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彭继革 钟健松【原创】 2008年10月13日
关键字: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公告指出,鼓励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联通与网通合并,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对于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其中最为复杂的就是IT系统和用户数据的承接。在这种收购背景下的IT系统承接和用户数据割接相对传统模式要复杂许多,其中一方面涉及到跨运营商间的协同处理,而运营商之间本身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涉及到数量众多的系统要同时改造,此外,中国电信现网人员还缺乏移动业务的运营经验,现网IT系统也不具备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这么大的规模、短时间、多系统并发、跨运营商的协同处理,以及省级/总部平台的上下联动的情况,全世界范围内都无先例可循。中国电信的IT系统以及IT系统管理人员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
Ø 如何化解快速抢占移动市场与平稳承接C网老用户的冲突
在接管过程中,中国电信一方面需要支撑C网用户的服务不中断、客户感知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由于竞争加大,在接管过渡期,中国电信就不可避免地面对抢夺市场的压力,需要通过目前已有成熟品牌(例如我的e家)的扩充、捆绑类业务套餐,快速建立局部领先优势,力争在短时间内,在移动市场占据相当的份额。平稳过渡和快速抢占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
目前中国电信接管CDMA网络,存在三种可行的IT系统承接模式:先复制、后融合;一步到位迁移;老用户老办法、新用户新办法。选择何种承接模式,对于化解快速抢占移动市场与平稳承接C网老用户的冲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复制、后融合: 由于联通IT系统基本上是G/C网融合,难以采取直接搬迁手段,需要中国电信采购硬件平台,复制联通现有系统的软件,支撑C网业务的运营。复制后的系统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再割接到中国电信现有支撑系统中。
一步到位融合迁移:由于中国电信的IT支撑系统已具备综合业务支撑能力。因此一步到位融合迁移方案将以目前中国电信已有IT系统为基础,通过功能增强/改造,数据迁移等手段,一步到位,将中国联通C网用户的相关数据迁移到电信现有系统上来,提供固网和移动业务融合的功能支撑。
老用户老办法、新用户新办法:老用户老办法指的是C网的现网用户由联通现有系统来支撑(代维);新用户新办法指的是中国电信改造现有系统(CRM、服务开通、计费等)或新建部分系统(例如iSPP、OCS),由中国电信改造/新建后的系统来支撑新发展的C网用户。中国电信完成对新用户的支撑后,再将C网老用户割接到中国电信升级改造后的支撑系统中,提供融合支撑。
均衡各方面的考虑,采用“老用户老办法、新用户新办法”模式具备如下整体优势:
n 老用户通过原有系统的支撑,保持客户体验不变。运行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系统割接,实现平滑过渡。
n 短时间内,中国电信各IT支撑系统快速升级,升级后的系统,能够帮助中国电信通过“我的e家”、IVPN 等成熟品牌和捆绑类业务,充分发挥融合优势,快速抢占移动市场。
Ø 如何认清差距,聚焦短板、坚持融合,应对全业务运营的市场激烈竞争
中国电信经过近几年IT系统的改造,已经根据CTG-MBOSS规范搭建了包括CRM、服务开通、计费帐务、经营分析等系统在内的全新IT支撑体系,具备固网的语音、数据业务融合支撑能力,但在全程客户管理、移动业务支撑、实时业务处理、多样化营销服务渠道支撑、异地业务等方面,相比竞争对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面对支撑能力短板,中国电信需要本着坚持融合的原则,在现有IT支撑体系基础上,认清差距,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现网系统能力。
针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电信需要在如下方面对IT系统进行重点改造提升:
n 客户管理方面:充分考虑C网客户和中国电信现网客户的合并、以及C网客户原有品牌、积分的过渡处理,在中国电信既有的客户品牌、积分、信用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业务的特点,完善形成中国电信的统一客户品牌管理、客户积分、信用度管理。同时考虑到移动用户的易流失特性,增强客户维系挽留功能。
n 业务受理方面:提供固网、移动业务,以及固网/移动融合业务的综合受理能力,增强主动销售推荐能力,增强产品和移动营销资源的关联捆绑处理能力,提供多样化、多种类的套餐、受理规则的控制能力。
n 客户自助服务方面:增强网上客服中心,需要较大程度扩充自助业务的销售服务功能,包括移动业务、捆绑业务的自助订购;移动业务属性的自助设置;套餐的互动式自助选择分析等,此外增加SMS、WAP等丰富的服务手段,提升客户感知。
n 流程调度方面:基于现有系统的流程引擎,增加配置移动业务/增值业务的处理流程,实现流程的统一调度。同时解决固网/移动业务的流程协同处理问题,保证捆绑类销售品的协同调度。
n 业务激活方面:重点解决移动业务即开即通的需求,改造中国电信的服务开通系统,或建立独立的面向移动业务的激活平台iSPP,实现核心网元、AAA、智能网、增值业务平台的统一开通激活。
