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国航信集团通过民航商用数据网络为11家国内航空公司、14家外国及地区性航空公司、130个机场和5000多家销售代理商提供服务,信息系统覆盖国内300多个城市及国外80多个城市。
中国航信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队伍,设置服务热线向客户提供24小时的电话服务。但由于人员投入、运行机制、服务管理等方面与市场的剧烈变化不相匹配,尽管服务人员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基本上处于到处灭火的地位,有些客户跨过服务部门直接找后台的技术人员,服务部门起不到窗口的作用,受到客户的投诉。
项目组引入外脑
公司高层对服务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视,2004年公司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成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打下基础。客户服务部成立后,明确了公司的服务体系结构,使服务提升有了明确的长远目标。
在此目标框架下,项目组先后走访了国内知名的外包型呼叫中心,还有国内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呼叫中心,通过交流总结他们的经验。最终项目组认识到服务水平的提升涉及到公司的组织结构、服务管理、业务流程、技术手段、人员执行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共同改进和提高,两者缺一不可。解决方案就是:采用呼叫中心技术,作为与客户的联络手段;引入IT服务管理(ITSM)理念,提升服务管理。项目组没有经验,如何保证如此繁复的工程顺利实施?项目组决定引入外脑,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根据IT服务管理方法论结合目前中国航信的特点,首先实施“IT服务支持”部分,条件成熟后再实施“IT服务提供”部分。
实施过程可谓问题多多,困难重重。ITSM只是总结IT服务管理领域的实践,将其抽象出来告诉企业“要做什么”,但是没有告诉企业“如何做”。每个企业的IT服务管理的起点和成熟度都不同,中国航信作为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上有许多自己的特色,直接照搬别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实施IT服务管理项目,最重要的是用其理论促成现实服务的提高。ITSM理论如天马行空,看起来非常美丽,但如何落地,如何变成中国航信可以实施的方法,中国航信和项目外包公司都花费了非常大的精力。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中国航信无法使用,一些好的经验也不能照搬,怎么办?
“吵架”伴随着项目实施
项目外包公司希望按照“标准”的ITSM理论实施整个项目,但中国航信要求符合自身的特点。为此,双方项目人员可能就一个流程的设计,一个人员职责的设置讨论多次,并对导致的后果进行辩论。是非越辩越明,方案越辩越清,这种磨合,使项目外包公司更了解中国航信的业务特色,也使中国航信对ITSM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双方向着项目目标共同努力,求同存异,依靠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先后解决了ITSM与呼叫中心的结合问题、与中国航信已有系统冲突的问题、数据项管理范围的问题、人员设置的问题,对很多流程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让行空的天马实现了软着陆。
年6月项目进行了第一阶段的验收。呼叫中心也顺利投产,项目目标中的五个模块实施完成。航信服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项目第一阶端验收后,中国航信并没有停止ITSM实践的步伐。在第一阶段中,通过与项目外包公司的深入合作,中国航信学到了ITSM实施的精髓。在后期工作中,中国航信没有再依靠项目外包公司,从ITSM实施阶段进入到了管理巩固阶段,自行完成ITSM管理的逐步深化和推广工作。2007年伴随着呼叫中心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将ITSM管理方式逐步推行到了服务体系的最前沿——中国航信的驻外分支机构,初步形成服务力量的前后台支持与互动模式,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强化客户服务的一体化和标准化。目前这一工作还在逐步深化进行中。
实行“首问负责制”
项目验收后,顺利完成了从开发到投产的过渡。过去电话热线每日处理400个左右电话服务请求,呼叫中心投产后,每日处理能力提高到几千个。客户电话纳入到事件管理,系统记录了几百万条客户事件。服务支持建立了三级支持体系,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客户申报故障,呼叫中心自身即可解决客户的大部分故障,对疑难故障可以调度公司后台所有的技术力量协助解决。公司生产安全总值班设立在呼叫中心,及时通报系统故障和客户故障,是公司生产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
投产以来,通过问题管理,提交系统变更需求380多个,后台技术部门完成程序修改和优化279个,使系统数据处理不匹配率下降了30个百分点。提高了中国航信IT系统服务的稳定性,提高了客户IT系统的使用效率。
项目投产后,航信服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呼叫中心打通了与客户的沟通瓶颈。电话处理能力提升5~6倍。
通过流程管理,呼叫中心实现了单点接入。
通过事件管理实现了“首问负责制”。
建立了公司安全生产总值班制度,针对客户故障可以调度公司所有资源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对重大故障及时通报到各级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
对呼叫中心服务窗口建立了三层技术支持体系,后台技术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通过问题管理,解决了大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高了客户的工作效率。
通过变更管理,实现了多部门协同统一,减少了系统故障对客户的影响。
客户感受的变化
客户服务模式的转变——从个人支持,到组织支持
过去,一个好的技术人员的,很多精力浪费在客户简单问题的解决上。一旦此人员生病,有可能有一批客户得不到支持。现在利用呼叫中心做为单点接入,客户简单问题呼叫中心座席员马上就能解决。座席员可以轮班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对于复杂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座席员转出到后台技术支持并跟踪,解决后座席员回复客户,保证问题不丢失。通过这种模式,既延长了对客户的服务时间,也使后台支持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开发工作,节省了公司最宝贵的技术资源。
客户服务流程的转变——集中接入,分散处理
以前,服务热线不好打,客户电话一多,后台技术部门要抽出很多精力解决客户问题,服务热线也不能接到所有客户问题,导致服务没有规范,客户非常不满。集中接入后,客户只需要记住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方便了客户,也使服务部门可以马上解决客户的常见问题。打通了后台技术支持流程,使客户的疑难问题得到公司后台技术力量的强大支持。
客户服务管理的转变——监控一点,掌控全局
集中接入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首问负责制”使客户服务形成了闭环。只要接入监控电话,就可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所有问题的处理情况。对超过服务时限的及时报警跟踪,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客户问题。客户的问题不会丢失。通过推行规范化的管理,客户服务稳定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客户感受的转变——一个电话,全面解决
不论客户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办事处,只要记住一个电话,就可享受全年365天7×24小时免费的技术支持服务。对于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航信会调动后台技术力量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会主动回复客户。
公司服务形象的改变——服务管理,提升形象
通过管理变革,服务管理也从凭感觉到报表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座席员的工作得到了数据支持,使呼叫中心的质量管理更上一层楼。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客户,整合呼叫中心技术和ITSM理论,中国航信的IT服务支持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航信实践了IT服务管理的理论,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服务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也培养了IT服务管理的人才和意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运营管理的相关层面。保证了中国航信IT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民航业提供了良好的IT服务支持。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