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中国CIO经历45岁之惑

中国CIO经历45岁之惑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CIO应该积极寻找IT与企业业务发展相关的点,继续实现IT系统和自己价值的最大化。第二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论转型或继续在IT条线上深度发展,CIO都需要为自己做好清晰合理的规划。

作者:李圆 来源:IT经理世界  2008年1月23日

关键字: 中国本土 CIO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如今,普遍的职业焦虑也波及到了新兴的CIO阶层。

  “45岁之后,我应该干什么?”2月的一天,上海CIO俱乐部的组织者邵晓东听到一位外企CIO王某跟他聊起自己的困惑。

  邵晓东平日和上海近百位跨国企业CIO都有不错的私交,这位CIO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位。当听到对方谈起这个话题时,邵晓东十分惊讶——眼前的这位业界知名CIO,今年不过35岁,就开始思考10年之后的事,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

  王CIO所任职的某著名跨国公司刚刚进入中国,作为中国的IT总监,他不仅需要考虑适合的IT策略、调研各种IT系统,还需要建立IT团队、制定IT规划,以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赢得总部的信任。毕竟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尝试在总部以外的地区开展业务,他所做的所有工作对总部而言,都是没有先例的。可以说,他的工作具有战略意义并且充满挑战。

  过去,王CIO也在另外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过,同样担任IT总监。他一手建立了原公司的IT基础架构和应用信息系统。现在,又要在新公司重新来过——设备选型、整合数据、开发业务应用系统;此外,还要将业务的有效性最大化、把流程最优化、将成本最合理化。

  作为一份职业,重复是难以避免的,不过,王CIO不希望自己10年甚至15年后,还在重复这些工作。另外,国内诸多CIO职业调查显示,大多数CIO的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王CIO觉得自己在这个群体中已经没有年龄优势了。种种内外因带给他的紧迫感,迫使他开始深入思考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走向,人也显得有些焦灼。

  邵晓东仔细想来,这位CIO的担忧也非杞人忧天。“王CIO对45岁的焦虑一方面来自他对10年来紧紧围绕IT工作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则来自他对职业长久性的质疑,毕竟国内CIO群体的年龄普遍年轻,很多人并不认为CIO是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再有,很多在外资企业工作的CIO确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天花板,尤其那些没有任何海归背景的本土CIO,再向上发展,成为亚太区CIO的难度非常大。他们确实应该早些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隐形天花板

  秦彤放弃了很多单纯的IT工作,但他认为这是他突破现有位置,赢得亚太区IT高级经理甚至亚太区CIO一职,必须要走的路径

  “虽然中国区CIO看似同亚太区CIO仅一步之遥,但却需要做很多其他工作,才能迂回到达那个位置。”5年前离开强生、现任美国杜邦公司亚太信息资讯经理的秦彤说。在他看来,总部不太可能贸然让一个只懂得在中国如何做事、仅理解中国商业规则的人去管理整个亚太区的业务。他觉得,跨国公司的本土CIO需要采用螺旋式上升的途径:先做一些IT外延的工作以丰富自己的经验;再由IT延伸到企业的运营及流程管理;最后要争取跨国家、跨地区甚至海外工作经验,学到“老外”的管理、工作方式,学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然后才有可能转回来做亚太区CIO。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本土经理人经常会忽略西方人的做事方式,他们比西方人做事灵活,但缺乏规范性和流程性,这是难以得到总部充分信任的重要原因。“不注重流程化管理,虽然有时做事速度很快,但可重复性、稳定性、持续性和资源可利用性却较差,很难做到标准化和简单化,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反复和浪费,无法做到可持续性成长。”根据在强生公司中国医疗部5年的CIO经历和在杜邦的6年工作经验,秦彤强调道。

  不过,这一玻璃天花板对很多本土经理人来说,并不是没有突破的可能,他们首先需要善于捕捉、学习西方人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特点。比如,为了突破这层天花板,秦彤较早就开始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做事的规范性。他通过学习和应用六gma,西格玛' target=_blank>西格玛,使他像其他亚太IT管理者一样,按照“项目”来制定每年的IT工作计划,并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控制、分析项目。

  “除了中西方工作方式的差异外,影响本土经理人晋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理念差异,导致总部对本土经理缺乏深层信任。”现任家得宝(HomeDepot)IT总监的孟民分析道:“本土CIO在跨国公司纵向发展的空间有限,有时并非是CIO本人能力或素质上有欠缺。”

  在孟民看来,外国老板是否同本土经理人建立了信任的关系,不在于双方是否能够一起谈工作,而是能否坐在一起聊新闻、聊爱好、聊生活。文化上的共鸣往往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对工作上的沟通和执行力最大化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帮助。而对于本土经理人而言,他们由于没有在国外长久生活的经历,很难在工作之余,同老外有共同语言。

