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人物宗国英:抓好十大战役 信息化手段构筑智能滨海

宗国英:抓好十大战役 信息化手段构筑智能滨海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7月30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做客人民网“中国城市面面观——书记、市长访谈”栏目。”  宗国英表示,从大方向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给滨海新区的目标任务很明确、很清晰。

来源:滨海时报 2010年8月3日

关键字: 信息化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7月30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做客人民网“中国城市面面观——书记、市长访谈”栏目。在长达90分钟的访谈中,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宗国英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重点及已取得的成绩、社会民生发展、信息化建设和滨海精神等多方面,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当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基本要求、总体思路、具体做法、已有成绩和未来目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好评。

  全方位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宗国英介绍说,从党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要求来看,建设宜居生态城区是新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前,滨海新区正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典型代表项目是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的两国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建设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实践,我现在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生态城起步区开发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将在今年10月竣工,3D影院即将开工建设,绿化、道路、给排水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标准。”宗国英说,“现在,新区正在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带动点,全方位地推进全区生态城市建设。”

  关于如何理解未来生态城的内涵,宗国英表示,生态城本身就是一个全新概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生态城内涵做出准确定义。从目前我们的实践看,生态城有技术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和参考性指标。但从市民和普通群众的角度感受,首先生态城应该是环境非常优美的、生态的、绿色的城市;其次,生态城应该是环保的、节能的,完全与过去传统的不一样,这是生态城市的深层次涵义;第三,生态城市的产业应该是绿色的、低碳的、循环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要率先得到推广应用,产业要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在这些方面滨海新区正在进行积极探索,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未来生态城的居住环境是宜居的,处处是花园绿树;出行是快捷舒适的,步行距离不超过一公里;在合理的范围内,上学、就医、购物等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使用的物品设施是低碳的等等。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非常方便、非常自我,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经济的和谐。我觉得这个理想很快就会得到实现。”

  同时,生态城在开发建设过程也面临了一定的困难。宗国英说,一是开发条件基础差,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指标体系标准高,是对新区提出的严峻考验。三是生态城的建设经验要在整个新区推广,老旧的要改造,新建的一律按照生态城指标实施。

  创新意识深植新区

  宗国英说,滨海新区政府成立以来,我们从理念上实现了大胆突破。“比如加快推进土地管理创新,成立新区土地管理委员会,实行土地统一整备、统一交易,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再比如我们对新区的规划进行全面提升,成立了重点规划提升指挥部,对新区的规划布局进行重新调整,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另外,还有金融、科技、外汇管理、工商登记、民政和行政审批等多方面的创新。”

  宗国英表示,从大方向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给滨海新区的目标任务很明确、很清晰。新区处于操作层面,重点是在操作过程中怎样执行得更好、更有效,怎样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注重创新、强化创新,把创新点的多少作为工作的考核指标。今年上半年,我们统计归纳有32个创新点,几乎涉及每个部门。不创新,新区就无法真正走在全国前列。

  抓好“十大战役”新区经济再上新台阶

  宗国英介绍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新区以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为“纲”,以“十大战役”为“目”,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着力发展八大主导产业。

  “在‘十大战役’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汇聚全国的、全世界大项目好项目、先进经验和丰富资源。这‘十大战役’,就是我们抓经济的十大平台、十个载体,把这十个战役抓好,滨海新区在未来几年里将会有更大发展,经济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宗国英说,“十大战役”是阶段性的,有的是今明两年完成,有的是三年以后完成。我们初步测算,总投资要超过1.5万亿,当前在建项目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1万亿。

  今年上半年,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了38%;财政收入突破了4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7%;利用外资、外贸进口增长了30%以上;GDP增幅预计会接近26%。可以说,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令人振奋。

  新区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双翼齐飞

  “滨海新区不仅是经济新区,也是社会新区。我们要让全体居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目前,新区政府着力抓好七件大事:就业、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和社会环境建设。”

  宗国英说,新区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20项民心工程,并细化为50项目标工程。比如我们对街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每个街道都建设6500平方米的社会服务中心,建设1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让大家都不出街镇、社区就能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社区服务的时间要与正常上下班时间错开,群众上班时社区服务人员可以轮流休息,群众下班时他们上岗。

  保障性住房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根据需求把保障性住房分成四种类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蓝白领公寓,实行“订单生产”,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居者有其屋。这些房子都是限价的,有的永远不能卖,有的只能卖给同一层面的人。现在新区企业聚集快,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也快,每年都有几十万人进入新区。针对这部分企业和职工需求,我们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我们进行抽样调查,认同率达到99%。

  对上学和教育问题,我们今年花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对滨海新区几十所中小学的几十万平方米的校舍进行加固;二是根据人口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新建了一批幼儿园、学校;三是启动实施名校工程,积极引进名师名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南开中学等名校已经进入滨海新区。随着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推进,教育问题会逐步解决。

  针对医疗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的发展之路。首先,抓好大医院建设,将已有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把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分开。同时,着力提升5个具备申请三甲条件的医院,加快建设一批新的三甲医院。其次,下一步要建立社区医疗中心,并在全区进行推广。除了社区医疗中心外,我们还要建立医疗服务站,实现小病在社区解决,大病进医院,层次要分开。我们在探索这些路,总之名医进社区是一个途径。

  在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新区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路网设施。加快构建新区与外部、双港之间、新区内部“三大交通”体系,建设环线,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实现客货分离、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分离。二是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新区内的公交公司进行收购整合,科学调配线路,统筹利用资源,推广使用新型环保车辆,有效改善了交通环境。目前,120辆新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已经投入使用了,受到了很多市民的称赞。三是轨道交通。新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就超前谋划轨道交通,能提前开工的就提前开工,不给未来发展留下后遗症。

  除上述内容之外,新区还在探索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比如,蓝领技工落户天津的户口问题,要让这些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近期,新区政府要拿出一千个户口名额给外来技工人员,同时他们还将享受购买新区廉价经济适用房政策。

  信息化手段构筑“智能滨海”

  “现代城市,不实现信息化可以说寸步难行。”宗国英说,信息化建设是滨海新区一定要做的事,而且我们有很好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区工业中所占比重很大,我们也提出建设“数字滨海”、“智能滨海”的目标,目标就是最终让人们感受到信息沟通的便捷。

  新区首先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区整体规划中,我们专门对信息网络、信息产业进行统一规划,也正在付诸实施。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我们的保税区抢抓发展先机,率先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物联网信息基地,成为新区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中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访谈即将结束之际,宗国英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了滨海新区未来理想的模样。他说:“滨海新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上升期,未来会非常美好,这一点我充满信心。我们始终坚持,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滨海新区,一启动就要领先一步,一出手就要高人一筹,干就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我希望,滨海新区能够成为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能够成为创业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发达、交通快捷、医疗现代、教育领先、安定稳定、天蓝水清地绿的现实将在这里率先实现。我真诚欢迎,各位网友实地感受新区、融入新区、建设新区。”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