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访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强伟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欢迎大家收看《CIO中国》栏目,今天我们有幸为大家请到了首钢京唐公司的副总经理强伟先生,现在我正在河北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强伟副总经理的办公室。强总,您好!作为一家投资660多亿元的特大型钢铁建设项目,管理一流是京唐公司的一个主要目标,您认为信息化对实现这样的目标能起到什么作用?
强伟:大家都知道,企业的进步是靠科技和管理两个轮子来驱动的。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普遍瓶颈,京唐钢铁公司作为国家的重点项目,温总理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一流”的企业愿景,其中一条就是管理一流。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也需要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来完成。信息化和“管理一流”的关系,用我们信息化蓝图报告中的一个观点来讲——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在管理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道路,因为现在的信息化项目实质上是管理项目,信息化涵盖了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现在的信息化系统本身也包含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本身也是管理创新和企业进步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二者是一个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一个道路和目标的关系。
主持人:我知道节能环保也是京唐钢铁公司的另一大目标,您认为信息化系统对京唐钢的节能减排起到哪些作用?
强伟:温总理也提出要我们成为家节能环保的示范企业,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设计。如果说到信息化跟节能减排的关系,从广义的信息化来讲,它涵盖了我们一二级的自动化控制,从管理信息化来讲,节能环保相关的专业管理工作也涵盖在我们企业管理的流程当中,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信息化系统,把我们的各项专业工作都集成起来。这样在我们的管理系统当中将覆盖节能环保的管理流程,也可以在相应的领域进行企业资源计划安排,这样可以支撑我们节能环保的战略目标执行。
新企业ERP实施压力大
主持人:目前京唐生产期的ERP系统正准备实施,有一种说法:新建企业ERP系统的实施比老企业来得容易,因为老企业还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强伟:应该说两种企业的特点不同。一家老的企业,它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BPR,而作为一家新的企业,虽然还没有业务流程,但也要新建一个业务流程。重要的是新的企业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存在于我们国家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对我们企业来讲,它经营管理的外围环境是一样的。作为我们管理的最基础或最本质的东西,它的文化基础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新企业、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都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创新,都要在业务流程上进行创新,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但从实现特点来讲,二者却是有所不同。老企业已经有一套业务流程在运行,如果你要改变它,会出现新流程和老流程并行的情况,这就会产生二者的碰撞,也会产生原来的利益格局被突破的问题。作为新企业,可能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新企业可能也有自己特点,新企业的流程一旦搞的不好,可能会使你的系统根本无法运行,这也是我们的信息化总指挥王天毅总经理讲的,“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一流的途径,但如果信息化不能按时完成,我们将无法按时生产,这个压力比老企业又大许多,所以说两者的特点不一样,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新企业的ERP实施也可能压力更大?
强伟:如果我们的项目不能按时建成,京唐钢铁公司就是无法投产。
开发模式适用为上
主持人:在应用系统的选择上,钢铁企业一直有商品化套件、自主开发还有二者结合的方式,宝钢、武钢是自主开发的,首钢采用了SAP的ERP系统,您认为哪种模式更有优势?京唐钢铁的模式是怎样的?
强伟:有一种分类法按自主开发和套件来区分,但我们现在不这么定义,而是分成以定制开发为主和以标准实施为主的两种方式。实际上首钢、唐钢和京唐钢也都存在着大量的软件开发量,有自主开发的,也有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但我们的开发不是定制开发的概念,而是一种标准化开发。我们有一条规则——不是标准化开发的软件不能投入系统运行,这条技术路线已经贯彻到团队当中了。标准开发和定制开发,两种模式特点不一样,不能简单评价那一种更好,我觉得适用就是好的。要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积淀来选择。京唐钢铁公司选择的是标准化实施的道路。我们利用标准化套件,利用自己开发的标准模块和标准功能进行组合,它的优势一是实施快,我们的工程项目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上线,如果是定制开发,达到这样的速度是不可能的。定制化开发也有它的优势,针对性强,实施风险可能小一些。
主持人:京唐有两家母公司——首钢和唐钢,首钢成功实施了SAP的ERP系统,京唐钢系统架构是否会沿用首钢的模式?
强伟:首钢实施的SAP系统已经有几年的历史,整个集团都在用。而唐钢公司现在正在实施的ERP系统也是SAP的,京唐公司选择的也是SAP系统,这主要基于我们对SAP系统的理解和我们前期的工作和技术路线所决定的。但整个信息化当中,ERP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有MES系统,还有其它的信息系统。
主持人:未来京唐钢的ERP系统是否需要和母公司的系统进行对接?
