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CIO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不同的。如何为自己的职业定位,又该如何做职业规划?
一个人从30岁到50岁,有不同的责任和焦虑,心态也大不相同。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处在怎么样一个阶段?
为此记者特请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侯圣景老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业务支撑部规划建设处副经理宁宇、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余从国,和德马格塑料机械(宁波)有限公司IT经理周振来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30、40、50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宁宇:我的体会是职业规划设计得再好,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职业的具体路径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去做。在30岁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知识、技术能力的储备,这时的心态是以技术为核心,为自己负责,为团队做贡献。
40岁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对IT的了解,将企业的战略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CIO不是一个简单做系统的人,而是企业战略的实施者、管控者,40岁应该是为企业做贡献的阶段。
五十而知天命,这时比经验多的应该是教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一些理论化的东西。技术是不断变化的,但理念是能够去复用的,能够将积累更多地跟业界同仁做些分享,给别人一些指导和建议,为行业做贡献。
我希望在此基础上加上25,现在IT从业人员毕业的时间多是25岁。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自己要完成一个转型,从学校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主动地接触一些工作,到在企业中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中怎样做好自己的定位,为自己打基础。这其实是一个转身,如果这个转身做得好,就能为后面的事业打基础;若是继续沿袭学校的学习工作模式,就会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设置一些障碍。
余从国:每5年一个阶段我觉得应该更确切些。若用一个字来描述,我觉得30岁应该是“做”,无论是信息管理人员还是CIO,30岁应该是多做的时候;40岁应该是一个“悟”的过程,特别是CIO在企业中,要不断地悟出一些老板的思想,因为信息化在企业中无所谓好与坏,也无所谓标杆与否,主要悟出一些老板的思想,信息化就做好了;50岁应该是个“教”的过程,到这个年龄对某个领域有了较充分的认识,用这种总结去培养新一代人,50岁对个人也上升到一定高度,对CIO来说,30、40是技术、管理经验,50岁CIO如果不把自己提高,就会被淘汰,更多的是思想的提高。
周振:我觉得谈职业发展要涉及到两方面因素,年龄阶段和环境,实际上职业规划是离不开环境的,现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年轻”的,转型也越来越快。30、40、50实际上很难分得清楚,余把半衰期缩短到5年,是因为IT发展是被技术往前推的,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升级,导致知识、业务流朝着它发展,这种发展必须建立起纵轴和横轴,现在给我们提供的的只是个横向的环境。
选择IT职业,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半衰期很短的行业,谁都无法预料10年后会有什么变化,要找准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特点,必须建立自己的圈。
侯圣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见,30、40、50只是年龄的一个界限,是一个人在社会当中的时间轴而已,如果非给他加上职业规划的话,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的目标是什么?当你跨入工作的时候,当你从事CIO的时候,你怎么看待工作,怎样定义未来,只要你的目标不变,30、40、50只是你在等待机会而已。
李白说过“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30岁时,我的建议是积攒实力,丰满你的羽翼,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因为CIO这个行业是应用技术,知识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学懂了一门技术,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我的建议是年龄不要设界限,学习无止境,创新不要停顿。
在职业规划上,我们暂且把年龄忘掉,你的目标是什么,30岁时目标是什么,在技术上要达到什么,在企业职位方面、综合管理方面,你要得到什么东西;40、50岁,你要得到什么?如果加上60,你打算怎样退休?人生是一条线而已,计划再好不如变化快。我跟大家分享一句话,没有准备的人是准备失败的人。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如果你是一艘船,你不知道目标,那你哪儿都去不了。所以作为我们30、40、50的CIO,你清楚你的目标吗?
在IT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说法:“IT是吃青春饭的行业,IT人工作压力大,知识更新快,年过30岁就要考虑转行了。”诸位CIO在30岁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是继续做IT还是狠下心来换一个看似“前途光明”的职业?如何度过这个职业拐点?
