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云计算:机遇与挑战共舞

云计算:机遇与挑战共舞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11年被称为“云计算实践年”,是云计算从云端走向应用的一年,也是云计算技术日益完善的一年。2011年,云计算产业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已成为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

来源:互联网 2012年1月4日

关键字: 云计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11年被称为“云计算实践年”,是云计算从云端走向应用的一年,也是云计算技术日益完善的一年。在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积极布局、抢位发展,重点企业加快投资跟进,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推动者。

  2011年,云计算产业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已成为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中关村首创“群对群”投资模式为云计算产业注入资金,强力助推北京云计算产业实现“祥云”腾飞。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2011年是国内云计算产业风起云涌的一年。相比2010年,经过一年的市场洗礼, 2011年云计算已经从高不可攀的概念逐步走向富有内涵的实际应用。尽管国外IT巨头仍在引领风潮,国内产学研各界还处于学习和计划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其对云计算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研究机构、媒体,都纷纷加入云计算产业生态的打造中,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云产业

  “2011年,在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积极布局、抢位发展,重点企业加快投资跟进,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推动者。” 在2011中国云经济年会暨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峰论坛上,赛迪顾问IT系统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乔岩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地方公布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鼓励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11年云计算在地方的布局更为广泛。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并规划通过3-5年时间建成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云计算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园,打造中原经济区“信息谷”。目前,国内外IT厂商正在河南大力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在完善云计算产业链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动作频繁。2011年11月3日,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CA Technologies宣布与紫光通和展开战略合作,携手打造河南郑州“以工业级数据中心为基础、以云计算平台为应用支撑、以IT服务为核心的IT服务产业集群”,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提供全面、持续的IT服务。

  据合肥市经信委透露,合肥市政府已与浪潮集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将共同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和新兴产业基地。其中,云计算中心将探索国产信息化技术在云计算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化、智能交通、新型电子政务、纳税、金融等服务。此外,合肥市和浪潮的合作还将着眼于重点发展“三网融合”设备、高性能服务器及存储设备、LED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合力打造一个立足华东、面向全国的新兴产业基地。

  近日,山东省滨州市政府也与浪潮集团签署了共同推进云计算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举行了滨州云计算中心揭牌仪式。双方将在2012年3月底之前组建浪潮滨州公司。根据协议,浪潮集团3年内将投资5亿元,主要为云计算中心软硬件和滨州“新型电子政务云”及“卫生云”等工程项目投入,完成部分云计算制造产业向滨州的转移。

  此外,武汉市近日正式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发布首批云计算示范项目。武汉市信息产业办负责人表示,争取到2015年,武汉市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根据规划,武汉市将在云计算方面发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力争到2015年,在虚拟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

  国家高新区力挺“中国云”

  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成为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业内人士认为,高新区在选择云计算提供商时应该力挺“中国云”。

  “打造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这是成都描绘的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宏伟蓝图。

  根据成都日前出台的《成都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将以天府新区和高新西区为云服务与终端产品制造发展聚集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成都国际数据保税港,打造成都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表示,成都发展云计算产业,将吸引大量生产制造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成都,而成都高新区也将成为承载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按照规划,成都还将重点引进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打造全球最大的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西安也在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上不断发力。西安高新区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实施“双云战略”。该战略由“高新云”和“长安云”构成,“高新云”主要致力于整合西安高新区的内部资源,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社会事务、企业运营平台;“长安云”则统筹科技资源,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涵盖政府公共服务、通信、旅游、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各领域。两者相得益彰,致力于将西安软件园打造成位于“云端”的智慧新城。

  作为5个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在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长远的规划。据无锡(国家)软件园管理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叶刚介绍,目前已出台《无锡国家软件园云计算规划方案》,主要定位为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云应用孵化器)和物联网信息云服务平台,在应用产业链上,提供前端孵化、中间应用服务和后端的云数据中心。通过3-5年的努力,无锡高新区力争成为华东地区云计算领域的核心集聚区。

