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CIO频道 1月30日 评论(文/徐纪罡):
昨天晚上在QQ上,跟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如何留住“牛人”的知识。
我说留住这个“牛人”也就留住了这个“牛人”的知识。
企业如何留人,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没有KM的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没有KM的时代,对知识的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宿主——人,进行管理实现的。
目前在KM界,“组织行为流派”的人仍然认为对人进行管理是一种很有效的KM实施方案。
所以很多企业的KM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招聘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可以获得某领域的知识;
请外部专家来企业里讲座,可以获取企业需要的外部知识;
组织内部培训,请专家做讲座,可以实现知识的“隐-显”转化;
师徒制可以传承“牛人”的知识;
组织“读书会”可以让各部门自发进行知识梳理和交流学习;
对员工的定期考核可以督促员工自发进行学习;
干部考核体系中本来就有“员工离职率”一项;
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是在做“最佳实践”;
组织各部门制做《员工培训教材》、《操作手册》是将核心知识显化留存;
专业人员晋升考核体系可以让专家写文档(比如要求晋升中级职称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
。。。。。。
以上这些内容不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吗?
“组织行为流派”的人可以留住“牛人”的知识,是通过对知识的宿主——人,进行管理实现的。
这个事情“信息技术流派”的人也能做到,通过管理知识流通的渠道。
知识最终是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建立一套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可以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同时知识一进入这个系统就会被“显化留存”。
流程体系+OA+文库+SNS,就把“牛人”的知识留下来了。
这是不错的KM实践方案,很多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很喜欢这么搞。
做KM不能盲目的去做,不能为了KM而KM,得根据需求来做。
需求是什么,需求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
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什么知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使用知识,这些都是“战略管理”的问题。
比如中国要搞航天,那就要先搞到航天专家,于是想办法搞到钱学森,钱学森一回国先教学,培养出一批航天专家。再跟苏联搞好关系,搞来了导弹样品,消化吸收后开始访制,然后再创新。
企业获取核心知识可以通过购买专利、收购企业、联合研发等办法;自己不擅长的业务领域可以通过KPO(知识流程外包),请专业机构做;这都是战略管理的内容。
显然留住“牛人”的知识不是目的,用“牛人”的知识做事情才是目的。就连“牛人”都可以不是自己的,可以用别人的“牛人”做事情。
“战略管理流派”的人也有很好的KM实践方案,而且更实用。
搞到并留住“牛人”的知识已经不是问题,继续创新才能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
也就是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更有价值的知识。该“知识工程流派”的人上场了。
这一派的人有很多理论和工具,什么“知识螺旋”呀,“知识价值链”呀,“知识挖掘”呀,反正能用来促进创新的东东都用上了,就一个目的:创新!
为了创新,企业会整合一切资源,软件硬件、人力资源、流程制度、战略规划、管理体制等等。
“知识工程流派”的人在管理一台机器,原料是知识,产品是更有价值的知识。
这也是一整套KM实践方案。
“组织行为流派”,“信息技术流派”,“战略管理流派”,“知识工程流派”,都有各自成功的实践方案。
综合运用这几个流派的理念和方法论,就是“知识管理综合流派”,也就是田志刚老师所说的“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