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8月22日 评论分析:今年初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这也是保监会在历史上首次批准建立单纯基于网络运营的保险公司。两个月前阿里“余额宝”上线,并在短短地一个月内销售额突破了100亿。近来京东也宣布正式着手布局P2P金融交易平台,而腾讯则更是早就有了提供开放大数据服务的想法。
上述这些消息或许可以成为互联网与金融两大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力证,也一次次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宏伟前景。但是,假如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商家热炒的互联网金融背后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一问:互联网上谈隐私无意义?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利用Cookie追踪用户行为的作法非常普遍。这些Cookie可以用来识别用户的身份、个人偏好等,使得广告公司能够进行精准营销。没有分享的互联网,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而没有这些Cookie的收集,互联网与广告公司也难以发展下去。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样会出现相同的情况,消费者并不会过多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思考安全问题,他们会更加关心自己个人的切身利益——个人账户远程登录后会不会泄露密码?网站链接会不会被挂上恶意代码?这些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如何在提供服务及盈利的同时,也让用户相信其隐私利益能有所保障,就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认为隐私也有产权,因为个人信息与具体行为之间产生了关联,只有删除这些关联才不涉及隐私问题,但如此一来也就无从进行精确定位了,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互联网制度,来保证互联网数剧的合理使用。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是写上“一律禁止”或“全面放开”就能解决问题的,互联网这滩水深得很,任何情况都可能出现。
事实上推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那些声音基本都来自金融机构与政府,然而从消费者角度来提出质疑的官方声音却很少听到。确实要承认,普通大众消费者的行业观念要略显业余,盲目跟风、盲目恐慌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但这真的就能成为某些企业断言“互联网上谈隐私没意义”的正确依据?互联网企业就真的可以不顾及用户的担忧而随意收集用户信息?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向用户传达一种可以让其充分信赖的信号。
二问:金融风险监管真有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曾指出,官方调查发现有80%的人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上,可以实行先发展再监管的策略。这不禁让人想到环境问题上常见的“先污染再治理”的思路。先不论产业正常发展,需不需要合理法规的敦促与支持,就说当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出现纠纷时,其合法利益真的能脱离监管制度而得到有效保障?
从8月16日开始的光大证券乌龙指系列之谜再到8月19日巴西商人在东莞4秒钟信用卡被盗刷21万银行推责,这些真的只是个案吗?还是在向公众传达着一个坏消息——发展多年的传统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监管力度尚且不给力,互联网金融又能好到哪去呢?
传统银行惰性依赖“吃利差”盈利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又刚刚起步,机制不健全在所难免。种种迹象都表明,国内的金融产业体系仍然存在发展不成熟的问题,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概念推广的一大难以解决的障碍。
银行与政府一直在宣称,其行业法律监管与政策制定均已相当完善,但人们依然想问,在光大证券事件中,光大本身的风险管理机制为何没有发挥作用?事件发生后,证监会为何没有发出任何指导性警告?即使是系统错误,难道金融机构与政府就完全没有责任吗?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也会出现低级失误?众多问号的背后,预示着消费大众并不认为在出现纠纷后,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够得到法律体制与监管系统的有效保护。这些来自公众的疑虑恐怕将为IT与金融业的未来都蒙上一层厚重的阴云。
三问:顾客只有付款之前才是上帝?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金融行业,在其融合与渗透的过程当中仍将面临很多挑战。官方所宣传的那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只是建立在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商业信用体系下的一种设想。市场经济环境当中,金融产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严格的、健全的法律监督与风险控制机制。尽管现在表面来看法律制度已经基本覆盖了金融业务,但各种纠纷冲突仍屡次出现。显然,目前行业监管的滞后与不作为,已经引起了公众对于网络与IT系统的不满,而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水平也仍然需要有较大的提升。
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应用、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火花,使服务交付的方式与效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客户与商家利用信息技术做到了许多以前所做不到的事情。但不能忘记的是,仍然有很多中老年人因为“网络看起来不安全”、“看不懂智能设备操作界面”等原因,坚持去实体网点办理业务。有些商家明确指出互联网行业就是面向年轻一代消费群的,难道因为上帝年纪大,就不是上帝了?还是因为年轻人的钱更容易被忽悠走?
官方宣传不能总是报喜不报忧,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客户体验,不能因为矛盾不易解决就避而不谈,更不能只强调售前服务而逃避售后保障,上帝的身份不是年龄或是否付过钱来决定的。技术即使再先进、再便利,也总会有人不会用。只有将客户的体验与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想着怎样钻法规的空子来难为消费者,才能让客户看到商家的诚意并产生信任感,这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产业所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未来将难谈所谓的“蓬勃发展”。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