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OpenStack正重新定义数据解决方案领域之商业模式。证据何在?业界领导企业正在积极吞并OpenStack厂商。
OpenStack构建的开放标准云架构正逐步将IT转化为一种更类似于实用性服务的新形式,并且在提高互通性的同时让供应商锁定等顽疾成为了历史。
作为最初由小型独立软件开发商因缺少私有云构建资源而采用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基于OpenStack的云机制正逐步成为众多大型企业甚至是业界领导厂商的理想选择,其中包括IBM、思科、EMC、惠普以及甲骨文——各大巨头认为其中或许蕴藏着能够定义下一代商业计算新模式的巨大价值。
这些业界巨头在过去几年当中积极兼并OpenStack厂商,同时着手以OpenStack架构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功能方案。IBM与思科最近刚刚完成了几笔交易,二者的收购对象分别为BlueBox与PistonCloudComputing。其它相关收购活动还包括EMC拿下Cloudscaling、甲骨文吞并Nimbula以及思科夺取MetaCloud等等。
OpenStack在商业方面的价值体现在其以无缝化方式实现由私有云向公有云扩展的能力、广泛的工作负载可移植性且能够摆脱前期采购成本极高、且持有过程中持续贬值的商用硬件的束缚。
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开放云领域的创新成果势必会在商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这一残酷的竞争当中胜出。商用硬件以及内部托管数据中心的好日子将很快一去不返。在按用量支付基础之上交付的云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IaaS)让我们不必再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设备购买方面,客户将在选择云服务供应商时将性能水平、价格设定以及服务质量视为最关键的考量因素,同时亦能保证自身不会被锁定在单一供应商身上——这意味着在出现更佳选择时,他们能够随意进行负载迁移。
OpenStack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出色的互通性,即允许用户以无缝化方式跨越私有与公有环境实现扩展,同时能够更轻松地在不同供应商及网络体系之间过渡与连接。
IBM以及思科等技术巨头着力收购OpenStack方案厂商以充实自家混合云解决方案的作法,并不意味着这套架构会在开源这一立足根基方面作出妥协。开放标准与互通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OpenStack独立的价值定位。
我们看到随着OpenStack的日趋成熟,众多来自商业计算领域的老牌劲旅都开始利用其自身财务、知识产权、研发资源以及品牌效应等努力将OpenStack推向主流市场,从而在解决复杂需求的同时确保大型企业客户有信心向云环境迈出迁移的脚步。
思科公司利用OpenStack的功能来增强自动化、可用性以及混合云规模伸缩能力,并将其作为自家全新IntercloudNetwork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惠普方面则利用OpenStack推进自家厂商中立性HelionNetwork方案,其能够将各Helion合作伙伴的服务汇聚成池,进而在其网络之内为各厂商的客户提供全球化工作负载迁移能力。
众多厂商实施OpenStack相关业务的作法也昭示着整个业界即将迎来一场重要转变,即摆脱以往对于硬件销售以及合同式服务协议的严重依赖、逐步转向可扩展性IaaS功能模式——在新模式之下,客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支付费用,且交付服务皆可正常实现。厂商可能需要额外承担维护数据中心带来的工作量,但同时他们也将获得现有商业投入实现最大回报的理想目标。
互通性可能看起来像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让所构建之软件专门运行在自家硬件之上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不过潮流正在快速转变,他们意识到封闭的平台只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客户所抛弃,而开放性架构则为其带来了拓展业务领域、实现更佳客户服务并吸引更广泛客户群体的绝佳机遇。
思科公司最近为其Intercloud产品添加了一系列新功能,包括进一步拓展虚拟机支持范畴、将AmazonVirtualPrivateCloud纳入支持清单并在基于区域的防火墙服务中添加了微软Azure。去年,IBM方面同其软件与云业务竞争对手微软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各自提供企业软件并保证其在微软Azure以及IBMCloud之上运行,从而实现成本削减与平台发展,以最终达成拉拢客户的目的。OpenStack架构则让这些功能迅速扩展到多家厂商的平台当中,从而打造出独立于具体厂商之外的软件解决方案。
开放标准化云架构代表着商业IT的未来发展方向,而OpenStack无疑是目前最出色也是惟一一套能够实现这项目标的解决方案。它的发展受到众多持续提出功能需求以支撑业务发展的小型独立软件开发商的热烈欢迎,而大型企业与服务供应商亦能够由此受益。
然而,迅猛的发展态势以及接管企业应用的潜在可能性也让IT组织面临着巨大压力。无论他们是否希望客户拥抱OpenStack及其代表的新型交付方式,开放云机制的进展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并成为实现厂商中立性的必由之路。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