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原来茹此》第二十四期:解决技术难题 SAP致力构建云生态圈

《原来茹此》第二十四期:解决技术难题 SAP致力构建云生态圈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无论是冷静对待,还是紧紧追随,这些都无法掩饰云计算的潮流,云时代真的到来了。而对于更多没有深入云计算的用户而言,他们应该如何客观地去分析这个新的名词呢?同时,对于CIO而言,又该如何借助云计算之力更好的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呢?

来源:ZDNET CIO频道【原创】 2011年10月19日

关键字: 云计算 第二十四期 SAP IT名人堂 CXO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无论是冷静对待,还是紧紧追随,这些都无法掩饰云计算的潮流,云时代真的到来了。而对于更多没有深入云计算的用户而言,他们应该如何客观地去分析这个新的名词呢?同时,对于CIO而言,又该如何借助云计算之力更好的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呢?和众多CIO的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困惑。

本期《原来茹此》我们邀请的这位嘉宾对于云计算很有发言权的,同时他的职业生涯也令众多人艳羡。他就是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中应用云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SAP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

芮祥麟讲到,云计算应从非关键业务做起逐步云化,SAP今后将会从四方面建立完善云生态圈,并且继续建立云计算中心。

安全、标准化、构建生态圈都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CIO而言,今后需要更多考虑云计算能为企业做什么。SAP也将会继续服务于企业,让他们能在平坦的云计算大道上一路前行。

主持人:聚焦信息化热点、透析行业变迁,这里是《原来茹此》,大家好,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SAP中国研究院的总裁芮祥麟芮总,先请跟我们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芮祥麟:各位好,我是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很高兴今天能够利用这个渠道和各位见面。

主持人:应该说对于云计算的态度,可能我们很多CIO,有的是很追随,那也有的会有一点疑惑和困惑,那今天我跟芮总,可能就具体聊一下,就是说企业当中,各种各样的企业当中,如果要应用云计算的话,可能需要注意哪些,以及我们SAP在云计算领域的一些作为。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其实对于云计算,我自己会有一些想法,就是厂商们会推出很多云计算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是好像对于我们终端用户来说,全面落地好像也没有到那个时候,那我想问的就是,这种云计算普及和应用的话,还会有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吗?

芮祥麟:当然云计算实际上才刚刚开始,甚至在国外,欧洲国家,比如说我比较熟悉的美国、德国,我觉得在这方面,最多领先中国两三年而已,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好的机会,去一开始就跑在时代的前沿,当然现在看国内的话,主要重点还是在硬件的建设,不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不论是国家级的、省级的或者部会级的,或者是集团,都是在搞硬件,也就是说先圈地建房买硬件,以及建网络。一切都到位之后,才开始想上面要布置什么样的软件。所以说我觉得这或许是一个盲点,我觉得这容易造成重复建设,事实上看到国外跑得比较前面的话,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做标准化,因为说老实话,最简单的就是你砸钱进去,把一个云中心的硬件部分建设起来,但是之后你要考虑到,等于说就好像一个大楼一样,你地基要一步一步建上来,你之后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整个安全是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几乎可以花两天时间来探讨。

另外就是还有标准化的问题,因为云事实上等于说可以想象成,以前的话你只要面对的只是一个服务器,你服务器假设是Windows的服务器的话,你就可以你想要碰到的标准化的问题,可能只是在Windows这个平台上,但是云的话,等于说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巨大的虚拟的服务器,在这方面,整个标准化在国际上都还是在持续进行当中。事实上,整个标准化还没有做完,但是这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既然你一个应用,你一个软件的应用,你要在各种云上面能够跑,而且是云与云之间,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或者说公有云跟企业,企业之间的信息部门要能够很流畅的对接在一起,标准化是一个关键。一个是标准化,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对电力、冷却,还有灾备这方面,事实上大家还都在探讨。在这方面事实上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空间,但事实上可以发觉,对于终端用户,真的使他们感兴趣的呢,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以及激情的是,比如说一些已经透过云而提供服务的一些IT厂商,比如说雅虎、谷歌、易贝、淘宝这方面,事实上只有终端用户或者企业,才能够从这方面直接感受到云的好处。所以说总结目前国内还是重硬轻软,然后事实上我觉得整个需要,或者在国家的指导之下,要做一个整个科学性的规划,另外以及一个比较有理性的实施。

主持人:我同意重硬轻软这个话题,因为一说这个可能就会涉及到成本投资的问题,会比较大,可能很多一些大的企业,或者一些部委的话,在做起来可能稍微容易一点,那前一阵子我们接触一些,大概一些民企,他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然后就是在资金量上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也确实想感受到云计算这样的感受,他们就要求说我的成本太高了,如果说要我去从硬件开始做起的话,自己做一个私有云难度有一点大,但是同时他也不属于,很多中小企业,那很小的企业,你可以直接感受公有云的一个好处,但是他们又会觉得说,我确实有数据保护,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确实一方面资金压力,一方面就是数据安全,各个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的这一类型的企业,您觉得说他们要做云计算的话,需要从哪方面去开始做呢。

