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上了年纪容易有“三高”风险,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其实,企业运营久了,若不精心管理也容易患上“高成本、高费用、高应收”的“三高”病症,轻则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重则导致企业消亡。
企业“三高”也是慢性病,一旦患上很难找到一剂良药,在短期内药到病除。尤其在重资产的制造类、流通类企业,一旦患上“三高”病症,不仅是慢性病的问题了,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治疗周期长、代价大。
管理即是科学又是艺术,企业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三高”的治疗,也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联合发力,才能更有效的治疗。本文中,笔者从商业智能角度谈一下如何帮助企业降“三高”。
商业智能为什么能降企业“三高”
在具体谈商业智能帮助企业降“三高”的方法前,我先谈一下商业智能降企业“三高”的思路,但愿能够取得大家的共识。
首先,需要思考清楚引起企业“三高”的原因,而且需要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系统化的思考。这,就是先找到病因。我感觉这对于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管理顾问是最难克服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不仅需要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而且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概念化能力。
其次,要搞清楚商业智能软件为何能够帮助企业降“三高”。这就需要搞清楚商业智能软件有什么功能。这,就是搞清楚商业智能软件为什么能帮助企业降“三高”。我认为,商业智能软件属于企业管理软件的范畴;所以,好的商业智能软件首先要有优秀的管理思想,这是它的灵魂。它灵魂的打造,要求软件设计者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能够提炼出科学合理并可以通过商业智能软件落地的分析指标,然后结合优秀的管理思想与丰富的企业实践,把这些指标按照管理逻辑进行组合与展现。
如上,分析了要先找到企业“三高”的原因,以及商业智能软件为何能帮助企业降“三高”。下面就具体谈谈商业智能软件如何帮助企业降“三高”。
商业智能如何帮助企业降成本
首先,谈商业智能如何帮助企业降低“高成本”。在本文中,我想以制造类与流通类企业为例,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谈如何降低高成本。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下面我就从商业智能的角度,逐一详谈如何降低高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
在企业的采购管理中,经常遇到如下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因采购数量、采购周期不均衡,而导致生产缺料或原材料积压,这不仅增加了资金占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第二类是:对战略供应商的管理与分析,缺乏全面的数据依据,基本靠采购金额与数量进行简单判断;导致重点供应商管理、配合不到位,采购价格下降难。对于这两类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指标,理清它们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降低采购成本。我们先看如下四个指标:平均采购频率、平均库存持有天数、最新采购频率、平均采购量。
“平均采购频率”与“平均库存持有天数”这两个指标反映采购与消耗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平均采购频率”应是“平均库存持有天数”的2倍,倍数越大越容易引起缺料,越小越容易引起积压;从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出采购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最新采购频率”反映了最新的采购时间间隔,此指标主要从时间间隔角度反映最新的采购动向。因为采购不仅要关心时间,而且要关心数量;所以“平均采购量”也非常重要。我们把“平均采购数量”与“平均库存持有量”、“平均日消耗量”与“最新采购量”一块儿来分析,会更有价值;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样能够反映采购是否均衡,以及最新采购动向;从而避免积压与待料并存,降低资金占用,节约时间成本。
我们再看一下“供应商ABC”与“到货及时率”;通过“供应商ABC”,我们可以从物料分类、地区分类、供应商分类等角度对供应商进行“二八”分类,然后把不同重要程度的供应商分类管理;通过“到货及时率”,我们能够清楚的分析供应商交货配合度;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我们能够实现更理性的采购决策,进而降低采购过程中的一些隐性成本。分析清楚在采购管理中,我们需要上述指标,并系统性的理清指标之间的业务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提取数据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更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方式去设置指标的取值公式。比如:“平均采购频率”,我们是取采购入库单,还是取采购订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自由选择;“平均采购频率”在淡旺季差异很大,那么我们可以设置参数,是取最近几次的采购单据进行分析,还是取最近多少天的采购单据进行分析,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我们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二是,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不仅分析过去与现在,而且预测未来,并且可以选择多种图形化的展现方式。如上两个方面,不仅手工的统计分析做不到,而且ERP中的报表也难以做到,这便是商业智能软件能够帮助降低采购成本的独特魅力。商业智能软件,不仅在降低采购成本中有如上的独特功能,而且在本文后续降企业“三高”的论述中,商业智能软件同样具有这样的优势。
降低库存成本
今年,美特斯邦威、雅戈尔、杉杉等多家服装企业,都先后爆出难堪高库存重压。雅戈尔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地产存货,今年中报的总存货高达237.6亿,占了流动资产的75%以上。其实,这些企业爆出的高库存,并不是个例,因高库存导致现金流紧张,是很多企业长期的痛。
对于如何降低库存成本,我还是先从指标说起,因为对管理指标理解透彻以后,商业智能工具的运用便是小菜一碟。
我想从“库存周转天数、库存可用预测天数、超储标准、未动期”这四个指标谈起。虽然,单独分析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周转率”容易引起“局部最优、全局次优”的孤岛卓越效应;但是,我们单独分析每种物料的“库存周转天数”,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供应链每个环节的物料流动效率,进而保持物料流动均衡,降低隐性成本。在“库存可用预测天数”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先得到“日均出库量”,然后对“库存可用预测天数”与降低采购成本中提到的“平均持有库存天数”一块儿进行分析和对比;这样,根据“库存可用预测天数”我们能够估计现有库存量,可以用多少天,如果已经接近“平均持有库存天数”,我们就要注意是否该做采购或生产计划了。
对于“超储标准”,我们更希望根据不同的时期,能够自动计算一个“超储标准”而不是像某些ERP中,人为的设置一个。比如说:希望物料现存量高于30天的“日均出库量”,就视为超储;只有这样才更符合降低库存持有成本的需要。“未动期”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根据物料的未动期,我们可以判断,该物料是该暂停采购、是该降价促销、是该清仓处理等等。