  2011年下半年,由济南市政府与浪潮集团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产品和方案构建的济南云计算中心在济南高新区落户。据悉,济南云计算中心的核心装备全面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这对于应对云时代带来的信息安全新挑战,构筑自主、可控、安全的云信息系统,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工业云立足行业应用成亮点

  “2010年,云计算似乎还是一个概念。但在2011年,和云计算相关的技术、产品不断丰富,云计算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国内工业软件领导厂商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雷毅向记者表示,现在我国正面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高端的软件工具,利用高性能计算非常重要,新技术对工业企业来说,在产品品质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非常有帮助。

  “对很多工业设计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其成果快速投放市场。”雷毅认为,云计算无疑是工业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云计算的应用将使制造业信息化成为一个个标准构件,需要应用时“触手可及”,“公共云”将使我国工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实现共享化。基于此,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在业界率先提出“工业云”的概念,推出了云产品在线CAD服务,

  雷毅表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和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工业软件里,物联网技术和SaaS产品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云计算环境下,工业软件领域国内外厂商的竞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国内企业甚至已走在前列,未来完全有可能保持这种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国外工业软件巨头欧特克在2011年提出欧特克云。欧特克公司平台解决方案和新兴业务全球高级副总裁 Amar Hanspal在欧特克AU大师汇上表示,欧特克在中国推广云计算,目的是在云计算和移动模式下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使普通公众与设计软件之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个固定计划,我们希望云计算的实现是一种演进而不是一场革命。在这方面要做的第一步是让云计算对于客户来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重要的补充。” Amar Hanspal表示,云计算的兴起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今后欧特克在从传统业务向云计算转变时,将进一步平衡桌面的应用和云计算,并随之调整相应的业务模式。

  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乔岩认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可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呈现五大趋势。

  一是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推动者。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地方公布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鼓励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主要推动者。

  二是云计算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在云计算应用模式大发展的背景下,硬件、软件、集成、运营、内容服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商纷纷借势转型发展,基于已有的产品及技术优势,推出云计算服务及解决方案,这使云计算产业链得以构建,以基础设施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应用软件服务商、云终端设备提供商、云内容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为主要角色的云计算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云计算应用需求正在进入集中爆发期。随着政府加速社会管理方式变革,云计算在民生、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信息化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机构优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此外,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这对云计算的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同时,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市场也在快速成长,这些领域的应用深化必将拉动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云计算的应用推广。

  四是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应用,发展初期由于用户对其技术成熟度、系统安全性、方案有效性、建设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顾虑,因此早期的应用案例中多以小范围试用为主,应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单一、非核心业务问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形成规模化应用。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整合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高效、动态、弹性的“灵动型”一体化云平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五是行业组织和专业联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整合“官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政策与试点、技术与标准、研究与应用、基地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行业组织和专业联盟在这一过程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潜力无限

  赛迪顾问软件和通信业务总监、《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项目负责人赫建营博士表示,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国内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对于这些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而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正好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众多的服务器、存储硬件厂商以及平台软件厂商都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政府和企业用户中,以便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云计算运营商也将在这次大潮中实现快速发展,比如正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性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的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有望成为面向公共计算领域的云计算运营主体,而电信运营商、IDC托管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也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力。

  随着云计算生态链构建的逐步成熟,相关产业链主体均会在这一轮IT浪潮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定位,加速自身业务优化升级,助推整体IT产业的跨越式增长。

  包罗万象,云计算有望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形成大联盟。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金字塔”模型,从国内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同企业在金字塔的不同层级均有动作:处于金字塔基座的是基础设施层,能够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云基础设施服务,这是所有应用和平台的基础,也是云计算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基于基础设施之上的是为应用开发提供接口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平台层的PaaS服务;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应用层,提供在线的软件服务即SaaS服务。金字塔的这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随着国内云计算应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整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中关村首创“群对群”投资模式 助力推北京“祥云”腾飞