芮祥麟:我觉得云计算的话,我觉得可以从比较非关键的业务开始,因为当然政府推进云,当然他们很大一个着眼点是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千千万万中小企业,能够在信息化方面能够走得更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大方面建设云中心的需求,实际上是来自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政府都有跟我们接触,希望我们能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建立当地的云,当地的公有云,是由政府来主导的公有云,希望利用政府的公有云,以各种IT的服务,以非常低价的方式,提供给当地的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能够在资金投入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之,能够去取得这些IT服务。因为IT的话,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不只是初期的投资,就是一次性的这些硬件、软件的投资上,更大的一块是整个运营的成本,你进行5年、10年,事实上每年都有它的运营成本,这些都是很多中小企业它没法负担的,我觉得政府这个想法很好。

但是基于整个安全的考虑,事实上整个对于安全问题的探讨,中国也才刚开始,事实上你看德国以及美国,这两个我比较熟悉的国家,他们在整个信息安全的保护方面,都有制定标准的,而且当然天底下没有100%的标准,再严格的标准,事实上都有被破解的可能。但是这是相对程度问题,你要花多少代价达成多大的安全。那在这方面,像国外在安全方面、标准方面,比如说文件的保护、信息的保护,这方面都有标准,但是中国好像这方面探讨才刚刚开始。所以说如果综合这些情况而言,我是建议中小企业可以积极的加入当地政府的,一些这方面的试点,因为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云的试点,另一方面可以从非关键业务开始,比如说把一些不那么敏感的业务,能够放到云上,然后跟自己公司内部的预配置的服务器做集成。

主持人:逐步的往云上靠。

芮祥麟:对对,要逐步的往云上靠。

主持人:那其实现在就是,现在谈云好像技术点,包括像基础设施层面谈得比较多,那您看像这种云的话,就是行业属性强,就是哪些行业我可能会更容易的往云上走,还是哪些行业会比较慢一点,这个问题有没有。

芮祥麟:对,这个事实上也开始,云计算是有区域化的现象,就是比如说东莞或者青岛或者什么,或者成都、重庆,他们都有建立当地的云,都由政府推动,主要目标是帮助当地中小企业能够很快的信息化。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出来,除了政府在推动之外,因为政府是有资金,而且政府主导型比较强,中国企业比较乐于跟从政府的主导,这是跟国外比较不一样的。另外从行业的话,也出现比较,有行业倾向的一些云,特别在电信、金融服务、零售、医疗保健,我们可以观察到这四大行业,基本上我们可以归纳出,这四大行业业务流程是比较规范,已经是探讨的稍微清楚一点,然后当然它服务的人群是巨大的,所以说这方面就很适合云的推广。

主持人:已经有像医疗零售,之前提到医疗,其实现在医疗领域投资还挺大的,国家政策支持还挺多的,但是医疗会有一个情况,就是地方的差距性还是挺大的,就是地域差距,就是它的医疗水平,差距还是挺大的,像这种,我知道之前提到了医疗云,想说是,就像县级的这种能够享受到,比如说北京市,这样的治疗,通过那种视频这些的,视频医疗、远程医疗,享受到这种服务的话,这是不是也算是云的一部分。

芮祥麟:那当然了,因为如果说你能够透过云,能够把比如说大量的病例资料,能够集中处理当然是在符合国际信息安全的整个标准之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因为透过云事实上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基础建设的成本,不论说网络或者说是你视频,或者是你出生各种非结构化的数据,不论是vaido或者是图像,这些的话,事实上透过云都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如果说透过云再加上web2.0的技术,可以说,我甚至可以想说,透过web2.0的技术,可以让北京的专家,直接对安徽或者说对云南的一些县级的区域,去做一个几乎面对面的一个诊疗,这也技术现在都是可以的,只是说要有人把它重新整合,比如说透过web2.0的技术,变成一个是多对多的一个对话方式,而不是说一个很比较无聊的一个单向的一个vadio,或者说这个方面,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大很大的空间。

主持人:就不受地域限制了。

芮祥麟: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专家可以把他的时间,用比较低廉的成本去普及到全国各地。

