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CIO加油站广东农信:后数据大集中时代的IT架构创新

广东农信:后数据大集中时代的IT架构创新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11年7月27日,广东农信宣布,数据大集中系统已经覆盖99家联社中的92家。正如苏汉槟所说,广东农信作为IT基础架构平台的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各级联社的对开发团队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

来源:08:37比特网 2011年8月8日

关键字: IT 数据仓库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11年7月27日,广东农信宣布,数据大集中系统已经覆盖99家联社中的92家。“从2009年10月份上线至今,广东农信的关键业务系统还没有出现由于硬件级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情况发生。”广东农信银信金融服务中心信息技术部副经理苏汉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7年4月底,广东省联社正式确定走 “大集中”之路,此时,全国只有两个省的农信社数据大集中项目滞后于广东省联社。虽然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经踏上了“大集中”之路,但无一不是在风险与矛盾中艰难前行。那么,作为银行业数据大集中的后来者,广东农信是如何设计系统架构的?有哪些创新之处?又是如何解决风险与安全问题的?

  开放平台上的7*24小时运行

  在大集中之路确定之初,广东农信下属各联社的综合业务系统之间的系统功能、业务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网络系统已经实现本外币、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功能,有的还仅能满足基本业务处理,甚至连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都没有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农信结合实际和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系统架构。

  “广东农信的系统架构总体上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基础架构,二是外围系统,三是数据仓库。”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金融服务中心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韦旦博士说。

  核心的基础架构系统采用Power6 595主机、DB2数据库和DS8300存储架构,所有数据全部采用底层硬件拷贝技术,并且实现在开放平台上的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韦旦博士说:“在开放平台上实现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利用存储底层的拷贝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拷贝,以及日间和夜间模式的切换配合,是广东农信IT架构建设的亮点之一。”

  就外围系统来说,由于广东农信的会员数量比较多,大量会员需要通过Web方式接入,外围系统包括大量的前置系统。在规划外围系统时,广东农信采用了IBMPower刀片、DB2架构加WAS架构。苏汉槟说:“从2009年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到现在,已经超过1年半的时间。目前来看,外围系统在性能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系统架构的横向扩展性也逐步得到了体现,整个系统不存在以前传统的断电故障,前端的应用扩展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在数据仓库建设方面,由于数据仓库比较庞大,需要通过分析并建立多个逻辑结点,然后分散到各台物理的机器上。按传统的做法,基本上都是把数据仓库绑在小型机上,基于对Power刀片的处理能力、可靠性的实际验证,广东农信最终选择Power刀片服务器。苏汉槟说:“从数据仓库搭建运行完后的效果看,处理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最关键的是在达到同期处理的条件下,用Power刀片服务器大幅度降低了投资成本。”

  大前置与小核心

  数据大集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账务数据与营业机构的分离,为集中管理和科学运营奠定基础,帮助银行从以账务和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以便于推进业务创新。

  农信社素有“草根金融”之称,与商业银行全国一盘棋的局面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区差异,网点数量多且规模小,多级法人体制,各自为战,离散经营、业务模式繁杂,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信社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极度不平衡。因此,如何把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片孤岛”联成业务流程统一的管理平台,是农信社推进数据大集中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东农信把账务系统当作核心业务来处理,“核心”的功能只是记账,而其他所有的外围系统都放在前置系统,“小核心、大前置也是我们自己的创新设计”。按照广东农信的设计,前置系统与核心系统的结合不像传统综合业务系统结合得那么紧密,分配任务的时候由前置系统来进行,充分发挥前置与柜面系统作为“四肢”的作用,而核心系统只做一件事情。

  正如苏汉槟所说,广东农信作为IT基础架构平台的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各级联社的对开发团队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各地联社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部会及时提供相关资源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因为每个地市的业务不一样,每个地市要保持它的特色业务,因此,每个地市都保留开发、测试、培训、验证这些环境。”韦旦博士说:“在广东农信的99家联社中,目前上线的92家联社基本上都保留了开发和测试环境。”

  “小核心、大前置”的模式是广东农信根据自身的特点所作的较为独特的设计,其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产品开发和上线的速度非常快。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支撑广东农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从2009年10月到现在,系统运行基本稳定。目前交易量的峰值达到了700万笔,一般正常的交易量为600万笔。

  全方位考量大集中的安全问题

  完备的基础架构系统是做好数据大集中的第一步,但数据集中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大集中后的IT系统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旦系统出现安全和风险问题,整个农信社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

  对此,苏汉槟表示:“大集中系统从2009年10月份投产上线以来,一直都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首先在基础架构方面,硬件设备的基础保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系统架构都存在单点故障,那谈不上安全可靠运行了。广东农信通过技术保障和软、硬件配置,从一开始就排除掉单点故障。从2009年10月份运行至今,关键业务系统没有由于硬件级的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在选型软硬件产品方面,广东农信也处处表露出安全第一的意识。比如,广东农信在在选型数据库产品时,优先考虑该产品在金融行业是否有广泛应用,相关厂商是否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支持服务,以及该产品是否跟现有硬件技术平台相切合。

  “DB2数据库在金融业应用比较广泛,而且现有的技术平台是IBM的Power。最关键的是,IBM的DB2实验室的服务比较到位,其他数据库厂商做不到,我们有问题直接由开发厂家来解决,因为某些问题只靠国内的团队根本没法解决,一定要由厂家来解决。” 韦旦博士说:“其他数据库厂商我们接触也不多,可能比较难以达到这样的服务级别,这就促使我们最终选择DB2数据库,这样也能够有效规避技术带来的风险问题。”

  此外,广东农信十分重视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各种完备的操作制度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除制度外,广东农信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落实风险管理的各个细节。比如,业务操作都是独立的区域,业务人员进入到业务操作室后,所有的业务终端,以及连到系统的所有操作,都要进行审计。进入操作系统,打开业务终端并连到主机的整个过程,都有审计记录,而且这些审计记录是可以查找和回溯的。

  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的架构已经成功搭建起来。但这是另外一段征程的起点,因为数据大集中是银行推进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基础。在数据大集中真正完成之后,如何推进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IT部门如何为创新和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将再次考验广东农信决策者的智慧。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