周振:如果对做IT行业产生困惑,就要检查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很重要。因为从事IT行业的人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你会关注:第一,技术如何发展,甚至要憧憬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第二,技术如何与管理结合?新的技术你要去探寻,别人有没有这个样本,这个技术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这都需要好奇心来驱动;第三,在前两项总结的基础上,你有没有独到的见解。这些是做IT应该去关注的重点,IT人需要有热情。
余从国:我做了几年的信息化,又做了7年的电子商务,又在医药的流通企业。我发现虚拟经济离开实体经济很难发挥现代经济的潜力,所以现在我又重新回到上市制药企业中从事信息化。
宁宇: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自身的转型变化谈起。IT技术和信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信息化就是搞计算机的,但是技术的快速更新变化有不可阻挡的趋势,层出不穷,有非常累非常辛苦的一面;但我们要意识到信息化推进是有章可循的,无论技术怎么演进,其实都是以新技术的应用去降低成本,找到新的商机。
看IT价值,不能简单地从IT看系统,要看业务、战略,也就是说要通过业务视角和技术知识来看行业的发展特征,从具体的技术当中转出来,很多业务不是单纯靠技术革新去解决的,通过企业信息化,来解决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正如一些CIO可以从会计转型,这只不过是视角不同。
侯圣景:就30岁的角度而言,在中国大学教育的一般情况下,22、23岁正常地步入社会;25、26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应该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经过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从学生转向社会。角色的转变,职业的定位,在30岁时都应该知道对未来做哪些准备,我给出的建议是要学会专业,用7年的时间,丰满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0岁你要懂得如何站得高、看得远。
我举几个例子:平安保险的CIO罗总,他的年薪是640万元,是CIO薪酬中的老大;交通银行的CIO侯维栋的薪水也是过了百万,但过百万的CIO在中国寥寥可数。那么对CIO和IT技术人员而言,我的建议是30岁时在专业领域打好基础,有更高的视角,有更高的眼光,自己能够从整个行业的角度,从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从管理的角度,有所创新;利用IT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最核心的。
四十不惑,40岁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与30岁相比,此时你对职业生涯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几位嘉宾CIO都比较年轻,都没有到40岁。请你们展望一下自己40岁时的职业规划。
余从国:到40岁时,会面临两种可能,一种是继续做CIO,为企业服务,到企业的高层管理中去。另一种可能是CIO在企业从事多年的经营管理工作后,依托这种背景,能够借助IT继续为企业提供新技术的模式。我在医药行业做得比较久,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潜力比较大,可能到40岁我会专注医药电子商务。
宁宇:我自己体会到40岁,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增强,储备也基本耗光了,40岁有两点:更高效地工作和积极地学习。高效地工作是自己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去熬夜、去拼,忙得很辛苦,而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带动团队共同努力,让团队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共同的是追求效率、效果。学习是追求技术更新,50岁是技术、管理方面都是要进行更新和学习。所以在这个年龄大家更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行业分享,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这时让自己的思想、理念更加充实,让自己更有信心,才有资格谈后面的路怎样走。
周振:我觉得这时更应依靠大家、依靠团队。其实职业发展与做人有关系,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一定是官方的,可以是些志同道合的人,这对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到40岁时,必须培养开放的思想,分享成长过程,才能建立起非常好的团队,才能有很多方面的机会,因为做项目,很多项目需要知识、人才的储备,说到底是人的储备,这是30、40岁时有没有价值的关键。
侯圣景:我感觉在30岁时要清楚回答自己3个问题,第一:你是谁?第二:你现在在哪里?第三:你明天去何方?若是这些问题经常回答得很清楚,我相信你做任何职业目标都是明确的。哪么40岁以自己的实力、从业资格,已经有了说话的实力,40岁应该是展现资本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时面临的压力、空间,包括人脉、下步要做的是什么、你适合哪条路等。40岁应该是坚定地告诉你自己答案的时候,而不是怀疑选择的时候。
30岁锁定目标,40岁是不断前行完善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你没能适应变化,核心竞争力并不明确,有可能你仅仅是某个公司的CIO或某集团的CIO而已,但实际上你的个人价值并未达到目标。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既然你选择了CIO这个职业,你要清楚你适不适应,在这里能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这是最关键的,40岁是我们应该给出肯定答案的时候。
村上春树38岁写出了《挪威的森林》,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时也是38岁。他们都是在将近40岁时,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在40岁时,你会不会考虑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实现自身更高价值的命题?