主持人:对,那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几个行业,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提到,像政府的促进,在云计算落地这块,一些实质意义,因为现在其实从今年开始已经看到,关于云计算的大会有好多场,然后基本上都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像秦皇岛云计算大会、南京云计算大会这些,基本上都有地方政府的参与,那除了像政府这种政策的支持以外,像云计算这种落地,可能还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芮祥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因为事实上目前最明显的成功的例子,就是苹果的整个生态环境,如果说苹果生态环境,你把它分析,当然我们SAP也建立了一个类似的生态环境,比如说我拿SAP的整个生态环境来说的话,当然我们先不谈政府这一块,政府这一块我觉得是有一个比较不同的做法。但是一般企业级的,基本上你要有产品,你要有适合云计算的产品,这是第一块。第二块,事实上你要建立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比如说世界一流的最大的IT企业,它都没法承诺,拍拍胸脯说他可以去全世界所有产业所需要的产品,这不可能实行,你需要一个庞大的生态圈。等于说,基本上,比如你提供80%的一些基础功能,剩下20%是由你的生态圈,各个合作伙伴来完成。还有名的成功的例子,就像微软,微软它的平台上面,有上千万家的软件公司在帮它开发各种不同需求的软件,苹果也一模一样,对吧,这是一点。另外第三块就是要有新的销售模式,或者说新的消费模式,这一点说老实话,这是苹果能够目前如日中天的很大的原因。因为等于说是,如何一个合作伙伴,在上面开发出来,马上可以在网上下载,下载之后可以网上付费,付费之后马上分成,三七分账,这大家都知道,这实在太好了,这彻底缩短了以前的整个生态圈的,食物链的周期。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完美的结合,把开发、市场、部署还有应用结合成一体。就好像你到一个大房间里面,从生产到购买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当然,第四块就是说你要有一个技术架构来支撑,比如说你要有一个云中心,云中心来支撑它,这个云中心当然特别要,不论从硬的到软的,都要遵从国际的标准,因为你这样才能够,很快的能够把你的云跟国外的云,或者跟全中国任何一朵其他的云,可以连接在一起,因为连接在一起,关键事实上是你要有标准。当然安全的话,事实上是值得特殊讨论的一个地方,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的可用性,以及要符合各个国家的法律以及合规,然后还有完整性、另外私密性,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

所以说我觉得,回到你的问题,总而言之你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就是说包括四块,一个自己提供产品,另外你要有一个很完整的创新生态圈,去捕捉其他所有的产品,另外你有一个新的消费模式,能够很快的把研发人员投入的力量,能够转换成市场上的成果,形成一个正面的循环。当然最后一块,是你要有一个很强的云中心,也就是很强的一个基础。

主持人:这可能涉及到的角色也很多,除了厂商都属于这个生态圈里面的。

芮祥麟:对对。

主持人:那像其实SAP,应该说云计算产品已经早就推出,像这一块,比较现在接下来两年的话,就应该是云计算真正落地的几年的话,SAP这块有什么样的整体的战略。

芮祥麟:除了我们会持续把这四块建立完成,比如说我们自己在产品这边,我们推出的端到端的,另外还有针对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所谓的业务领域解决方案,就比如说包括碳排放管理,还有销售流程自动化管理、货源管理、费用管理、人才管理,这方面事实上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放到云端上,然后透过云端的标准接口,跟自己企业内部的预配置系统,做一个无缝的连接。另外比如说在生态系统,我刚刚讲过了,我就不再重复,另外等于说我们SAP也建立了一个应用商店,不是苹果的I store,就是应用商店,但是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等于说是不论SAP自己的产品,以及合作伙伴开发出来的增强产品,可以马上再经过我们公司的安全的认证之后,可以投放到市场上,可以投放到这个平台上,然后用户端,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可以在上面搜寻,然后看到喜欢的,也觉得愿意付出这个价格的,就把它下载使用,这事实上就跟你在你Iphone或者Ipad去下载I store里面的东西这整个道理一模一样,只是说我们把这个原则扩散到整个ERP的领域,当然我们会持续建设我们的云中心,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除了在德国本部我们有云中心之外,我们正在美国建立第二个云中心。然后我们在中国正在跟中国电信合作,目前刚刚签了,今年5月在美国奥兰多,签了一个备忘录,就是希望和中国电信一起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一个本地的云中心,这是目前我们要做的。但是你问是未来2、3年的趋势,未来两三年的趋势的话,可以很明显看到,三个东西是三位一体结合在一块,一个是云计算本身,另外一个是云,讲到云就要讲端,端就是各种移动设备,以及智能手机,这是很明显的趋势。可以看到未来整个PC市场会不断在缩水,但是PC不可能消失,因为这些移动设备,还是没办法像PC一样,去做很快的信息的输入。但是,PC肯定是在一个缩水的状态。所以说,未来除了看,讲求云,建设云,还要能够把云上的各种服务,以及业务流程能够很顺利的扩展的端,也就是各种终端设备。所以说一个云计算、云中心,一个云计算,一个是移动设备,或者说我们叫移动应用,另外有一个趋势,就是说in memory,就是内存计算,会被搬到云上,因为很多可以进行各种,我们现在有个叫大数据big data,可以把这个big data跟云结合在一起,给各个终端用户提供一个更实时的一个大量数据的分析,我觉得这也是未来从技术的趋势是三位一体,云加上移动设备再加上内存计算。