分析清楚上述几个指标的业务含义与应用价值后,我说明一下商业智能是如何帮助降低库存成本的。首先,商业智能软件背后有数据仓库,数据仓库高效地满足了我们大量数据计算与存储的需求。其次,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计算要求。比如,我们可以灵活设置大于多少天的“日均出库量”的库存为超储,灵活设置是否按仓库计算“未动期”,是否对渠道库存、VMI库存单独分析等等。这样,实用的分析指标通过商业智能软件落地,便能帮助我们实现降低库存成本的需求。
降低物流成本
基于制造业财务处理中,把物流费用最终归入生产成本,我也把物流费用放在降低成本中进行论述。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物流冰山学说”,阐述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现在很多企业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把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库房保管、自己工人进行包装的装卸等费用也列入物流费用科目;甚至,把一些归集弹性大的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燃料费等也列入了物流成本。本人很赞同这种做法,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本人也推荐这种做法。
基于企业把内部物流费用清晰归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智能软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各类分析,并可以采用丰富的图形化展示。拿我以前服务过的客户举个例子,该企业在ERP中实施了设备管理模块,在设备管理中把制造费用中的燃料费又按仓库、按车间、按成本要素进行了细分,有了这些基础,在商业分析中,不但可以分析每一个月的燃料费用构成,而且可以查看趋势、同比、环比等等,甚至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进行预测。结合生产产量等其他因素,我们便可以分析燃料费发生的合理性,可以直观的判断是否存在浪费,是否有降低的空间。
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成本环节,很多企业有两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是:成本归集不清楚;二是:成本分析不清楚。成本归集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ERP帮助解决;成本分析不清楚的问题,建议通过商业智能软件帮助解决。通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降低浪费、优化成本结构,指导成本预测。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依据产品、项目等进行料工费的比例、趋势和定额对比分析,来指导成本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预测,从而帮助降低生产成本。
商业智能如何帮助企业降费用
高额的费用也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伴随的是长期的高额费用,整体算下来企业的净利润也没有提高多少,被高额的费用吞噬了很大一块儿。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商业分析帮助降低费用呢?
以销售费用为例,我们还是先搞清一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费用回报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成长率”,这三个指标,“费用回报率”与销售费用属于近亲,另两个属于远房亲戚;但是,不要小看远房亲戚与销售费用之间的关系,正是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长期影响着企业盈利水平。假如我们在一个区域或一类客户中,长期投入了高额销售费用,但客户获得率很低,我们是不是应该调整销售策略,使销售费用的花费更有价值。一个客户成长率很好的市场,若我们投入的销售费用不足,我们是否担心后续增长乏力?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意识到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后,我们就可以寻找软件工具,帮助提高销售费用回报率,帮助把好钢用在刀刃上。ERP侧重于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重点不在业务分析,所以通过商业智能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并且在商业智能软件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确认获得客户的依据,比如:签订合同、发货,甚至开出销售发票等。还有,我们通过多维及不同层次的销售费用分析,能够找到一些从单个角度不能发现的问题,这也为我们的销售费用控制与提高费用回报率,找到精准的依据。
对于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一般弹性比较小,每个企业可以借助降低销售费用的思路,通过商业智能软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到降低的方法,我在此处就不再阐述。
商业智能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应收账款
实现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大多数企业认同的提升利盈利能力的主要途径,甚至有些企业提出未来企业发展要向“管理红利”要效益。我认为,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企业高额的应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实,每个企业都怕该收的钱收不来,该支付的钱必须支付,仓库成本越来越高,甚至还要为银行打工。若真是有这样的苗头,从降低应收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从商业智能的角度,若降低应收应该如何做呢?
我还是通过几个指标,举例说明。先说,“客户下单周期、回款周期、信用期限”。尤其是在流通行业,客户下单周期大于等于回款周期,是比较合理的,若客户下单周期小于回款周期,应该引起警惕,避免账期过长,甚至坏账风险。我们可以依据客户下单周期与回款周期的历史情况,给客户制定合理的信用期限,帮助我们尽快回款。再说一下,“应付账龄、资金周转率、存货成本”与应收账款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指标,确定一个我们预期的、能够接受的应收信用期限,这样使我们应收信用期限的制定有量化的数据可依。还有,我们在希望降低应收的同时,还有关注自己的服务水平,比如:交货及时率、交货质量分析等等。另外,我还要针对分销业务的企业多说一句,有时候你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是高库存的问题,因为你的渠道商货物销售不畅,货物都压在了渠道仓库里。所以,分销企业,还要把应收与渠道库存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找到准确降低应收账款的方法。
每个企业的指标计算规则,可能不一样,这就需要商业智能软件能够很好的支持,比如:应收确认(非财务意义的应收),有些企业希望发货后计入应收账款,有些企业希望开发票后才计入应收账款,这两种规则的账龄、信用期限分析结果就不相同。甚至,我们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应收账款确认方式,比如有些按开发票、有些按发货,这都需要商业智能软件给予支持。还有,比如我们计算客户下单周期时,是取最近几次、还是取最近多长时间的客户订单进行计算,这都需要商业智能软件通过灵活的参数设置进行支持。
结束语
企业“三高”之痛,属于慢性病,很难找到速效药,需要防微杜渐,从日常的管理抓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灵丹妙药,况且我提供的药方还不全,我主要想通过本文,让企业管理者们意识到商业智能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企业“三高”,重在思路灌输,区区五千字,难以系统的阐述解决方案。再者,企业管理之道,没有绝对的最佳解决方案,所谓最佳解决方案,都是特定企业、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的药方,而不是普世的药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讲究合力,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