  王CIO早在进入新公司前,就明白获得老板和总部的“信任”很重要,因此为了获得总部的信任,他在第一次去美国总部汇报工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狂补与塞班斯法案相关的内容。他认为总部可能会问到类似问题,而他一旦回答不出来,最初的信任感就很难建立。到了美国总部,他一对一地同6位副总裁及约30位总监进行了谈话,和每个人的谈话不少于1个小时。这次和总部的交流很顺利,他们对他有了初步认可,王CIO也消除了见面前的顾虑。本土CIO想克服文化上的隐性“暗礁”,除了有意识地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并没有其他好方法。

  上中下三策

  提出“45岁以后做什么”后,在春节长假期间,王CIO花了很多时间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找答案。最终,他为自己的45岁设计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从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中策——继续做跨国公司CIO,能够管理亚洲区条线,做业务的战略伙伴;下策——做职业讲师,将自己多年的CIO生涯进行总结,和职场新人分享。“上下策也可能互为转换。”

  从其上策不难看出,他希望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心理,“我想从管理角色变到经营角色。对我而言,可以从事的经营有两种:一是从事IT业的经营,比如做IT供应商;另外,是横向发展,经营企业的某块业务。”总而言之,王CIO希望将自己担任CIO积累的经验,用一种直接给企业带来效益和价值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年的CIO经历使我非常了解甲方的需求,将来如果做乙方,我能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和甲方可以有共同语言,进而就能恰当地体现出IT供应商的价值。”王CIO好像对自己的职业上策充满了信心。

  在王CIO看来,CIO想要证明自己的更高价值,除了退出CIO生涯,选择其他相关职业发展(如上策和下策)外,继续担任CIO(中策)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CIO是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他看到国外很多IT高级管理者都在50岁左右,他们在这个位置上仍很有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厌倦感。目前,国内CIO的年龄偏低,这同信息化在国内发展时间短有直接关系。不过,随着IT技术和价值在各行业不断深入和体现,IT管理者的年龄肯定会逐渐增大。一旦整个社会脱离了一味追求速度的浮躁,在职场中,积累和经验比年龄更具有优势。

  在等待内外部环境变化之际,CIO们需要自己扩展IT工作的外延,积极避免工作带来的厌倦感。秦彤认为,IT其实包含很多内容,CIO的角色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系统上。虽然他现在还是在做IT,但工作内涵和前几年截然不同。如今,秦彤已不再关心ERP系统的版本是多少、服务器如何管理、帮助台怎么服务等,他将这些工作部分外包(包括IT人员),不能外包的工作被他交给若干IT核心业务部门(COC,Center of Competency),由各部门主管负责,再由中国区IT经理统一协调管理。而秦彤则花了两年时间带领团队(由多国家、多事业部成员组成)去做跨国家、跨业务平台的系统集成方案、业务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六西格玛项目等,以实现IT价值最大化,服务于销售/市场及运营两大核心业务。虽然秦彤放弃了很多单纯的IT工作,但他认为这是他突破现有位置,赢得亚太区IT高级经理甚至亚太区CIO一职,必须要走的路径。

  秦彤的一位老板曾经对他说:“我不懂IT,但我觉得IT员工要准备很多把‘飞刀’,不能只有技术这一把,他还要懂业务、懂流程、懂西方人的工作方式。”秦彤就按照这个在打磨自己。

  泰然迎接45岁

  秦彤今年39岁了,距离王CIO担心的45岁不过6年。但提起“45岁以后做什么”,秦彤很泰然,他几乎可以预料到自己45岁的时候在做什么,过去几年在IT及IT外延的工作经验,已经开始帮助他向亚太IT高级经理甚至CIO的职位靠近。现在,秦彤是杜邦从中国本土经理人中培养出来的少数拥有亚太头衔的管理者。他的很多工作受到了现任亚太CIO、甚至总部IT高管们的认可。

  早在9年前,刚满30岁的秦彤还在美国强生公司医疗部任中国区IT经理,他就“被迫”开始想王CIO今天焦虑的问题——“45岁之后,我能干什么?”当时,一家猎头公司专程从香港派了一位IT咨询顾问,来对秦彤的个人状况进行考察。对方并没有过多考核他的能力,而是先和他探讨起他将来希望自己做什么。当时,秦彤觉得对方问自己5年乃至10年后干什么,非常虚无飘渺,但这个问题给他的职业发展以很大启发。“做IT其实一开始都在积累,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培养自己。当你准备好之后,一旦机会来了就很容易抓住,成功=目标+努力+机遇。”至今,那位IT咨询顾问的话还时常被秦彤提起。

  秦彤觉得自己今天的泰然心态源于两大关键:一是勇于放弃,不懂得放弃就不能得到更多。“当认为自己在某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的时候,说明你应该去寻找新的挑战了。”当大规模搭建信息系统的阶段过去,待系统稳定运行后,CIO应该积极寻找IT与企业业务发展相关的点,继续实现IT系统和自己价值的最大化。第二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论转型或继续在IT条线上深度发展,CIO都需要为自己做好清晰合理的规划。如果秦彤没在9年前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积极准备的话,今天的他可能比王CIO还迷惘、焦虑。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