些集装箱,但是一般情况下客户只能免费用七天时间,超过七天时间要向客户按天收取一定的滞纳金。上这套系统之前,滞纳金每年的收入是2亿左右;去年完全在全球大部分公司实施这个系统以后,一年的收入增长到8亿元。并且这种收入是没有成本投入的,相当于增加了6亿元的利润。这个系统前前后后包括内部的投资一共也就是100万元,实际上创造的效益非常大。在航运企业里,多用信息系统管理肯定对公司的效益有很大的提升

  服务方面,中远集运是从2002年开始做电子商务平台(coscon.com),目前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提供14项功能,包括网上订单、询价、电子提箱、客户报表、船舶资料查询、邮件通知、货物跟踪、远程提单打印等服务。目前货物跟踪可以实现通过邮件、短信、网络、语音电话等多种查询途径,方便地了解到货物目前的状态。

  应用SOA实现系统整合

  中远集运在SOA方面实施了一个策略,也就是EDI系统,把外围系统都整合到一个SOA的企业总线上,之后把核心业务也整合到SOA里,这样一个整个的实施策略目前已经走到了第二步。

  中远集运从2004年开始做中国地区EDI的应用建设,构建SOA的技术架构。2005年开始应用,进行SOA的资产重用,实现了系统级的企业信息总线。2008年,中远集运开始进行集装箱信息应用系统的管理,同时引入了业务规则管理、SOA的管控以及BPM工具。2009年中远集运开始构思企业级的信息总线,构建企业级的SOA管控的组织架构。

  对于SOA实施,王新波很有心得:“我们在第一次做EDI SOA的时候,完全以IBM顾问为主,带着我们的员工来做。但是到2008年做集装箱管理系统的时候,IBM的顾问不是主导,变成我们的协作方、咨询方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有SOA理念、掌握SOA技术的人员,这也是我们很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为我们今年开始企业级的ESB准备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做SOA不像以前那样抱着怀疑的态度,是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做不做的问题。”

  中远集运2001年开始实施EDI,分别从几个角度简化基础设施、优化资源和技能。在实施之前,系统有超过20个独立应用分散在15台服务器上,不同的系统用不同的语言开发,统一在一套EDI平台里,项目一期用2台Unix服务器和6台集群服务器,并且可以随时增加新的服务器,这是简化了基础设施、优化了应用。在需求开发上,原来的技术平台很多,需要2-3周才可以提交用户测试,现在一周可以完成测试。原来各自分散的独立系统监控起来非常难,现在提供了完整的日志支持和实现了端到端的全程监控。比如说一个程序隔一分钟会模拟一个EDI进去,处理一直到出来,记录一下,是端到端的,如果这个时间超过阀值就会收到邮件。而且服务器本身有一个EDI排队,超过一定的阀值会报警。在应用端,应用发出请求一直到有回执的过程中是更大的监控,由于是集中统一平台,监控的手段非常多,保证了数据稳定的运行。

  SOA是通过企业总线做的,不是通过数据库直连的方式做。以新的EIR打印系统为例,新系统上线后,原来抽取单条提单是3-5秒,现在是2秒,节省了1-3秒。根据SVVD查询提单列表,老系统是30秒,新系统8秒,节省了22秒,系统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