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过程,IT产品的采购将直接关系到日后系统的稳定与实用性,当然这也会成为CIO的一个心头大患。现阶段对国内市场来说,可选择的成熟产品确实太少了,尤其是成熟的管理软件产品,基本都被国外厂商垄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众多分散而且自身实力非常虚弱的小厂商产品。由于成熟产品的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所以如何从众多小品牌产品中选出一套真正适合企业自身需要,同时又能保证产品后续服务不停滞的产品似乎变得非常困难。
开放源代码软件、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应用服务和软件许可证业务的未来如何?外包和离岸外包会出现什么趋势?内部构建的IT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厂商格局会怎样发展?这一切对IT管理人员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恐怕是大多数CIO,尤其是处于选型阶段的CIO们很关心的问题,因为这都将决定着未来企业IT采购的策略,而CIO的预算总却总是“紧巴巴”的。
既然这样,那就请听一听这十三位IT预言家的见解吧,他们当中有大学教授、CIO、IT顾问和软件开发商的研究员,他们会撇开技术本身,譬如量子计算何时出现、微处理器架构前景如何等问题,而是就IT具有的经济意义和实际用途发表各自看法。尽管,其中的部分言论是以美国本土为出发点的,但其中的思想同样值得中国CIO借鉴。
由于面临的选择急剧增加,企业会越来越多地跨越组织界限把IT作为一种服务从外部采购,而IT系统本身,尤其是软件产品将会越来越便宜。把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工作交给那些IT专家,因为他们有相当多的资源和自由去完成这些工作。
将采购触角伸向全球
许多现有的一些IT采购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愈演愈烈,并且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采购IT系统的方式,以至于企业最终会把大部分IT外包出去。专家组成员们普遍认为,不久的将来开放源代码软件会激增(尽管不一定是是遍地开花),IT应用也会日益作为服务从企业外部采购,这样一来,一些公司就可以完全撤掉自己的数据中心。另外,一些专家还认为,一方面IT的离岸外包(Offshoring)也会不断升温;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公司来说,不断变化的劳动生产率也会让内部自行开发系统重新盛行起来。迎接开源浪潮的到来
网络服务公司CIO Michael H. Hugos预测,未来开放源代码软件会广泛应用于核心计算和商业应用软件领域,从基础性的运营和电信系统,到会计、库存和关系管理系统,再到个人生产力应用软件。他说:“随着Linux和开放源代码软件不断普及,未来将不需要对任何一家厂商的软件进行标准化。”与小组成员们预测的其他新情况一样,开源软件的发展情况会受到一些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因素的促进。例如,哈佛商学院教授F. Warren McFarlan就说:“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开放源代码软件将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阔步发展,因为他们不想让军队或者政府受制于微软。”
Monitor Networks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Meyer也认为,开放源代码会越来越重要,而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原因。他说:“因为老牌软件开发商无法让其在其他地方的定价政策在中国继续有效。”
开源可能引发商业软件降价
新范例学习公司总裁Don Tapscott 认为,将来越来越多的“免费软件”会把商业软件的价格压下来,而就像如今沃尔玛正在销售的价格仅300美元并且可以随机安装Linux、Firefox和OpenOffice的精简版PC(stripped PC)那样,会大大加快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应用。但沃尔玛的这些机器会进入公司企业吗?Tapscott说:“普通的北美企业似乎还没有为基于Linux的PC作好准备,这主要是因为微软 Office有着极其庞大的用户群,又因为OpenOffice和微软其他软件不兼容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却很烦人,所以不值得省这笔钱。不过我认为,低成本PC势必会大举入侵。”采用桌面Linux面临的障碍之一将会是企业的律师,因为他们担心软件的合法性。有些人说,一些巧妙的混合方案可能会流行开来。
Meyer说,随着开放源代码大行其道,当前的许可条款可能会让位于保留部分权限的数字权限管理方案,譬如非盈利性版权组织Creative Commons支持的方案。他说:“iTunes等方案将使软件共享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合法化,从而确保软件制作者获得适当的控制权和回报。”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Thomas Malone说,软件开发项目可能会有开放源代码的部分特点,尽管不一定会是全部。他说:“譬如,Asynchrony Software就率先提出了这种开放的软件开发模式:许多编程人员可以在网上自发组建成团队,共同开发软件产品。不过他们的工作不是无偿的,每人都可以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一部分使用费。”