  本报记者 孙勇报道

  2011年12月27日,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社会资本投资云计算产业集群签约仪式举行。此次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7家社会投资机构组成的“资本群”,对云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的14家企业进行“产业群”投资,总投资额达2.03亿元。据悉,这是国内首次以“群对群”投资模式为云计算产业注入资金,将强力助推北京云计算产业实现“祥云”腾飞。

  签约仪式上,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还与5家云计算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提供落地载体,实现母子公司联手为企业提供“投资+落地”的全方位服务。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时为中关村软件园授予“祥云基地”牌匾。

  产业投资模式的一次创新

  据了解,在此次对云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的14家企业所投资的2.03亿元中,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1.3亿元,深圳创新投资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等7家投资机构出资7300万元。预计将带动被投资企业在2012年实现产值近27亿元,在2014年实现产值近57.47亿元。

  此次中关村发展集团对云计算产业链的投资,实现了从“点对群”投资提升到“群对群”投资的又一次创新,充分发挥了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分析人士表示,“群对群”的投资模式将为全国范围内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借鉴。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表示,此次联合社会资本对云计算产业进行“群对群”投资,标志着中关村发展集团持续驱动创新能力和带动社会资本能力再上新台阶。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坚守自身定位,努力以市场手段激活各种创新要素,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产学研用”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表示,希望中关村发展集团发挥好市场化作用和平台优势,创新方式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与社会资本及中介服务机构联动,共同推动中关村的自主创新。

  支持北京“祥云工程”实施

  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变革浪潮,是国际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云计算以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为核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被形象地称为“云”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网络便捷地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北京市是全球最早将云计算产业提升为地区战略的城市之一。2010年9月,《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公布,首次将云计算确立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标志着北京“祥云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北京“祥云工程”已纳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工程。

  近年来,北京云计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骨干企业实力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产业示范系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10年,北京云计算产业营业收入约为81.2亿元,同比增长70.2%。

  在北京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关村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度公司的公共云策略、华胜天成的“揽胜行动”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中搜、金山快盘等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表示,此次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社会资本投资云计算产业集群,同时其下属子公司为云计算企业提供落地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北京市“祥云工程”的实施。

  力促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发展

  目前,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关村软件园公司董事长周放介绍,中关村软件园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覆盖了芯片、终端、服务器、数据库、信息安全、应用及解决方案等云计算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云计算研发和产业化的资源与积累方面,中关村软件园领跑国内其他园区,并拥有最强的云计算的研发阵容;中关村软件园企业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国内云计算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据悉,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联合投资的“资本群”中,聚集了一批知名投资机构,其中一些投资机构更是专注投资于互联网、云计算行业。在被投资的“产业群”中,包括了在硬件设备生产、云计算基础软件提供、云计算产业链应用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其中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了中国首台云计算服务器,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全球化互联网云媒体平台,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构筑了国内首家行业应用云服务平台。

  众多投资机构在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带动下,共同投资云计算产业集群,充分体现了国有资本的强大凝聚力和云计算的强大吸引力。中搜总裁陈沛表示,此次投资不仅为云计算产业链相关企业注入了可观的资金,也为各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之间以及各企业之间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平台。

  周放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群对群”投资云计算产业,充分体现了以基金加基地模式实现产业聚集的优势,一批云计算企业的正式入驻,也将活跃中关村软件园的云计算产业创新氛围,进一步增强园区在云计算领域的研发能力。

  据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以来,不断创新投资模式。2010年年底,中关村发展集团对中关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最具代表性和成长性的8家企业实施了总额为6000万元的“点对面”投资;2011年10月,中关村发展集团又斥资1.05亿元,对智能交通产业链关键节点上8家企业进行了“点对群”投资。此次进行的“群对群”投资,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整合资源,促进中关村示范区产业发展上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