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CIO加油站杭汽轮叶钟:成功CIO需满足四大条件

杭汽轮叶钟:成功CIO需满足四大条件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10年苏州,借《新锐CIO》栏目,笔者约访了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钟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黄粱。有了明确的信息化规划,杭汽轮产品研发的战略自然也很明晰,叶钟告诉记者,杭汽轮的汽轮机研发有三大特点:一、针对性。

来源:E-WORKS 2011年2月9日

关键字: CIO 工业汽轮机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10年苏州,笔者约访了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钟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黄粱。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到如今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内部管理、客户服务全面的基于信息化平台,杭汽轮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其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一套健壮的信息系统。期间的2007年,叶钟还曾带着杭汽轮的PLM研发实践在第三届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上进行了分享。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叶钟对杭汽轮产品技术、业务流程以及对行业趋势的了然于胸,加上黄粱对杭汽轮应用工具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如数家珍,确是“一位”名副其实CIO的写实。只不过,在杭汽轮,这位CIO是两个人的组合。

    信息化效能

    “杭汽轮从2003年开始,产量连续翻番,2010年产量预估是2003年的五倍。但是我们员工并没有增加,设备能力也没有同比增加。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增长,我个人的观点:信息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信息化的手段和平台,这种连续和跨越式增长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钟

    从2003年的13亿,到2009年的206亿,杭汽轮创造了一个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杭汽轮正确预判到经济走势,并快速做出调整,在危机中抓住了机遇,在2009年就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奋斗目标。

    叶钟所带领的团队包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业汽轮机研究所和质量保证处等,他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团队所从事的工作——“设计今天的技术,改进明天的技术,储备后天的技术”。

    这种层次化体系的搭建,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产品创新:今天——生产一代,产品更新改进;明天——研制一代,换代产品的研制;后天——预研一代,前瞻性研究。通过建立完善具有层次的创新体系,使各种技术资源在不同层次内相互协作。

    叶钟介绍: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主要致力于杭汽轮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包括软件的使用、硬件的配置、网络的管理。通过统一管理的模式,将信息化效能发挥到最大。同时,计算机研究所还结合杭汽轮的产品合同、产学研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工业汽轮机研究所主要完成汽轮机的产品设计,包括产品改进改型以及汽轮机新技术的储备。质量保证处则致力于公司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并对产品的设计符合性、合同的符合性进行检验。

    杭汽轮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引进西门子技术,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市场。截止2006年,杭汽轮已经是全球制造工业汽轮机最多的公司,占据全球工业汽轮机市场28%左右的份额,在国内市场更是达到75%的比重。

    置身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杭汽轮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杭汽轮未来的发展要考虑技术战略,尤其要注重技术管理上的创新。

    实际上,杭汽轮一直在实践和探索一种产品开发模式——模块化设计。叶钟说:“模块化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实现非标产品的标准化设计,通过搭建各种各样的模块,以丰富多样的组合完成目标产品的设计。产品开发出来后,首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对杭汽轮的技术实力是一个系列化的储备。另外,模块化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大批量定制,很大程度地节省成本。”

    如今的杭汽轮,按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占到公司年销售量的90%,也就是说,90%左右的产品都可以基于模块化设计平台进行产品研发。

    当然,叶钟也坦言:模块化的规划和标准块的选取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模块化太多,制造成本会增加;如果模块化过于单调,产品的个性化太少,丰富性又不够。只有通过不断摸索,才能找到内部成本低廉、外部样式丰富的最佳结合点。

    作为国内工业汽轮机的领军企业,杭汽轮也会参与国家的诸多大型工程、五年规划等项目中。在今年9月份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上,全国有60家试点示范企业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仅有的五家装备制造业中,叶钟代表装备制造业将杭汽轮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发言,分享了其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节能减排的实践。从这一侧面不难看出,杭汽轮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信息化的制造手段,不仅代表了国内工业汽轮机的发展水平,更走在了国内制造业信息化的前列。

    管理不可拷贝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以实现收益,而不是关注信息化技术本身。信息化技术可以拷贝,管理却不可拷贝,这也是企业信息化成败与否的关键。——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钟

    对于杭汽轮未来的信息化愿景,叶钟提到了这样几点:“提高整个工厂流程的速度与效率;为产品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支撑产品制造的柔性化发展;提高公司对市场反应敏感度;满足企业转型的需求”。

    无论是实现“十一五”的完美收官,还是制订“十二五”远景规划,杭汽轮信息化的愿景和企业发展是契合的。但对市场上的信息化产品,叶钟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所有的信息化产品和信息化系统本身都是好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但之所以有的企业上信息化成功了,有的企业上信息化却失败了,是因为管理不可拷贝。技术需要保密,而管理是不保密的。就如同丰田的TPS,作为一种标准化生产模式,丰田能做到,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的。”

    管理需要因地制宜,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杭汽轮具体的信息化项目,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黄粱有着更深的体会:“杭汽轮的信息化起步很早,目前除了工具类软件是商用软件,管理类软件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还包括各异构系统之间的集成、专业软件的二次开发等。”

    有了明确的信息化规划,杭汽轮产品研发的战略自然也很明晰,叶钟告诉记者,杭汽轮的汽轮机研发有三大特点:

    一、针对性。作为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我们的工业汽轮机很多时候需要针对客户订单来设计,按照工程化需求的目标进行开发。

    二、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按照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工业汽轮机必须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首先,工业汽轮机作为能源设备,产品本身必须满足节能减排,做相同的功少耗能;其次,将汽轮机运用在节能减排的各种工作场合,譬如余热回收、余热发电等。

    三、提高产品性价比。未来我们会尝试使用新的产品材料、新的控制模式、新的制造工艺,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面对时下新兴的诸如“云制造”、“物联网”技术,黄粱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到:前段时间我到杭州市公安局参加了一个信息安全的会议,从企业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对这些前沿的应用模式还是持谨慎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杭汽轮在信息化过程中缺乏创新,在叶钟的观点里:“我认为创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品技术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云计算和物联网更多是基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并非技术本身。就如同企业信息化,更多地是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以实现收益,而不是信息化技术本身。”

    显而易见,杭汽轮的信息化图谋已经超乎信息技术本身。信息化支撑杭汽轮打造自主品牌、博弈跨国巨头、实现升级转型,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同时,杭汽轮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上,也在不断调整差异化的竞争方式。

    CIO在杭汽轮

     “信息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又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很快可以看到结果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黄粱

     在杭汽轮,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CIO职务。但与其说杭汽轮没有CIO,不如说杭汽轮的CIO是叶钟和黄粱的两人组合。

     在叶钟看来,他认为一个成功的CIO需要满足四个条件:首先,CIO要对企业制造的对象非常熟悉,这一点非常关键;其次,CIO应该熟悉与企业应用相关的信息化产品和系统,并且对这些产品在不同企业的适用性有比较深的了解;第三,CIO要学会因地制宜,深谙管理艺术;第四,CIO需要得到来自公司领导层足够的支持。

     现实看来,杭汽轮的信息化工作也是如此分工协作的:在具体的工作中,叶钟对公司业务流程和产品技术非常熟悉,他所处的岗位可以很好地推进杭汽轮信息化建设;而黄粱对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建设非常熟悉,两者协作起来可以更好的互补,减少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阻力。

     从国家推广CIMS工程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到“十一五”结束,杭汽轮的信息化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已经实现了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管理水平的目标。而杭汽轮更长远的目标,是将信息化融入到杭汽轮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从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转型。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