宁宇:其实我在30岁时的定位到现在没有什么变化,就是通过中国移动这个平台学习更多知识,能够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到40岁,如果有这样的环境条件,我会一直做下去,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是自己从以前单纯地学习、吸收、充电,到愿意与大家做一些分享,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训与大家进一步沟通,把这些年来从事IT、从事信息化的经验体会与年轻的同事一起分享,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这是我现在比较明确的想法。
余从国:首先要考虑突破。30岁是做的过程,40岁应该悟出自己做什么、如何做,应该利用自己在行业积累的经验,做ERP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合作。
周振:不会有大的变化。我还是关注技术与管理如何融合的问题。但想法有变化,因为以前做项目、案例时有许多困惑,以前的积累成为企业的经验教训,也为现在同事观察技术、管理时做了铺垫。IT审计在国内是个很新的领域,在IT控制风险方面,我想可能有些想法,或有要做的事情。
侯圣景:40岁要考虑如何顺利通过自己的职业瓶颈。如果从22岁开始工作,已经有18年的工作经验,社会变化之快超过所有人想象,IT创新应该是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最快的。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呢?CIO的职业应该是与管理相结合,我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技术人才转向管理人才已经基本上有了一种成形的理论体系。但如何实现CIO向CEO蜕变,我觉得就是要不断学习、反复创新,技术和管理结合、技术和业务结合。
宁宇的发言我比较赞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成功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义。瓶颈在哪里,只有自己清楚。每个人瓶颈不同,如有些领导的瓶颈在于不能知人善任等等。在40岁时如果你要跳槽或者发生职业变化,请让猎头来找你!
五十知天命,假设50岁后的你,是希望安全地退休,还是重新抖擞?
余从国:我可能既不能退休,也不能重新抖擞。50岁我觉得应该做些咨询方面的工作,将经验与大家分享,协助年轻人成长。
周振:这都是延续性的,50岁应该是收获的时候。以“要是别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作为准则,给别人帮助,到50岁就会有好的结果,你在某些领域有独到的想法,这些想法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至于安全退休,还是重新抖擞都不重要,只是我们现在做的要对以后的发展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
宁宇:我一直有个梦想,到50岁时能够回到学校教书,那时我已经有一些经验、想法,也有包括管理、业务层面的管理体会,很多经验想与大家分享。我觉得业务部门要求创新、求发展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共同中寻找差异,共同中寻找不同,才有价值。而IT中很多是怎样从差异中寻找共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标准化进程,以流程方法去实现。这种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这种摩擦激励着、推进着信息化的发展。我想如果把这些共性的经验做整理归纳,也许会有益于推进行业的发展。
侯圣景:50岁这是人的长期目标,在对职业进行规划时,我常说,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短、中、长期目标,50岁时,基本上是生命过了2/3,你的目标达成率是多少?有的100%,也有的80%,60岁退休,还有10年的时间达成。所以,50岁是该告诉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人生梦想、达到人生目标的时候。如果没达到,别灰心,虽然50岁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远不如年轻人,各方面条件使你不能具备更好的冲劲,请记得自己别放弃自己,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许各不相同,但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叫“放弃”。
对与从事IT的朋友,我建议你不要考虑年龄,自己目标达成之前要时刻清醒地告诉自己,目标是什么,到50岁时,但愿不留下任何遗憾,这对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来说将是个很圆满的结局。我们大家都还很年轻,到50岁时,我相信你不会为做过什么事情、达成了什么目标而后悔;而是会为做过什么事情、未达到目标而后悔。
各位都如何评价目前的状态?在25岁的时候,你想过会是现在这样的状态和情况吗?
周振:首先25岁时没料到是这样的状态,在会计行业做了好多年,只是偶然的机会使我进入IT行业。进来后职业规划就是想把IT这个技术活搞定,现在有许多事情没做,有许多功课要去补,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去完成。
宁宇:有的实现了我当年设定的目标,但更多的事是没有料到的。当年将目标设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顶级人物,想在50岁时达到目标,上天比较眷顾我,能给我机会让我达到这个目标。
另一方面,我没料想到的,也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先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我为了求这个位置而去做事。要做的目标清晰化、条理化,都做好了,相信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和各方的承认。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余从国:我觉得现在的状态还不错。现在的状况,25岁时确实没想过,但我想人总是在反复中成长的。
侯圣景:如果按部就班地想到了现在的结局,我只能对自己说我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目标,这样也许比较安逸。我现在更希望前行的路上出现更多的惊喜,这些惊喜就是我的机遇,只要我时刻告诉自己,我是否准备好了就可以。和大家分享我比较喜欢的两个广告语,一个是“有梦想才有未来”,如果我们梦想都没有,你啥也得不到;另一个是“有实力才有可能”,有了梦想,时刻为自己积存实力,实力具备了,你就可以去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乃至去创造机会。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