强伟:在管理上,我们肯定会按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需要对接的部分,由于两个母公司用的都是SAP系统,将会非常方便。
CIO永远面临挑战
主持人:您认为CIO是否需要站在CEO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时,应该由CIO主导还是由各业务主管来主导?
强伟:关于CIO的角色和IT战略与IT规划的关系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我认为CEO和CIO两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必然也不一样。但作为CIO来讲,在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当中,一定要考虑到公司整体业务的战略规划,从这一点来说是站在CEO的角度看问题的。但CEO考虑问题的角度肯定比CIO更全面,CIO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服从与配合。CIO不但要懂IT技术,更多的还要从管理创新和管理实践角度考虑问题。
首钢和京唐钢铁公司的信息化项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我们规避风险的第一个措施是把信息化项目定位成一个管理项目。从这个角度而言,CIO就是应该考虑企业的管理问题。在京唐钢铁公司,我不但分管信息化,还分管企业管理。
主持人:我听到一种说法:当一个企业的大型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并稳定运行后,企业CIO或信息主管的地位可能变得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强伟:我觉得这种观点有片面性,因为从信息资源的发掘利用角度来讲,信息化的一个本质就是深度发掘、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信息挖掘的工作是没有穷尽的,CIO的工作也是没有穷尽的。另外,从企业综合管理角度来讲,信息化覆盖了大型企业的主要业务,企业管理要不断优化,信息化平台也要不断优化,这种优化也是没有穷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CIO的工作也是不会停滞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制造业而言,我们把信息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支持现在的流程,以制造为中心;第二阶段以财务功能为核心,在各个业务部门体现增值财务的理念;第三个阶段在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机制下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流程重组。从发展的进程来讲是没有停滞的。CIO的工作永远面临着挑战。
主持人:国外有不少大企业把IT的很多业务外包出去,或者把IT部门改制成一个公司去独立运作。京唐作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强伟:京唐钢铁公司作为首钢、唐钢两家母公司合资创办的企业,我们实行的是一个精干的管理体系,所有的管理架构和管理定员都按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支撑来设计的,我们在信息化方面就不构建大规模的信息化队伍,我们是依托母公司的信息化队伍来实施的,京唐钢铁公司未来也不会构建大规模的信息化实体队伍。
ERP和MES实施:厚度决定难度
主持人:目前京唐的IT队伍的规模有多大?
强伟:京唐自身又20多人,主要承担公司未来IT系统的运维和管理工作。母公司的信息化实施团队和技术支持大约100人左右。
主持人:钢铁企业的信息化通常分成4~5个层级,涉及底层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PCS)、制造执行系统(MES)到ERP和决策支持系统,您认为这里哪一个层级的信息化系统相对而言最难?
强伟:实际上,不同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层级的划分区别非常大,比如,有的企业把三级的MES系统做得非常厚,涵盖了一些四级(ERP)的内容,有的企业把四级(ERP)做得很厚,涵盖了很多三级MES的功能。所以不同企业的层级难度也是差别很大。比如就三级MES系统而言,如果企业只需要它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它的要求就会低一些。如果还需要它进行全面的、精确的工艺和生产管理,难度就会很大。ERP也是这样,看你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水平。总的来讲,信息化各层级的难度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要实实在在起到提高自己管理的目的,跟别人攀比没有意义。
主持人:就京唐而言,您认为哪一个层级需要做得更丰富些?是ERP还是MES?
强伟:我们各个层级都会朝着尽量完善的步骤去做。MES和ERP都在一体化地实施,各自的难点也不一样,两个团队也是在统一的项目
经理部的指挥下进行。
主持人:京唐信息化一期建设是一个投入达到4亿多元的大项目,京唐在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强伟:我们主要考虑战略合作,而不着眼于某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会根据信息化投入、经验积累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来选择战略伙伴。
主持人:目前京唐的战略伙伴主要有哪些呢?
强伟:到目前只有SAP是战略伙伴,其它伙伴还在敲定过程中,也要看评标结果。
主持人:您认为CIO应该具备哪些最重要的能力?
强伟:CIO最重要的能力在于分析和判断能力,因为IT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都很快,制造业本身的管理对象很复杂,CIO不可能什么都精通,我觉得收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沟通分析判断的能力很重要。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