主持人:对,另外提到移动设备,我想起来,像SAP应该是也已经推出了,像移动BI这样的一个产品,是不是这也会是一个趋势,很多款软件,会直接就是很多产品,直接开发移动版,因为BI好像是挺多的了,因为现在比较。

芮祥麟:对,因为过去我们开发的,无论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以及在整个工作流里面跟用户的对话,整个窗口的设计,都是以PC为设想,然后现在才反过来,把我们已经既有的,千千万万的业务流程,想办法能够裁剪,然后把它投放到整个移动设备上面。但是未来新的应用、新的业务流程,肯定一开始就是以移动设备作为设计的对象,以及使用移动设备这些人的操作习惯,不再是以键盘为主,是以手为主,这些或者说他们会很快的切换,切换速度会比在PC上面要快得多,这些我们都必须要考虑到里面。所以说,就这是未来的趋势。

主持人:对,应该说像移动市场,可能不止一些硬件厂商去争,那我们很多软件厂商,可能也是往这上面靠。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这边跟,就是CIO频道,跟很多用户接触过,一般跟CIO聊到云计算,所有人都希望说,我特别希望部署云计算,因为确实现在,中国多数CIO的工作,还是在很烦琐的一些过程当中,甚至我们开玩笑说,CEO的笔记本坏了,你来帮我修修,这个是CIO干的工作,所以他可能会希望说,我基于云计算,我CIO是不是可以像真正做一个管理者,这种的,像管理这样转型的,那芮总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们也看过您的很多博客,应该说也是职场上,那您是不是给我们建议说,对于很多CIO来说的话,他怎么就去做自己的职场规划,云计算会不会是一个转型期,一个转型的一个机遇。

芮祥麟:对,云计算是否是最后的阶段不知道,但是这条路已经开始,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说整个企业端,就是说一般的企业,除非你自己是IT企业,事实上一般生产型企业,或者说服务型企业,它的IT部门,会把越来越多的职责会投放出去,甚至10几、20年前已经把一些IT的服务外包给印度,甚至外包给中国,但是这只是,说老实话,我觉得云计算只是这条路上的某一站,并不是终点而已,就是说我们过去在没有云,甚至整个IT技术还没有今天那么完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很多IT业务外包出去了,现在云计算的出现只会加速这个进程,会把越来越多的业务,因为等于说距离已经不是一个因素了,然后距离不是因素,以及你整个运算的容量,不论是CPU或者是内存或者是什么,早就不是一个制约的因素,只会加速这个进程。所以说我觉得云计算只是在整个IT业务外包,或者说集中化,我们可以说IT业务集中化的一个进程上一点,但我相信不是终点,未来会有更大的一个集成的名词或者想法出现,但是云计算是上面一条道路,这是肯定的。

然后在这个前提之下,那每个企业的CIO,假设一个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的CIO,他要做什么事情呢,我觉得是要帮助企业制定未来的路线图,IT路线图,因为不论怎么样,每个企业还是需要它的IT部门去支撑他们的业务流程,这肯定要的。然后如何去把这些最新的技术,不论是过去的互联网,现在的云,以及未来5年会出现什么,不知道,要把这些技术上的最先进的东西,转换成企业可以看得到的一个成果,这是最重要。所以说我觉得这条路已经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印度能够崛起的原因,就是说印度的IT产业。所以说我觉得,这条路下去的IT管理的细节,可以从CIO的手上剥离出来,它等于说不必去管修PC这些东西,他应该真的去帮助公司的决策圈去制定整个公司未来得IT路线图,以及把源源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技术突破,云只是其中一站而已,能够很快的转换成公司的一个发展的动力,以及竞争优势。

主持人:那今天我们跟芮总,应该是聊了很多关于云计算的一些话题,我想对于云计算,我们无论是很冷静,还是我们真的很追捧的也好,云计算真的到来了,但是芮也一提到很多话题,比如像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构建生态圈的问题,这可能都是说,我们整个社会在推云计算的时候,可能需要可能各个方方面面。那么细化到我们具体企业,到我们的CIO来说的话,云计算会是一个机遇,那同时对于云计算,我们可能更需要说作为CIO自身的话,云计算能为企业做什么,如果真正把这个云计算化为经济效益,可能也是最重要的。

芮祥麟:对。

主持人:那我们今天,我们非常谢谢芮总。

芮祥麟:好,谢谢。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