对开源也有质疑不过,还有一些专家组成员显然不太看好开放源代码软件,至少在某些应用方面。例如,五角大楼的前任IT主管Paul A. Strassmann 就说:“完全由自愿者开发的系统无法保证高可靠性。我钦佩的是开放源代码软件这种创新方式,而不是为依赖信息的文明社会提供基础设施。”微软的研究员 Gordon Bell认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质量良莠不齐,它往往只是对抗微软的一种手段而已。“世界上许多所谓'免费的'东西其实成本高昂,”Bell忠告,“开放源代码有多种意思,具体取决于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目的。”他说:“譬如说,Linux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免费,但如今的提供商却开始专注于为每个市场提供某种独特服务以获取利益。Linux会不会像Unix当初那样派生出多个版本,仍有待观察,而Unix的前车之鉴却是版本的多样化阻碍了形成健康的独立软件开发商行业。”
你将可能按需采购IT
Strassmann说,可以使用户像购买电力那样购买像存储、计算周期或者应用服务这样IT资源的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无疑将是未来的计算模式。他说:“每家组织都要投资于各自的基础设施、定制应用、独特的数据定义和位置特定的软硬件,这种想法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可持续性。现有IT组织的结构就好比是中世纪的行业公会。”
CSC研究和咨询服务公司的全球调研主任David Moschella说,公用计算模型已经来临。他说:“大多数消费者和小公司已经在这么做,它们会使用,有时甚至购买基于Web或者移动的服务。”Moschella认为,将来大公司也会亦步亦趋。他说:“目前太多的IT组织疲于处理低价值的IT工作。公司只有使用更标准化的类似公用设施的服务,才能重新调配资源,专注于提供独特商业价值的工作。”
而运行计算机不是这样的工作之一,McFarlan说。他说:“数据中心会在今后十年消失。企业会借助应用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以获取安全和备份等务。”McFarlan预言,在此过程中,中国将扮演重要角色。他同时还认为,将来还会出现一个专注于提供非常高的可靠性、冗余性和安全性的完整行业。
公共广播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集成官Andre Mendes说,在过去的五年,各方面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他所在IT部门的效率,如线缆、网络协议、桌面硬件、操作系统、电子邮件客户软件、服务器硬件和数据库等方面。他说:“下一步需要把所有这些服务外包给一些公司,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侧重于提供我所需要的99.999%可用性,但成本又大大降低。当然,最容易做的第一块就是存储,然后是计算周期。一旦这些可以通过订购方式来完成,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对应用实现标准化。”
那么,Mendes最终会关闭他的数据中心吗?他说:“绝对会。我认为确实有必要关闭。到时候,会有一些公司专门提供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这些工作内部来做的成本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还有额外负担。”Hugos说,用户会得益于效用计算非常简单的定价方案,到时许可条款不会给企业太大负担。他认为:“许可费会每年按用户数量或者企业发生的交易额来计费,就这么简单。许可条款的执行基本上出于自愿,因为每年要付费用很低;软件开发商也有简单的方法去审查企业,看看对方是否遵守条款。”
Tapscott说,效用计算会先在公司内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这种方法提高了自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他又说:“然后,一旦公司有了内部的公用架构,若有需要,完全可以直接获取外面的公共计算资源。”
不过Meyer说,他对企业像购买电力那样购买原始处理能力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持有怀疑。 他说:“沟通和协调成本会超过硬件成本。不过会应用于计算非常密集的环境,譬如气象和动画,在这些环境下,获取计算周期是一种诱人的解决方案。”
离岸外包将不只是为了节约成本
专家组成员们说,未来,从国外采购IT服务会习以为常,结果全球会出现众多的IT服务公司,简单就像期货市场:根据价格和质量的细小差异,劳动力可以随时进行交易,即“进行套汇”。Meyer说:“未来,软件行业将变得完全全球化。人才的获取会非常方便、合理,这样价格偏离价值就会带来套汇机会。如今,一流的软件人才会去提供相应报酬的地方,但明天没这个必要。” McFarlan也认为,竞争压力会迫使公司转向全球劳动力市场。他说:“从根本上来说,有了光纤这些技术,我们就可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套汇活动。过去,劳动力市场彼此不同,但如今绝对有联系。”
Moschella说,迄今为止,推动离岸外包的因素主要是降低成本、让成本更容易管理。他说:“不过,顾客会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外包合作伙伴,希望在创新、灵活性、价值甚至转型这些方面帮助自己。在今后五年,外包行业的重点将是加强这一能力,即真正的商业合作伙伴,而不仅限于控制成本的商业合作伙伴。”
斯隆管理学院的Malone说,而这种转变会对外包做法产生深远影响,他说“最终,把工作转移到低薪国家带来的所有机会将消失殆尽,因为低薪国家不再低薪。到那时,不同的公司和国家将成为提高不同种类的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行家。”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