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2月25日
关键字: ILAS
吴政,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部主任。毕业后20多年一直从事图书馆信息化工作,参与开发多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其中自主开发的力博图书馆管理系统正呈星火燎原之势,被数百家图书馆应用。“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之本,信息系统必须服务于该目标,信息技术已经在图书馆行业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将飞速发展。”吴政对图书馆和信息化的发展颇有见解,一直在带领团队琢磨着图书馆IT的发展。作为一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信息主管,他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三年基础开发
1988年,吴政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改名为信息管理系)研究生毕业后到南京图书馆工作。当时,国内图书馆的信息化刚刚起步,文化部组织各地区图书馆的技术人才力量,开发ILAS(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c System,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该系统隶属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由深圳图书馆承建。吴政作为华东地区的技术人员,被抽调到深圳,做了近3年开发工作。
“那时的图书馆信息化主要是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来管理图书馆的业务,包括从图书采购、编目、检索、流通等全部环节。”吴政回忆说,ILAS项目国家投入了30万元,历经3年时间完成,获得了一些国家级别的荣誉,并迅速在业内推广应用。
吴政回忆其中的一个插曲说,由于当时所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变长数据,项目组尝试自己先开发一套能处理变长数据的数据库系统,结果发现要达到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后来找到一款名为Ctree的非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拥有所有底层的代码,开发小组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开发,成为ILAS的核心技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关系型数据库已发展成熟,Ctree从功能和性能来说显得落后了。
“客观评价说,ILAS是集全国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精英所开发的系统,是一个行政化的产物。它在鼎盛时期曾经发展到近2000家用户,后来逐渐萎缩。原因之一是它的运营体制问题,后来在企业转制、软件产权方面发生了周折,影响了发展;其次是核心技术问题,因不能割舍核心系统Ctree,技术明显滞后;最后是服务问题,几年内用户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无法提供很好的专业化用户服务,用户意见颇大。”吴政认为,即便这样,ILAS系统仍不失为业内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为业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他自己也获得了不少开发的经验。
开发力博软件
1991年,吴政回到南京图书馆,在江苏推广ILAS,也逐步和这些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技术型的人才,吴政继续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其中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开发一年多时间,这为日后江苏省教育厅资助的、国内高校占有率很高的南大汇文系统打下了基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ILAS停滞不前,而国内又缺少性价比较高、专业级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吴政提出自己开发一套系统,该想法得到了南京图书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2001年,南京图书馆拨了1万元科研经费。当时南京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不过10多个人,包括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吴政从这些人中抽出5、6个人组成团队,做软件需求、数据库分析和检索试验等,准备着手开发。不过,吴政很快发现了问题:“图书馆工作是早九晚五的坐班制,所以大家每天加班开发到晚上9点钟。坚持了大约2个月,1万元科研经费作为加班费都发完了,进展不太理想,这种工作环境不适合软件开发。同时,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工资水平无法满足一般软件开发人员的要求。”
但吴政决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怎么办?
“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开发环境。”于是,吴政求助老朋友常熟图书馆馆长,在风景秀丽的常熟虞山脚下找到一个宾馆。2002年4月初,吴政带领3个人携全部的电脑设备,开始了封闭式的开发。这对所有人而言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几乎与世隔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开发,工作效率极高,到了8月底,软件的主要功能做出来了。
“2002年,我们拿出测试版,2003年初开始推广。”吴政说,软件最早在江苏金坛、如皋,浙江的嘉兴、桐乡等图书馆试用。现在,这款软件已经发展到400多个用户。
这款名为力博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在当时的环境下具有技术优势,而如今,IT技术日新月异,图书馆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力博软件必须更新换代。吴政对新一代的力博软件充满信心和希望,力图将这款软件做成“国内最好的行业应用软件。”
他认为,图书馆行业有许多自动化管理软件,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真正满足中国图书馆集群化和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的软件几乎没有。现在国内大型图书馆用的几乎都是国外软件,这是国产软件的悲哀。“并非国产软件绝对不能用,而是思想观念问题,中国的图书馆馆长应该大胆地支持一下国产软件,让国产软件有发展壮大的机会,这种情况估计3~5年会有改变。国外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功能本土化问题、使用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等,还有软件价格不菲:一套软件数百万元,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要几十万元。”吴政希望新一代力博软件在将来能够替换国外软件。
提供技术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部原来叫技术部,最早负责音像、缩微和复印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业务,与计算机毫无关系,现在演变发展为纯计算机应用服务和开发的部门。”吴政说,南京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技术在南图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部可以说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代表性部门,其工作特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技术服务、数字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其中为全馆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保障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南京图书馆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50多个资源数据库、30多个应用软件系统、70多台服务器、120TB的存储、80多台网络交换机信息、4100个信息点、近1000台终端设备的大型复杂系统。“信息技术是工具,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管理、维护、指导使用好这些工具。我们首先将部门定位为服务性部门,我一直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不要以为自己有点技术就怎么样,我们不能做技术贵族,我们要做勤快的技术工人。”
“数字图书馆工作已成为我们部门的一项主要的工作,我们不仅要为其他部门提供数字图书馆业务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平台,我们还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存储、组织,并为读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吴政介绍说,“我们用40TB的空间存放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用40TB的空间存放本馆自己生产的资源,用40台服务器运行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软件,这些软件包括网站管理和服务门户、读者管理和统一认证、资源加工和发布、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服务、资源整合和导航、还有流媒体服务、远程访问、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短信服务等数字图书馆服务软件。”
其中最重要、珍贵的资源是南图加工生产的数字资源。从历史沿革看,南图可追朔到1907年,后来成为民国时期的国家图书馆。为此,南京图书馆有大量珍贵的古籍,民国时期的文献、期刊和各类出版物,现在南图将这些文献的一部分进行数字化,作为人类文明长期保存下去,目前已对30多万张民国照片和几十部古籍进行了数字化。另外每年还要拍摄100多场讲座课件和20多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
可以说,信息技术应用部为南京图书馆各个部门提供了有力的IT后勤保障。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