n 计费帐务方面:基于融合计费系统基础上,增强移动业务计费能力,包括移动类话单预处理、漫游计费、多方计费、多方结算等主要功能,利用统一批价引擎,实现多业务(包括移动业务在内)的融合计费。同时由于实时性是目前电信计费系统的明显短板,移动业务引入后,现网计费系统必须加强准实时预付费处理能力,提供准实时的信用控制,并结合OCS在线计费系统的建设,有效控制移动用户的恶意消费欺诈。
n 收费充值方面:基于目前中国电信余额管理分散,充值手段多样的原因,通过统一充值平台和余额管理中心,提供统一充值和支付平台,建立客户余额统一视图,提高消费透明度。并为计费专业体系(含OCS、HotBilling、统一充值平台(VC))提供实时共享的融合数据平台,从而为C网融合后的支撑提供统一、融合的计费专业体系。由计费专业系统提供服务,向CRM延伸,提供统一营业、充值、缴费的一台清、一单清服务。
n 渠道管理方面:未来全业务的竞争,一定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相对中国移动、联通,中国电信的社会渠道的管理和支撑比较薄弱。中国电信必须建设完善完整的社会渠道管理系统,提供多层面的代理商规划和忠诚度控制体系,提供丰富、简洁而又权限分明的业务支持功能,方便快速提供业务;提供实时的代理商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化解代理商的欺诈风险。
n 营销资源管理方面:在已有的营销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移动终端、卡资源、移动号码、礼品的管理。既支撑营销资源的库存和物流,同时支撑营销资源在销售服务过程中的关联处理。
Ø 如何应对众多系统并发改造的复杂局面
移动业务的引入,以及移动业务相对固网业务的差异,对中国电信的IT支撑系统产生全面的影响。为满足全业务运营IT支撑的要求,以某省电信公司为例,直接涉及的IT系统就有19个,如此多的系统要在短时间内同时改造升级,同步割接上线,这么多的系统又牵扯到诸多个供应商(包括中国电信的现网系统供应商、以及中国联通的系统供应商),相对之前的单个或少数几个系统的建设,局面非常复杂,需要极强的全局管控能力。为了应对多系统同步改造、多供应商协调的复杂局面,需要在如下方面进行整体考虑:
n 分析能力改造要求和业务覆盖,建立系统改造的全景图
根据全业务运营的要求,首先从整体层面梳理业务能力的改造提升范围,结合业务能力的要求,分析涉及到的所有需要改造/新建的IT系统。基于分析结果,建立改造/新建的系统全景图。系统全景图是指导IT系统改造全过程的基础。
n 梳理业务实现的关键路径,通过关键路径找出系统间的依赖关系,实现全局一体的联动管控
深入分析全业务运营的关键能力要求,找出全业务运营的业务实现的关键路径。业务实现的关键路径包括:产品订购、开通、激活的关键路径;采集、计费、帐务、缴费的关键路径;电子渠道服务的关键路径;实时信控的关键路径;渠道佣金管理的关键路径;积分兑换的关键路径。梳理出影响到全业务核心的关键路径后,评估关键路径涉及的系统和对应功能模块,分析相应的交叉依赖关系。整合各系统间的依赖关系,形成全业务运营IT系统改造的整体依赖关系图,通过此依赖关系图,确定实现优先级,统一并联动地管控各系统的推进进度,避免因某个系统或某个功能模块,导致整体推进进度受到影响。
n 统一规划系统间功能分布和系统间的接口
由于涉及到系统诸多,而一些业务需求是从市场管控角度提出来的,具体落实到IT系统时,会存在功能划分的问题,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往往出现系统间或供应商间就功能分布纠缠不清的情况。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结合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统一管理、数据统一管控、业务推出的优先级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功能分布的统一规划。在功能分布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梳理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以保证系统间能够有效衔接,支持业务开展。
在功能和跨系统流程梳理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系统间的接口,管控全业务运营涉及的系统间所有接口列表、接口实现方式和实现进度。
n 建立统一的管控项目组,实现多供应商的统一管控,并提供量化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在全业务运营IT支撑改造建设过程中,诸多系统的供应商管理同样非常复杂。会面临着人力资源、交付件质量、实施进度、相互间的配合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供应商协调和管控的力度和效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IT系统改造的质量和进度。
为此需要在全业务运营IT支撑建设过程中,建立统一的管控项目组,实现对多供应商的全方位管控,并建立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进度、日常管理、合作配合、软件质量、测试与割接等各个维度的量化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数据的采集和发布,考核结果与合同以及长期合作关系紧密挂钩,以此激励和约束供应商的行为,使得其不仅是关注自身系统的质量和进度,还需要同时关注周边关联系统的推进。
电信重组带来的IT支撑挑战非常巨大,只有在选择正确演进模式、认清差距和短板,并给予相应的重点提升、以及建立完整全面的管控体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面向全业务运营IT支撑能力建设有序、平稳、高效达成目标。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